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总觉得唐三藏的形象很是可恶,在周星池的《大话西游》中更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把他突显了出来。如果说语言也能成为一把利刃的话,唐三藏就是用他的话开路的,不用杀死妖怪,就可以直接把孙猴子杀得跳起来,杀得哇哇叫起来。如果西游中没有观音这个角色的话,西游也就不可能发生,更是不可能继续下去。胆大包天的孙悟空,真的就是被五指山压乖了吗?真得就不敢杀了唐僧了吗?
现在过来看,那个时候的西游取经和现在出国留学度层金差不了多少,挺是佩服作者那个时候就停前卫的,把唐僧师徒几人送到当时人人仰慕的佛国圣地去。不过看了也就是那一回事,孙悟空取经的路上早没有了当年的大闹天空时候的威风。那个时候还能够把二郎神杀得到处跑,可是取经的路上呢,碰到了一些妖怪,小挪吒出手都要比他强。取了个经回来,身上的衣服换成了佛衣,可是自由是找不到了。
在我写《错!错!错!》的时候初始并不是想把张诗寒那个女人写得那么的坏,只想写她是一个像唐僧那样的爱教育人的罗嗦女人。我的文笔总是好不了,写不出那一层的意思,就把张诗寒改成了个虚荣而又尖薄的女人了。
传统的有些力量像是一层饶不尽的蚕丝,非要把人缠死了不可。你乖乖的低头罢,顺从吧,大家都走那条路子自然是好的。
路总是要往上面走的,书中设计的方悠悠是一个太早熟了,太成年人的小孩。早熟的小孩并不是很可爱。可是我们的社会总是喜欢拔着苗让它往上面长,像方悠悠那样早熟的小孩自然有他的家庭原因,但是像他那样的成功的小孩(可称为天才)少了又少。那是别人模仿不来的。
顺成吧,还是逆着走?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方醉剑本是一个被命运牵着走的人,如何把命运把握好,把天下的命运把握好,就看他的一念之仁了。
在书中豉蛋和尚起了大作用,虽然出场不多,但是推出了两个有影响的人物——一个是方醉剑,一个是方悠悠。两个人是代表两把剑,一把是“仁”,一把是“霸”。
小人们跳到后来都只是在露乖现丑了。历史的一页上或许会是用片墨把他们带过去的,但大多时候他们总是要被人们忘记和忽略的。
一切都是过去的,谁能真正留下来的方是英雄。还有英雄的人不是为了要当英雄而英雄的。
谢谢了,希望各位能够体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