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火中取栗(补)
东京塔位于东京市内,建成于1958年,塔高333米,是日本最高的独立铁塔。东京塔是东京的最高点。棱锥体形的铁塔由四脚支撑,塔身涂成澄黄和乳白相间的颜色,鲜艳夺目。塔的上部装有东京都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台和广播台等的无线电发射天线。自从美国对中国发动太空战后,根据美日安全同盟协议,日本自动成为美**事同盟的一部分,尽管没有正式对中国宣战,但出于安全考虑日本还是宣布全国进入二级战争状态,所有的军事要地和民用重要设施宣布军事管制。
东京塔也是这次军事管制的重点,塔上的7家电视台和相关机构都被战备疏散到地面,只保留了部分无线电发射功能有军方技术部门代为维护。这次美军对中国凌厉的太空宣传战不可避免的也波及到了日本,出于对同行的羡慕和警觉,日本军方也迅速提升了媒体宣传战力部门的级别,扩大了他们的权利和人员编制,以求研究出应对之策。
在东京塔100米高的地方,建有一个二层楼高的展望台;在250米高的地方,也设有一个特别展望台。展望台四边都是落地的大玻璃窗,窗向外倾斜。站在展望台,可俯瞰东京市容,全市的景观尽收眼底。
此时,在东京最高端的位置,空旷的观光大厅里只有一位年轻的女观光客静静地站在那里俯视着拥挤而喧嚣的东京都市景色,从高空望去密密麻麻的楼群像一棵棵水泥大树将地面完全覆盖,川流不息的汽车和行人如同蚂蚁一般在水泥森林的空隙间艰难地穿行移动。
“真子,你在看什么呢?”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年轻女子的沉思。
真子回头一看,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民党总裁佐冈来到自己的身旁,她微微一笑,歉意地点了点头道:“不好意思,刚才想得太入神了,没注意到您的到来。”
“没关系,我也是刚上来一会。你还没有告诉我,刚才在看什么让你这么专注?”
“生存空间!”真子感慨地指点着东京塔下面密密麻麻林立的钢筋水泥建筑:“日本民族的生存空间已经拓展到了极限,这次如果我们不能冲出岛国的限制,那么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的民族就会进入在一个缺乏阳光、清新空气和水资源的匮乏时代。”
“所以,这次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打败中国这个强敌,向大陆拓展日本的生存空间。中国的GDP总量不过只占到世界的4%,但是石油消费已跃居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还有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真是岂有此理,如果再任由中国这头经济庞然大怪兽毫无节制地发展下去,未来必然会导致日本经济资源不足和全球物质资源的崩溃。”
“是啊,西方那些发达国家也正是担心中国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会‘饿死’全世界,所以,才会默认这次美国对中国的打击。”真子赞同地点点头。
“不过,这次日本准备好了吗?”佐冈面带一丝忧虑地问道。
听了佐冈疑问,真子笑了,她调侃道:“师兄,看来你的心还是没‘定’下来啊。”
佐冈长叹一声道:“没办法呀,高处不胜寒,我肩负着一国之命运,这次赌赢了也罢,如果是输了的话,那可就万劫不复了。”
真子知道自己这个师兄压力太大了,需要找个人倾诉宣泄一下,她理解地安慰道:“师兄无需过虑,其实您所焦心者不过有二,一是美国对我们参战的态度晦暗不明,二、对中国作战的胜算感到茫然。对第一个问题我的看法是,美国既希望日本参战,为它打一场代理战争,同时也担心日本军事实力在这场战争中急剧膨胀,反过头来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要消除美国这种矛盾心理,我们同中国就要打一场节制的战争,不能将战略目标向中国内陆延伸,只能限定于沿海一线。日中此战,大胜则必遭美国的警惕和猜忌遭忌。大败反而无忧,因为美国出于战略平衡的考虑必然会全力扶植我们,希望看到两虎相斗,两败俱伤的局面。”
“这次我们将本土的防卫权全部交给美国来主导,等于说是让日本的软腹控制在美国的手里,此举基本可以消除美国对我们军事势力膨胀的警惕和忧惧,同时也可以保证我们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进军。剩下的就是如何控制好战争的节奏,花最小的代价,漂亮得赢得这场战争。”
“我给你的那份军部对华整体作战计划你看了吗?感觉怎么样?”佐冈问道。
“整个计划中‘瞒天过海’那一部分还可以,不过登陆以后的战略和战术就有些太呆板了,简直是美军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翻版!”真子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精巧的优盘递给佐岗:“这里有一份三维战争模式的构想,你给军部那些花岗岩脑子们看看,让他们开开窍,都是什么时代了,还死抱着二战时代的军事模式不变。”
佐冈微微一笑,接过了优盘放到怀里,自己这个师妹智比诸葛,她想出来的计划一定是水平超一流的。
“以目前我们的军事实力,再加上美军的协同配合,首战登陆成功应该问题不大,不过我还是担心中国屡屡失败后会恼羞成怒使用核武器,那样的话我们只能将战争升级,损失就太大了。”佐冈提出了一个自己一直焦虑的问题。
“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不过是否会出现这个最坏局面,还是要取决于我们对战争节奏的控制如何。”真子胸有成竹地道。
“战争初期,中国方面不太可能遭受几个败仗就打核武器牌,那样的话只能证明他们每年耗巨资打造的陆军不过是空耗民脂民膏的垃圾军队,基本丧失了打常规战的能力。我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高层是不愿正视这一事实的。人的思维习惯决定了其行为模式,最可能出现的局面就是初遭败绩后,中**队会使用他们擅长的诱敌深入和人民战争的法宝,寄希望于用空间换时间,利用战略纵深宽大的优势来消耗我们的战争动能,最后用持久战拖垮日本。我们的策略就是要迎合和利用中**方高层这种思维定势,前期登陆成功后,应迅速转入防守状态,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不要把中国逼上绝路,迅速使用核武器来挽回败局。”
“这一次的日中战争不同于上个世纪的那场日中战争,上次是蚕食鲸吞,开疆扩土;这次是以战促乱,浑水摸鱼。其实中国内部早已积弊深重,民怨沸腾,各地方政权也越来越与中央离心离德。如果最后中国屈服签署战败协议的话,大陆自然会分裂成几部分,重新回到当年军阀混战,诸侯割据的时代,到时候我们只需要在中国扶持几个代理人就可以控制整个大陆的命运,让它再也无力崛起。”
“总的策略就是:先攻后守,美攻我守;以战促乱,以守为攻。没有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庇护和充足的物质资源支持,我们打不赢这场战争。所以,这场战争的主力是美国人,不应当是我们。”真子最后总结道。
佐冈皱了皱眉头,不解地问道:“先攻后守的意思我明白,可美国并没有派军队进入中国领土作战,又怎么能称得上是美攻我守呢?”
真子无奈地摇摇头道:“师兄,您的头脑太缺乏灵活性了吧,美国的军队是没有派进入中国领土,但它的空军力量可以随时进入中国领空持续不断地保持高强度的打击啊,您忘了当年科索沃战争,美国是怎么做得了吗?”
听到这里,佐冈不禁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
“另外,在朝鲜战场,美军的地面部队还和中**队保持着接触,在那里肯定还会有一番苦战。”真子也笑道。
“目前这个阶段,日本入局参战,是火中取栗,要想获得好处,又不要被火烫伤,这个‘度’的把握十分微妙。还有就是我们一定要抓紧自己的核武器制造,当日本有一天拥有了可以毁灭中国或美国的核力量时,新的世界制衡关系才会形成,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既是一个经济大国,又是一个军事强国,摆脱被美国控制的命运,这次战争是我们最好机会。”
听了真子的提醒,佐冈傲然地道:“核武器的制造你不用担心,我们早已经开始了秘密研制试生产,日本这几十年来建设了49座核电站,通过进口发电核燃料,已经悄悄储备有60余吨剩余的钚,1吨钚可以制造120枚核弹头,用这些钚储备我们可以制造出1000余枚核弹头。日本的火箭可以将探月卫星送上太空,同样也可以将核弹头打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美国希望日本和中国打得两败俱伤,它好坐收渔利。那我就将计就计,让它看看日本人火中取栗的本领。”佐冈冷冷地笑道。
第四十章瞒天过海(补)
夜沉沉,整个北京都笼罩在夜幕中,由于还处于战争时期,为了防止美军的空袭,全国各大城市都实行了灯火管制,北京尤其是重点防范地区。每天晚上,人们就早早地熄灯休息了,由于能源不足,很多民用电力已经停止供应,所以从空中俯视下去,诺大一个城市死气沉沉,除了偶尔有惨白粗大的探照灯柱划破夜空外,地面基本看不到几点灯火。
但是,在地下中央军事基地,许多人还在如同白昼一般雪亮的灯光下工作,作为全国的军事指挥神经中枢,每天有海量的信息传输到这里,经过分析整理后迅速分发到相关的部门,指挥着共和国的军事国防系统正常运转。
“报告,急电,日本方面传来一级战备警报。”一位面色紧张的情报官少校快步走进作战参谋值班室。
正坐在那里看战情分析报告的三位值班参谋迅速站立起来,围了上去。值班参谋长郑绍明首先结果报告迅速地扫视了一遍,然后递给站在身边的参谋雷朋和曲立政:“又是一次大规模的海上集结行动,这次是上海方向。”
说罢,他走到宽大的电子作战地图前,用电子笔标上了一面蓝旗。在地图上,中国沿海地区几乎插遍了十几面大大小小的蓝旗,每一面蓝旗代表了日本海军对中国大陆沿海的一次“军事佯动”骚扰。
“你们怎么看这份情报?要不要马上叫醒03号首长一起商讨。”郑绍明看着两位同事问道。
雷朋直截了当地道:“还是按照条例来吧,通知03号首长马上到作战值班室。”
曲立政斜视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03号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上几次日本方面也是报了一级战备警报,结果害他好几次晚上没睡好觉,虚惊一场,事后把咱们值班参谋部狠狠批了一通,说咱们工作不扎实,虚报、谎报军情,你这次还想去触霉头啊!”
雷朋不服气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日军方面的战略集结已经完成了,随时可以转为突袭进攻,尽管前几次都是军事佯动,谁敢说这次不是真的。就算是报错了,大不了我们再挨一次批评,可是如果不报,误了战机,可是要杀头的。”
听他这么说,曲立政也闭口不言了,两人眼睛看着郑绍明,等着他这个值班参谋长拿主意。
郑绍明紧盯着电子作战地图沉默不语,过了好半天后才对两人道:“我建议,东海、北海舰队先派出搜索潜艇向上海方面集结巡视。上海战区进入二级战备警戒,其他沿海战区进入三级战备警戒。24小时后等待后期命令,警戒取消或升级。你们看怎么样?”
雷朋和曲立政点点头,认同了他的战备方案。
值班特勤员秋虹快速记录下命令,郑绍明看了一遍,检查无误后签下自己的名字,雷朋和曲立政看了看,没有异议,也签下了名字。
“小秋,请你把这份情报和我们商量的战备命令传到03号首长那里,请他认可签字。”郑绍明指示地道。
“是!”秋虹敬礼后,转身走出作战值班室。
“老大,高明啊!”曲立政佩服的挑大拇指夸赞道。没有外人了,三个私交关系密切的参谋也就没那么讲究了。
郑绍明笑骂道:“胡扯什么,我这不过是照虎画猫,前几次03号首长都是这么做的。这次大家不想挨骂,也不想误事,那就把球踢到老头子那里,让他决断吧。”
雷朋有些担心地道:“老大,万一这次又是虚惊一场,下边的人还不得把咱们骂死。”
郑绍明无奈地道:“这有什么办法,咱们的太空侦察卫星被美国人打光了,南海、北海、东海舰队也被炸得七七八八,缺乏有效的远程侦察手段,现在只能拼时间、耗精力高度戒备着吧。剩下的军舰和飞机前几次出去侦察损失了一大批,家底都快被掏空了,这还没真的和小日本开战啊,总得留点后手吧,否则真打起来我们就只能靠步兵抵挡了。”
他长叹了一口气:“明明知道小日本这是用的疲兵之计,可你就是拿它没办法,这仗打得真窝囊!”
曲立政不满地道:“我早就说过,小日本不可能渡海实施登陆战,他们这么频繁地实施海上佯动军事集结不过是配合美军的一种‘火力侦察’,目的是频繁调动我军队进行战略集结,促使我们暴露地面军事部署,配合他们的太空侦察卫星,为美军空袭指示打击目标。事实已经证明这几个月来,我们每集结一次,陆、海、空都会频频遭到美军的空袭,部队损失不小,可一直防备的日军却总不见踪影。依我看,狼来了喊得多了,没防着狼,反而把自己累得半死。”
雷朋听了反驳道:“照你说该怎么办?不做防御吗?打仗从来就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兵不厌诈的事情,日军前期的铺垫,我认为不是一种无目的的虚张声势,而是想把咱们先拖疲沓了,然后乘我们警戒松懈的时候实施战术突袭,不要忘了根据日本方面情报人员传来的消息,日军已经悄悄完成了所有的战略集结,就等着最后的一击了。”
曲立政嗤之以鼻道:“你怎么知道日本方面传来的情报是真是假?!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说过,我最困难的不是没有情报,而是如何从无数真真假假的情报中找出有用的正确情报。信息淹没的概念你懂不懂,日本方面传来了38次警报,9次是一级战备警报,12次是二级战备警报,可没有一次报准的。我估计在日本那帮搞情报的也是抱着宁可错报,不可错过的原则,无警小报,有警大报,反正将来出了问题他们是一点错误责任都不担。”说到这里,他不无恶意地揣摩道:“而且报得多了也更显示日本情报组的重要性,我估计要不了多久要求增加活动经费的报告又该递上来了。”
郑绍明瞪了他一眼:“别胡说八道,有着心思还不如多想想战情分析。”
指了指墙上宽大的电子作战地图,他问道:“你们来看看,这次假如日本从上海方面突袭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听他这么问,曲立政和雷朋不约而同地打了一个哈欠:“老大,都分析了N遍了,还有什么好分析的,小日本最有可能的登陆点是大连、青岛,或者借道台湾突袭广州,从上海登陆是对他们最不利,而对我们最有利的一种情况。把前几次的分析报告修改一下递上去算了,就别浪费脑细胞了。”
郑绍明摇摇头,忧虑地道:“正是因为最不可能,所以我才最担心。你们来看,在上海海域方面日本一共实施了8次集结,虽然不是次数最多的,但在海上集结的时间是最长的。你们不觉得这很奇怪吗?”
“奇怪?!但这又能说明什么?”曲立政和雷朋异口同声地问道。
郑绍明发火了,一拍桌案道:“奇怪就意味着反常,反常就意味着有问题,我们做参谋的责任那就是从反常中发现有价值的情报,提供给首长做决策依据。都像你们俩这样麻木不仁,还要参谋部干什么?!”
曲立政和雷朋见郑绍明动真怒了,连忙收起漫不经心的态度,老老实实来到电子作战地图前,紧皱起眉头,思考起来。
“老大,我还是坚持认为日本方面从上海登陆的可能性极小,在没有强有力的航母编队空中力量的掩护,在这个地区的任何大规模海上集结都无法抵御来自上海战区猛烈的空中打击力量。如果丧失充足的武器弹药和战备物资的支持,前期日军即使登陆了也无法立足建立桥头堡,铁定要被咱们包饺子。”曲立政沉思半晌道。
雷朋也点点头:“我同意,从技术手段上来讲,日军从上海登陆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即使有美军航母编队配合的话,难度也非常大。现代战争打的是物资消耗,一场跨海登陆战需要消耗的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这片海域没有日军可用于中转的海岛作基地,而且就算日军强行从上海地区登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在这一地区集结到与我军相抗衡的雄厚兵力,更没有力量向内陆延伸。”
“既缺乏战略纵深,有没有强大的后续力量支持,日军如果靠一点一点从本土跨海运送兵力和物资,那它的供给线等于说摆在那里让我们的潜艇部队任意绞杀。这种节奏缓慢的添油战术在今天这个以秒计算战斗时间的时代是在找死!”
“老大,我觉得咱们应当换一个思路!”曲立政见郑绍明不为所动,还在盯着电子作战地图看便劝说道:“反常现象确实存在着危险,但我觉得从战术欺骗的角度来看,反而是那些表面看似正常的现象下面才更有可能暗藏杀机。”
郑绍明听了这话身子一震,他转过头来双眼紧盯着曲立政道:“继续说下去!”
曲立政挠了挠头尴尬地道:“我也只是有这么一个思路,具体那些正常现象是真正常,那些正常现象是假正常,我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判断标准。”
雷朋没好气地道:“你这不等于说废话吗?”
“这怎么是废话?”曲立政气得嚷嚷道:“我是担心老大被错误诱导,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思考没有用的‘假反常’现象上了,反而忽视了真正的危机。”
“好了,你们俩别吵了,搞情报工作就是这样繁琐复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没什么好抱怨的,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都要重视。现在,咱们的远程侦查手段被废了,只能靠下笨功夫,多思考来弥补情报盲点,揣摩对手的行动。我相信,只要下了功夫,总不会白费的。雷朋,你去技术部门盯着点,一有新情况马上来报。立政咱们俩把这几个月来日本方面传来的情报在梳理一遍,看看有是什么遗漏的地方,也许会发现新线索。”
郑绍明刚刚分配完两个人的工作,这时特勤员秋虹兴冲冲地推门进来喊道:“参谋长,好消息,中美谈判有结果了,美国刚刚签署了临时停战协议,明天晚上01号首长将有重要讲话向全国直播。”
“啊?!这是真的吗?!”郑绍明三人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惊呆了。
难道,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第四十一章菊刀出鞘
10月20日晚7时,久违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又重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当人们看到那熟悉的播音员面孔,听到那亲切标准的普通话时,许多人禁不住热泪盈眶,人们在心中默默祈祷:中国还有希望,还没有被美国打败……
就在举国欢腾的时刻,一柄阴冷的战刀悄无声息迅猛地刺向中国的腹部。10月20日晚8时,就在中国党、政、军、民各界集体收听收看国家主席程光讲话时,日本向中国发动了代号为“菊花的刺”的偷袭行动。
对于日本的侵略野心中国方面早有防备,尽管中国的侦察卫星在与美国的太空战中全部被击毁,但中**方还是动用了大量的内线关系密切关注着日本方面的军事动向,随着中美之战的越演越烈,日本军事集结与战争准备也渐渐完成,当然这一切都没有逃过中国方面的侦察。在现代战争中,战略突袭几乎是不可能的,庞大的人员物资集结在卫星侦察下毫无秘密可言,但战术的突袭的机会却越来越多,当战略集结一旦完成,敌国的任意一点都有可能成为现代高科技武器的打击对象,美国的“蓝色风暴”计划就是仰仗着它所具有的高科技军事优势才得以实施的,一日之内就将它的打击面覆盖了整个战略地区和空间,尽管中国事先已得到警报并作了相应的防御应变准备,但无孔不入的战术突袭还是令中国方面防不胜防,致使中国在战争初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遗憾的是,血的教训并没有让中国方面吸取足够的经验,当中国运用核弹的威慑力量迫使美国停止军事行动,坐下来乖乖谈判时,许多中国人以为这就是现代战争的模式,依靠核弹就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从此中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只是战争的开始,在此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还有无数艰难的战斗在等着他们……
10月20日晚11点左右,上海市首先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紧接着中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海军潜艇基地和江浙两省的空军基地遭到日军飞机和导弹的狂轰滥炸,中**方在轰炸空袭中损失惨重。与此同时,第一批日军先遣部队在南京、武汉、南昌、杭州四城市的郊区空降成功并建立了战略飞地。次日凌晨在连云港、宁波地区海面上出现了日本战列舰的身影,伴随其后的是大批的登陆军舰和运输船队,显然日军是想在空降部队的协同牵制下,从上述两地登陆围攻上海,霎时间上海陷入战略围困状态。
在判明日军的作战意图后国防部急令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赶赴上海战区,要求他们切断日军的海上通道,争取围歼日军的登陆部队。对于已空降至中国腹地的日军,则命令南京军区组织城防部队进行堵截,防止他们突击城市,但主要防御方向要放在海上,绝不能让日军从海上登陆建立滩头阵地。
南京军区接到命令后排出快速反应部队赶赴登陆地点,而这一行动被美**事卫星迅速侦察到,快速反应部队在运动途中遭到日军战机的猛烈轰炸,部队尚未抵达前线就被炸垮了。另外,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组织的援救舰队在赶赴上海的途中,也遭到日军航空兵的轰炸,同时日本派出所有的潜艇实施拦截伏击,两支舰队在援救的途中损失惨重,最后全军覆没。
当然,日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在10月21日这一天里,日军冒着中国空军的轮番轰炸和地面炮火的猛烈阻击,疯狂的向陆地发起冲锋,一天之内就付出了8000人的代价,但在经过一番惨烈的战斗后日军最终还是占领了宁波和连云港,并迅速向内陆挺进。截至到10月30日,35万日军登陆中国,日军的太阳旗又一次飘扬在中国大陆的上空。
这次日中之战,日本方面几乎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发起的,由于韩国方面不可能答应日军借道朝鲜由陆地对中国本土发起进攻,因此日本只有实施海上登陆,而这一登陆战难度要远远超过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在历史上只有仁川登陆能与之相比。但仁川登陆是发生在美国与朝鲜这两个军事力量极端不对称的国家之间,这次上海登陆计划日本要面对的是一个现代化军事大国,可以说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豪赌。赢了,日本将实现它长久以来跨出岛国的梦想;输了,则意味自二战以来建立起来的经济繁荣将全部化为泡影。
为了保障这次登陆战的胜利,日本几乎将全国的船只都投入到紧张的运送兵员和战备物资工作中。无论是巨大的油轮还是远洋渔船都载满了士兵和武器,它们冒着炮火往返不停地穿梭于海上,构起了一条高效率的海上高架桥。在这次规模空前庞大的运输行动中,美军扮演了不光彩的护航角色。驻朝鲜和日本的美军一方面派出强大的空军集团为日军空中护航,另一方面又派出大批电子侦察机协助日军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电子干扰战,同时美军还将200架大力神军用运输机租借给日军,对于日军的本土防卫美军也是不遗余力,当日本海陆空三军倾全力与中国争夺登陆点时,美军迅速填补了日本本土的防卫真空,为日本撑起了坚实的后备防护盾牌,3艘装备有“宙斯盾”先进雷达系统以及拦截导弹的驱逐舰,12架导弹拦截波音飞机和一支航母舰为日本提供抵御导弹袭击的保护伞。
日本对中国宣战,意味着一个以美日韩三国为轴心的战略同盟初步形成。由韩国提供了陆地攻击基地,日本充当急先锋,美国则由前台退至幕后,提供军事保护和军备供给,当然这些武器不是无偿供应的,这都需要日本拿亿万的美金来购买。尽管日本也知道这是在为美国火中取栗,将来也许有一天会被美国掏空国库,但是对于大陆的狂热占有欲和身处岛国的强烈危机感还是让日本政府作出了出兵中国的决策。日本知道只有打败中国这个巨人,日本在亚洲地区才有发展的空间,否则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日益强盛,日本只能沦落为中国的附庸。而这一悲惨的未来,日本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接受的,长久以来日本对支那人的那种蔑视和敌视,像遗传因子一样牢牢刻在某些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骨子里。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百年梦想,走出日本列岛,建立一个大东亚日本帝国。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日本国民以惊人的速度重新从二战失败后的废墟中站起来,由一个战争武士摇身一变成为经济武士,当日本的经济实力达到繁荣的顶峰时,那颗不安分的战争野心又重新复苏膨胀。在一次又一次小心谨慎的试探冒进后,日本军队的军事实力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二战期间的水平,只是它很巧妙的掩饰了这一切,以日本民族特有的韧性和耐心,默默积蓄力量,苦苦等待时机,它也知道以自己目前的状况再也输不起一场战争了。但就像风险从来不能阻止一个赌徒的狂热一样,当中美战争爆发之后,赌徒的最后一丝顾虑也被打消了。在一次秘密会议中,日本政府内阁成员多数人通过了对中国宣战的提案,全力以赴争霸大陆。
封藏已久的菊刀终于再次出鞘,这一次它又将用鲜血染红那凄美的菊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