高楼之上的曹操和袁绍看着东门火光中呆呆的发愣,楚歌那封书信本来就是希望这个自己两家内讧,加上今日按那使者今日所言,楚歌和他讨价还价了半天才答应袁绍的条件,难道全都是在演戏?或者从一开始的抹书就是楚歌在布局?
再从赵云现在火烧城门这做法来看,似乎不是为了破城而只是来戏耍人的!但又有谁能保证楚歌现在没有准备后招呢?曹操又是一阵后怕。
而事实再次证明,曹操的感觉简直胜过大仙,实在是太准了!就在这时,又有战报传来:盟主,主公,西南北三门都传来了喊杀之声,似乎是徐州军马想要攻城。
袁绍皱眉道:“楚歌早已知道城内并未内讧,竟然还会攻城?莫非又是草人借箭?”
曹操想了想道:“盟主所言大有可能!不过楚歌用兵常常违背常理,就算真的率领大军攻城也未可知!”
袁绍想到今天发生的事情,袁绍也觉得不得不小心行事了!那楚歌是什么诡异行为都能搞出来的主!一不小心就会着道的!于是问曹操道:“孟德有何良策?”
曹操微微一笑,道:“传令守城士卒,敌军叫喊擂鼓之声尽管不必理会,再每隔一盏茶时分向城下射一轮火箭,防止敌军偷袭!”
袁绍心中一亮,喜道:“孟德果然好计!如此不仅能够防住楚歌小儿偷袭,更能让楚歌的草人变成火海!”
―――――――――――
却说曹操计划虽然很是得体,但我的计策显然更加高明,在守城士卒火箭射程百步之外,我军士卒围绕着城池挖掘起来,俗语有云,人多好干活,此话诚然,五万人马挖坑,只用了大约三个时辰的时间,一条不是很深,但是很宽的壕沟已经挖好,沟里边理所当然的就是不少传说的竹签。
曹操和袁绍虽听到城外人声鼎沸,但只是以为徐州兵马使的是疲兵之计,也不放在心上。等天亮后看到了城外那条深深的壕沟后,两人当时就傻了眼了。
如果只有这些,还不够让曹操和袁绍感到震撼,更重要的就是,这些挖出来的土也没有浪费!壕沟之后还有一层土墙!
此处沙土不实,怎能筑墙!?但是眼前土墙反射出的有些刺眼的光芒似乎告诉了曹操什么!必定是楚歌将附近坚冰煮化之后浇于土城之上,那些水滴遇冷即凝,这才得以如此!
看来楚歌竟然是要铁了心要将两军熬死于这东郡城之中了!
曹操见此阵势,蓦然想起一事,问道:“不知盟主军中还有多少粮草?”
袁绍想了想道:“大概还够二十日之用!更何况本将军临行之时曾令人督办粮草后带五万大军押运而来!若是楚歌不加阻拦便是送入东郡,或是楚歌阻挠便来个里外夹击,灭掉楚歌!”
随着袁绍这句话,曹操的心一下子到了嗓子眼:只有二十日的粮草!就算省着点用也不过一个多月!对于徐州军马强悍的战力曹操可是早有领教,若说是在一个月之内把处于守势的楚歌击垮,就连曹操自己也不相信!想到这里,曹操又开始骂袁绍,你个袁本初不凑齐了粮草再来,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来凑热闹,现在没帮上一点守城之事,反倒是侵扰掠夺城内百姓之事做了不少,还好好的让楚歌羞辱了一顿!哼……真想和你翻脸!
不过事实上这也不能怪袁绍,当初曹操为了让袁绍发援兵,守卫山阳的时候根本没有尽力,几乎就是把山阳送给了楚歌,也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之下,受到莫大压力的袁绍怕曹操覆灭太快而全速出兵!至于那些骚扰东郡百姓的袁军不用多说当然大多是一些故意挑衅,制造事端的徐州内应了。
曹操深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之后问道:“不知盟主所派五万押粮队是何人指挥?”
袁绍心知曹操是怕那些粮草再出意外,也不介意,而是面上稍微有些得色的说道:“乃河北上将鞠义!”
是他!曹操听得这个人,也就不怎么担心了。公孙瓒赖以成名,把北方蛮夷打的望风逃窜的白马铁骑都不是鞠义的对手,那么楚歌就算再强,想一口气吃下鞠义的五万精兵也不比让母猪飞到天上容易吧!
曹操说道:“既是鞠义将军领军粮前来,不知盟主可有把握保其周全?”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告诉袁绍说:如果你的军粮有什么事情,那可别赖我!
袁绍哪里听不出来,不过出于对鞠义强烈的信心,还是自信的笑道:“孟德不必担心,不如还是先想想如何对付楚歌这围城之策吧!
曹操在方才早已算定,于是笑道:“楚歌此冰城虽是夺天工之造化,但也是转攻为守,化主动为被动―――以时日来算,鞠义将军粮队还有五六日方可到达东郡城外,不知孟德所言可否属实?”
“不错!”袁绍点了点头。
曹操手捋短须,自信满满道:“那么,盟主远来劳顿,士卒疲弊,可先休息三日养精蓄锐,三日之后,盟主和我两军不分日夜轮流冲击楚歌在城西防线,让楚歌小儿疲于应对,再待鞠义将军大军一到,楚歌必败无疑!”
袁绍闻言大笑道:“孟德所言与我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曹操心里“咯噔”一声,要是和你袁绍想的一样,那这仗还怎么打?不过这话当然只能在心里想想,当然不能在嘴上说出来,所以曹操只能一边暗暗骂袁绍智力低下一边表示着非常赞同袁绍的意见。
唉!郁闷啊!这就是曹操对袁绍这句无心的“英雄所见略同”最后的感想。
------------------------------------
PS:既然大家不让借鉴,这就修改~~~不要骂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