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封候[三] 刘公嗣微服出访 司马师夜袭侯府
作者:KiteGirl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226

成都郊外,田野里萌发出的青苗如同一层绿色的薄雾笼罩在黑黝黝的土地上。刘禅与诸葛玉打猎归来,正骑着马走在田间小路上。看到田野中的青绿色,不由觉得心旷神怡。刘禅对诸葛玉说道:“各地想必都已经开始播种,我倒想出去走走,看看各处的民情。”“圣上乃万金之躯,还是不要随意外出为妙。”“不过是出去一月而已,国中事务可交给相父处理。”

诸葛玉劝道:“既然圣上一定要去,只去一地看看倒还可行,万万不能走远。”“就依你……既然这样,你说寡人这次去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近日我听闻彝阳侯在封地颁布法令,鼓励当地的百姓耕种土地。陛下不妨去彝阳看看。”“诸葛姑娘一回来便常提起那李嘉文,如今劝寡人去彝阳莫非是想念他了吧?”诸葛玉羞道:“陛下莫要取笑于我。”刘禅笑道:“寡人刚好对这个李嘉文有些兴趣,我封他彝阳县也是想考验他的治政之术。就去彝阳看看那李嘉文究竟搞成什么样子。顺便也好让诸葛妹妹与他团聚。”

第二日,刘禅便向诸葛亮交代了政务,提出要微服出访几日。刘禅微服出访也不是第一次,诸葛亮也不反对,只是嘱咐诸葛玉和赵统好好保护刘禅的安全。刘禅与诸葛玉带着赵统和几名亲随乔装打扮成商旅的样子不动声色地上路。刘禅与诸葛玉以兄妹相称,赵统则扮做庄客的样子。

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正潜入蜀国刺探情报。得知刘禅出访,司马师暗暗窃喜道:“这恰好我等杀他的好机会。”司马昭很反感司马师这种不择手段的做法,反对道:“刘禅此人乃是平庸之辈。即便杀了他,也不能阻止诸葛亮北伐中原。兄长还是少做这种无用的事情。”“怕我抢了你的功劳?”“兄长此话说得有些太没道理。昭几时争过兄长的功劳。”

刘禅与诸葛玉行了一日,临近傍晚本来要到附近驿站过夜。中途经过一座小镇,刘禅见小镇上一家客栈里十分热闹,便要在客栈住下。诸葛玉见客栈里有不少江湖剑客,十分担心他的安全。但她也知道刘禅在宫中寂寞惯了,十分向往这种热闹的环境。她也不劝阻,只是嘱咐赵统和几名侍卫多加警惕。

刘禅在客栈楼下的酒馆里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壶酒。刘禅喝得痛快,却给诸葛玉等人出了个难题。诸葛玉担心有人在饭菜里下毒,吩咐赵统到厨房暗中盯住。上来的酒菜都要由侍卫先尝上几口,等上一阵确保没有问题,再由赵统亲自尝试。经过这两道关卡才由侍卫亲自递到刘禅面前。诸葛玉坐在刘禅身后,随时警惕着酒馆里那几名身着红衣的剑客。她一手握剑,一手还要给刘禅斟酒。

司马昭就坐在刘禅对桌,看到诸葛玉紧张的表情,也猜到来者必定是后主刘禅。司马昭知道司马师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便于下手的机会,他倒想看看司马师这回又要使出什么手段来。

酒馆当中忽然进来几名黑衣剑客,司马昭明白这些人是司马师派来刺杀刘禅的刺客。一名黑衣剑客见刘禅身边戒备森严不好下手,便故意用剑碰翻了一名红衣剑客的酒碗。那红衣剑客起身责备道:“喂!你碰翻了我的酒!连句话都没有吗?”“你自己放得不稳,还怪本大爷不成?”“臭小子,你找死呀!”“怎么?有本事跟你爷爷过上几招。”二人言语不合,两伙剑客顿时抓起兵器准备动武。诸葛玉见那黑衣剑客不住地向刘禅观望,心里明白这些人故意寻衅是想趁乱刺杀刘禅。

两伙剑客不由分说动起手来,在酒馆当中大打出手,场面一时十分混乱。诸葛玉让赵统等人护住刘禅,随后擎剑杀入混战的人群,试图拉开这两伙剑客。司马昭见诸葛玉身手高超,心里明白仅凭那几名剑客伤不了刘禅。司马昭拔剑冲入人群当中,帮着诸葛玉一起将那两伙杀在一起的剑客分来。两名剑客还在斗狠,司马昭一剑压下来,将那二人的剑一齐紧紧地按在桌子上。那二人动弹不得,只好弃剑罢手。两伙剑客冲司马昭和诸葛玉一抱拳道:“不知二位高人在此,我等得罪了。”司马昭劝道:“大家出门在外,有些磕碰总是难免。不妨互相谅解一下,行个方便。”

刘禅见司马昭生得一表人才,不禁拍手称快道:“这位高士好身手!”司马昭道:“略施小技,‘高士’二字实不敢当。”刘禅请司马昭一同坐下,与他对饮一杯。刘禅见不少酒菜都被打翻在地,他让小二给在座的所有剑客都加些酒菜。剑客们谢了刘禅,各自归位饮酒。

刘禅问道:“兄弟乃何方人士?”“在下洛阳马和,平日喜欢云游四海,这次到蜀地乃是来一观蜀地风貌。”刘禅道:“某乃成都人,名叫刘胜。家父英年早逝,留下一桩产业由我叔父经营。”司马昭看看一旁的诸葛玉,问道:“这位姑娘武功了得,莫非也是刘兄的家人?”“是我表妹,复姓诸葛,单名一个玉字。”“难道是诸葛丞相家中那位名闻遐迩的才女诸葛玉小姐?”“表妹她正是诸葛丞相之女。”“久仰大名。”

刘禅与司马昭谈得颇为投机,一直攀谈到半夜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房休息。诸葛玉担心刘禅的安全,也顾不得男女有别,抱着宝剑守在刘禅房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刘禅与诸葛玉等人继续赶路。第三天中午,总算到达彝阳郊外。

一进彝阳境内,刘禅便看见路口树立着一座精致的路标。上面几只卡通造型的奔马下面分别标注着不同方向的路途指示。根据路途长短的不同,骏马的造型也各有特色。刘禅看得有趣,诸葛玉道:“这一定又是李嘉文的手笔,李嘉文称为‘漫画’。除了他,再没别人能画出如此孩子气的骏马。”“这样看起来倒很有趣。”

刘禅一边走一边观望着两旁的田地。大道两侧是修整一新的水渠,田野之间阡陌纵横,修得错落有序。两旁稻田中的青苗种得整整齐齐,与别处田地截然不同。“这稻田何以种得如此整齐?”诸葛玉道:“这是李嘉文从他家乡传来的插秧之法。”

走到彝阳乡里,却见几名乡民正在清扫街道。街道两侧放置着一些木头箱子,上书三个大字“垃圾箱”。刘禅问那扫地的乡民道:“这‘垃圾箱’做何用途?”“是供路人放置废弃之物的地方,免得丢在街道影响卫生。”“‘卫生’?”“这是侯爷的说法,就是干净清洁的意思。侯爷说讲究卫生可以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颁布法令禁止随地乱丢垃圾。那边还有更大的垃圾箱是给百姓放置垃圾用的。我们都是侯府招募的‘清洁工’,专司清扫街道、运输垃圾。”刘禅笑道:“这到很有意思,成都也没有这样讲究。”诸葛玉道:“李嘉文的家乡似乎做事都很讲究。”

刘禅来到酒馆门口,见里面坐满了村民,十分热闹。酒馆一角搭了张桌子,旁边张贴着几张文书。一名老者正在那里给客人讲述“商汤伐纣”的故事。老者讲得绘声绘色,一段下来听得那些客人意尤未尽,纷纷鼓掌叫好。刘禅找个座位座下,小二拎着茶壶给他倒了一碗茶水。刘禅尝了一口,却不是茶叶的味道。“小二,你这是什么茶呀?”“回客倌,这是麦茶。是炒焦的麦粒煎煮而成。麦茶便宜,人人都喝得起。”刘禅见几名官差带领一队村民从酒馆外面经过,问一旁村民道:“这些是什么人?”“是民兵。平时协助官府四处巡视,缉拿作奸犯科之辈。”

不远处传出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刘禅寻着声音,来到一座大院之外。院子当中坐满了农闲回来的村民,一位先生正在粉板上教他们识字。一旁屋内则坐满小孩子,由一名先生教他们,正一笔一划地在沙盘当中学习写字。另一间屋子里是大一些的孩子,由先生领他们朗读经书。

刘禅打听到侯府的位置,与诸葛玉来到西郊的侯府。诸葛玉报上姓名,让门口的卫兵进去通报。孟蓉得知诸葛玉来访,急忙与嘉文一起出来迎接。孟蓉问道:“诸葛姐姐怎么想起到彝阳来了?”“陪着表哥出来走走,表哥听说李公子的事迹,特地要我带他一见。”孟蓉看看刘禅,倒也不认得:“表哥?诸葛姐姐什么时候冒出一个表哥来?莫非是诸葛姐姐的情郎吧?”“就会胡说!”

嘉文将诸葛玉一行请进侯府,吩咐设下酒宴招待。嘉文与刘禅一见如故,一高兴竟忘记自己的酒量,不觉喝得过了头。嘉文醉得厉害,一阵呕吐竟弄得浑身污秽不堪。诸葛玉急忙让刘倩搀扶嘉文下去。刘倩扶嘉文到卧房里,除去他身上被弄脏的衣物。嘉文此时醉得一塌糊涂,也不知道是刘倩帮他更换衣物。若是平时,必定不会答应。

探子将刘禅夜宿彝阳侯府的消息报知司马师。司马师见侯府戒备森严,暗中早已设下计谋。

深夜,府衙忽然接到报警:乡里一名姑娘刚刚被山贼掠走,并且与巡逻的民兵交手。官差急忙召集民兵出动,一路追赶山贼营救那姑娘。有官差报到侯府,孟蓉见嘉文醉卧不醒,便带着府中侍卫一起参与搜索。看着大队人马四处进山搜捕,司马师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司马师早已摸清楚嘉文的脾气,知道他格外重视乡民的安全。因此以重金怂恿当地的山贼头目陈虎掠去一名女子,以调走彝阳县大批的民兵。

司马师趁机亲自率领二十几名刺客潜入侯府,见一间屋子门口有赵统等人把守,料定刘禅必顶在里面。司马师命众刺客冲杀过去,缠住赵统与几名侍卫。随后,他亲自率领几名刺客冲入屋内。司马师见塌上有一人熟睡,挥剑便斩杀了过去。不料这一剑砍下,却震得司马师虎口生疼,居然砍出一阵火星出来来。司马师仔细看清床上之人,才发现原来是一堆石头堆砌而成的人形。

司马师顿觉不妙,正要逃走。却听“哗啦”一阵巨响,诸葛玉踏破屋顶擎剑跃下。司马师挥舞宝剑打散落下的瓦砾,见诸葛玉一剑刺来,急忙举剑招架闪到一旁。诸葛玉不等他缓过神来又是一剑杀过,司马师急忙出剑抵挡,不想那长剑竟然砍在一根柱子上抽不出来。司马师急忙一闪,那剑擦着他的耳根刺空过去。诸葛玉将剑一横,直奔司马师脖颈扫来。司马师见再无躲闪的余地,索性向后一仰躲过这一剑,就势将一张桌子踢飞砸向诸葛玉。趁诸葛玉躲闪之际,司马师从柱上拔下宝剑,一纵身冲破窗户跃出屋外,诸葛玉紧随其后也一跃而出,前后与他只差了半步。司马师还不等站稳,却听耳旁一股凉气逼来。他来不及看清,凭着声音将剑一竖挡了过去。却听一声脆响,正好架住这一剑。

诸葛玉剑法奇快,令司马师应接不暇。司马师知她的剑招虽快却不能持久。便招呼左右刺客围攻诸葛玉以消耗她的体力。刘倩见诸葛玉渐渐有些体力不支,便换了装束蒙住面目杀出助战。诸葛玉见有蒙面人半路杀出,一时难分敌我挥剑便杀。与那蒙面人过了几招,看她剑招与嘉文十分相似,才知道她是自己人。

嘉文被外面的打斗声吵醒,知道府里大概是来了刺客。他自觉酒劲没过,便拿了手枪赶到后院。见诸葛玉和蒙面女被一群黑衣刺客缠斗,急忙开枪将那几名纠缠诸葛玉的刺客打倒。司马师见嘉文手中的兵器厉害,也顾不上通知那些刺客撤离,一纵身跳出围墙径自逃走。余下几名刺客都被嘉文一阵乱枪击毙。

诸葛玉正要与那蒙面女说上几句,蒙面女双手一抱拳道:“后会有期!”随后一纵身跳出墙外没了踪影。诸葛玉惊奇地望着那蒙面女消失的方向,对嘉文说道:“这个人就你是师傅?”“当然是师傅她老人家了。”“好象年纪不是很大,你称呼‘老人家’好象不大恰当。”“师傅就是师傅,不管怎么说也是我前辈,当然要尊称老人家了。想不到斯文的诸葛小姐用起剑来也是这样厉害,一点不比师傅差。”

嘉文见诸葛玉的胳膊上有一道伤口,急忙说道:“你受伤了?”诸葛玉倒不曾察觉:“哪里?”嘉文将伤口指给她看,诸葛玉这才觉得胳膊上有点疼。“只是擦到一点,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嘉文急忙撸开她的袖子,替她包扎了一下伤口。诸葛玉羞道:“你莫非对待女人总是这样不懂回避吗?”“这有什么呀?我家乡可比你们这里开放多了。我同班的女同学摔破膝盖,背她到医务室去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嘉文对诸葛玉说道:“一会儿赶紧换件衣服,否则被刘兄看见他可要心疼喽。”

嘉文查看了一下地上的尸体,对诸葛玉说道:“好象不是东吴那边的人,看相貌倒很像北方人。”“他们应该是魏国派来的刺客。”“魏国人?魏国派刺客杀我做什么?”诸葛玉笑道:“或许是魏国哪位郡主看上你才气了吧……”“想不到你也会拿我开玩笑。”嘉文问道:“刘兄呢?”“在柴房里,现在或许还没睡醒呢。”“有没有搞错!怎么可以把你表哥放柴房里……”

刘禅这时已经醒来,伸了一个懒腰来到后院。见诸葛玉和嘉文在一起,笑道:“表妹见到想念的人,果然是有很多话要讲。”嘉文道:“刘兄你也开我玩笑。”

孟蓉与民兵冲入山中,在一座破庙的废墟前发现了陈虎和几名山贼的尸体。那被掠女子被人蒙住双眼,反手绑在一棵树干上。孟蓉救下那女子,问道:“何人绑你?”“一个大胡子手下的一伙贼人……”那女子话音未落,却发现遍地的尸体,吓得“哇呀!”一声惊叫起来。那女子惊恐不安地说道:“就是这些人绑我!”

孟蓉派民兵将那女子送回家,随后带着亲随回到侯府。一进侯府后院,却见诸葛玉身边的几名侍卫正在往外拖出那几具刺客的尸体。孟蓉急忙去见嘉文,问道:“府中来了刺客?”嘉文道:“来了不少呢!可惜你不在这里,没看见诸葛姑娘的好身手。”“诸葛姐姐本来就是剑术超群。”“真搞不明白你们了,平时斯斯文文的,杀起人来一个赛一个。”“你自己说过要男女平等的。”

“我见过的这么多女生里面,还是数小倩最斯文。”嘉文说着,却忽然担心起来:“不好!怎么没见小倩出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他赶紧招呼了一声,刘倩听到呼叫从一件屋子里走出来问道:“公子找我?”嘉文松了口气说道:“没什么了,你没事就好。刚才那些刺客一定吓着你了吧?”“没事的,小倩不怕。”“瞧你温顺得像只小绵羊一样,不怕才怪呢。”

孟蓉道:“你这个人很喜欢给别人取绰号是不是?先是‘大恐龙’、又是‘母老虎’,现在又来个小绵羊。有没有给我和诸葛姐姐也取一个呀?”“诸葛姑娘才不喜欢被人取绰号。至于你嘛……就叫金丝猴好了。”“什么?我哪里像猴子了?”“瞧你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又那么调皮,不是和金丝猴一个样子?”“讨厌……”“‘讨厌’二字在我家乡是女孩子撒娇的话……”

司马师逃回落脚的客栈,见司马昭正在那里等他。司马昭问道:“大哥你有没有受伤?”司马师满脸不悦道:“不需要你来管!”“大哥不听小弟劝告,如今落得如此惨败。小弟也为大哥担忧。”“谢了!你若不想帮忙,也别来坏我好事。”“小弟几时坏过大哥的事?”“客栈当中为何阻止我派出的剑客?”“那诸葛玉武功高强,仅凭那几个剑客丝毫伤不了刘禅,只能是白白送死。小弟帮大哥保存些实力,难道是坏大哥的好事?”司马昭劝道:“我已经把陈虎一帮匪徒杀掉灭口,大哥切末担忧。小弟并非要与大哥作对。这次出来,父亲交代我们只是刺探情报,并未交代我等刺杀刘禅。如今贸然行事,只恐坏了我们的正事。”

司马师消了消火气,问司马昭道:“那彝阳侯好生厉害,不知用了什么宝物只一出手就能致人死地。你可知道他是什么来头?”“我听说这李嘉文来自兴古郡的夷人山寨,传说此人是随着一颗陨星坠落。我还听说东吴都督陆逊之女训练了一百名高手,全都在一日之间死在他一人之手。”“留着此人早晚是个祸害,有机会一定把他趁早除掉。”

刘禅在彝阳呆了两日,参观了嘉文带领乡民修建的水利设施。听诸葛玉说起桃花城的孟李村,便要诸葛玉陪他去看看。诸葛玉劝道:“不是说好了就到彝阳,表哥为何又要到桃花城去?”嘉文道:“桃花城离彝阳不过两天路程,既然刘兄要去,我不妨亲自陪刘兄去看看。”

诸葛玉劝不过刘禅,只好依了他。次日,嘉文陪同刘禅动身上路。临行前交代乡吏吴晟遵照他的法令善待百姓,又嘱托李信率领民兵管好彝阳的治安。彝阳乡民听说嘉文要走,自发聚集起来一路相送,一直送出彝阳。刘禅见嘉文如此深得民心,不禁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