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节 永以为好(4)
作者:马克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95

第二天一早,马克己身穿冕服,手执节杖,和副使蔺相如一起,缓缓登上了章台。

“赵使到......”传令者一边目送着蔺相如手捧的锦盒,一边把和氏璧送到的消息用高亢的秦腔传到了他们的王的耳中。

上得章台,行完了繁冗的礼数,马克己便让蔺相如把和氏璧给秦昭襄王呈上。

果然,和史书上记载的一模一样,秦昭襄王一副大喜过忘的样子,把和氏璧放在手中玩了又玩,赏了又赏,口中还连连称好,不住得点头。

接着,他又让他的嫔妃和左右侍从传看这块罕见之璧玉。而左右之人更是不失时机地向秦昭襄王献媚,一会儿说什么“王上英明”,一会儿又是“王上得此宝玉,乃是大秦之幸”......

“看来秦王和赵王一样,都是在糖衣炮弹面前支持不住的主,被旁人说上一两句,就忘了自己的姓什么了?不要说这就是以前小学课本上所说的‘古代帝王的局限性’?”马克己一边想着,一边对蔺相如猛施眼色:我说蔺先生,你不是一直在示意我,让我给你一个出头的机会吗?现在是是你好好表现的时候了。

聪明的蔺相如当然也看出了秦昭襄王无意给付赵国城池,现在又在众人的一片叫好声中,已经生出了要把和氏璧据为己有的心思。

蔺相如对马克己点了点头,大步走到秦昭襄王身前,长揖之后,对他说道:“王上,这块玉有点小毛病,外称指给王上看看看吧”。

秦王看了看蔺相如,又看了看马克己--马克己也向他点了一下头,表示蔺相如所言不假。

秦王把和氏璧从妃子的手中要了过来,眯逢着眼,仔细端详了一下,摇了摇头,表示没有看出门道来;接着,又把和氏璧放在自己手中,让身边的妃子看了看,还是一无所获。

他只好很不情原地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到了这时,马克心便在一边偷笑了,看就等着看秦昭襄王的好戏了。

果然如他所料,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立刻靠在柱子旁边,一付怒发冲冠的样子,生气地对秦王大声说道:“王上想要得到这块璧,便派使者给我家王上下书,我王召集群臣商议怎么办,大伙儿都说‘秦王贪婪成性,而且仗其国力强大,凭空说几句话就要和氏璧,给城交换的事恐怕实现不了’。商量的结果是不想给秦国和氏璧。

在下认为普通老百姓之间交往还讲求不欺骗、守信义,何况大国之间呢!况且因为一块璧玉的原因而惹恼强大的秦国,不合适。这样我王就斋戒了五天,派赵大人和在下拿着璧玉,恭敬地进到这里。

这是为什么呢?

是为了维持秦赵这样的大国的威严,并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现在我们两位使者来到这儿,王上对我们的态度傲慢,拿到和氏璧后,让宫妃们传看,这是对我们赵国的戏弄啊。我看王上无意给赵国城池,所以又拿回和氏璧。王上如果逼迫我,我的头今天就和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碰碎”。

说完这话,蔺相如拿着和氏璧斜眼打量着柱子,做出要碰的样子。

“好了!蔺先生,你要是真的撞上去了,碎了的,可就不止是你的头颅还的这绝世的美玉了!那更有我们赵国和秦国这几百年来的兄弟之情啊!”马克己这回是和蔺相如唱上红白脸了。

“可是......可是他们秦国太欺负人了!明明是他们在破坏两国的世代友好,现在反成了我们的不是,我不活了!”说着,蔺相如做出一付十分委屈的样子,又向柱子迈过去一步。

“蔺相如,你死了可以,把和氏璧给我留下来!我不能让秦赵两国的关系毁在我的手上!”马克己故意以正使的身份来压他,但是他还对蔺相如眨了一下眼,让他继续表演下去,直到秦王发话。

马克己利用“劝说”蔺相如的机会,把“以城换璧”的实质意义说了出来。

秦王看到赵国使者已经把和氏璧的问题提高到了两国关系的高度之上,这才回想起他向赵国索要和氏璧的初衷是试探赵国对秦国的看法。

“现在要是为了一块石头,就把赵国得罪了,是很划不来;再说了破坏两国关系的罪名可不小......”秦王这下子是回过神来了,可是面了上的事还是要做的;他马上装作很害怕蔺相如把和氏璧碰碎的样子,又是做解释又是赔礼道歉,态度好像也很是诚恳。

接着,秦王又叫人拿出地图,指出哪些座城是划给赵国的,让蔺相如和马克己相信他的诚意。

蔺相如看了看,对马克己点了一下头,表示可以了。

这时,马克己用上了他昨天想出的计谋。

“王上,外臣来秦,还有一个目的是,便是为我国太子讨一门亲事!我家王上想求贵国的一位公主与我家太子相配,行吗?这可是让秦赵兄弟亲上加亲的好事啊!”马克己也走上前去,对秦昭襄王拜了一拜。

“这......”秦王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知说什么好。

“我家王上来时对在下说了,我们赵国的有娉礼就是秦国划给我们的这15座城!现在秦国也把他们划给我们了,在上就原封不动的还给王上!请王上成全两国的世代友好,完成我家王上求秦赵永好的心愿!”马克己说完话后,又把节杖放在了手中,对秦王长揖一下。

“好......”秦昭襄王的口中缓缓地吐出了一个好字,他现在终于清楚赵国的目的了:赵国不想和秦国开战,至少是要维持现在已经明存实亡的秦赵同盟关系。他当然不能说个不是了,这也是他想要得到的局面--秦赵两国都通过伐齐战争得到了大片的国土,现在正是消化它们的时候。

要是两国能再次结亲,自然是好上加好,少说也能保证十年之内两国的和平--再说了秦国现在还多得了魏国的河东之地,多十年时间不和赵国交恶,对秦国更为有利。

“好,既然是这样,我就先代表我家王上、太子多谢秦国王上了!”说着,马克己给秦昭襄王跪下,行了君臣大礼,稽道礼--要是秦赵结亲,马克己在理论上也就算是半个秦臣了,当然要对“自家王上”行礼了。

秦昭襄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就放松了因为蔺相如要“玉碎”而带给他的警惕,谁知马克己又出了一招。

“王上,我国以用15座城作娉礼了,现在是秦国出嫁装的时候了!”马克己对秦国说。

“赵大人,您也太急了吧,这大秦的公主还没有出嫁呢,你就惦记起人家的嫁装来了!哈哈哈,这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吗?”这次,换做蔺相如来唱红脸了。

“对对!蔺先生说的极是……我只是一个不到弱冠的小子,对婚姻之事,还不甚了解,让大家见笑了。但我好像听说过,民间在男方下娉之后,女方也要有个东西当做信物,作为同意此桩婚事的凭证吧?”马克己现在是和蔺相如说起来相声,秦宫成为了他和蔺相如的“曲苑杂谈”。

“是啊,是有这样的事啊!”蔺相如很配合地回答道。

“这可巧了,我们就用你手中的秦国的和氏璧做信物,拿给我们的王上做信物吧!”马克己故意把秦国两个字说得老大,好像这和氏璧已经是秦国的囊中物了。

“这个......倒也方便了,只是王上可能不肯割爱吧!”蔺相如把和氏璧放在手上,动作很大地行了一个长揖礼,好像要把和氏璧给摔在了地上。

“可......”秦王口中的那个“是”字还没有来得急说出来,就又被蔺相如给抢了一个先:“可!王上说‘可’了!赵大人还不快快替我们王上多谢秦国王上的美意啊!”

说着,蔺相如先声夺人,给秦昭襄王拜了一下。

马克己当然也就跟着再拜......

到了最后,还是像史书上所写“秦不与赵城,赵不与秦璧”;可是秦国又白白给赵国送上了一位公主。

马克己和蔺相如这回可是大出风头,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在这次合作中尝到了甜头;看来以后,他们合作的机会是大大的超过对抗的可能。

不过马克己没有想到他会因为秦赵的政治联姻,而开罪秦国将门名家王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