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的联合,只为利益……
————————————————————————————————————
过了几日,我安排孔明拜会孙策,本来我也应该在旁相陪,甚至必然的时候为孙策打打圆场,可当日双方还没等切入正题,忽然有人来报:张昭等一众文官要拜见孙策。
我赶忙说道:“主公,孔明先生在此,不易打扰。不妨让逸出去一见,若有急事,再向主公回报。”
孙策同意,我这才起身离开。
从内堂往外走的时候,我不停的盘算,张昭等人前来,莫非还是为了与曹操议和之事。可是现在曹操并无荆州之利,论声势,江东绝对不会在其之下,他们应该不会做出这样毫无道理的建议吧。
一路想着出到外堂,便见张昭张纮等人正在外面等候,一见我到,纷纷行礼,张昭上前道:“从事大人,主公何在?”
我朝他们摆摆手,示意众人归座,之后才道:“主公正与江北而来的孔明先生在内堂议事,不便打扰,故遣我出来与诸位说明。”
张昭一听脸色便随之一变,上前道:“从事大人口中所言孔明,莫非便是有卧龙之称的诸葛孔明不成?”
我点点头,也坐了下去,“正是。”说着我看看后面的诸葛瑾,故意道:“别人不知,难道子瑜也不知自己的弟弟来了江东?”
诸葛瑾脸上现出尴尬之色,“我与孔明各为其主,久不往来,想必如此他才没有将此事告知给我吧。”
他刚说完,张昭便道:“从事大人,孔明此来所为何事?”
瞒他们是不可能瞒住的,所以我也就干脆实话实说,“孙刘联合,共抗曹操!”
我话一说出来,张昭的脸色就阴沉下去,于是我接着道:“看诸位的意思,似乎觉得其中有不妥之处。”
张昭沉声道:“曹操托名汉相不假,却毕竟有天子之实,如今天下大乱数十年,黎民百姓苦不堪言,若我等可与曹操议和,不但可免生灵涂炭,而且我军现在之势,也不在曹操之下,两家联合,其余诸侯不足为惧,天下便可速定,兴复汉室,万民心安,此乃千秋之功德啊。”
张昭的话倒是让我愣了一下,我一直在想如今曹操的声势和历史上比起来要差了不少,张昭应该没有那么多的道理来阻止这场战事,倒没想到他说出的是这样一番道理。
混乱的时间越久,百姓的生活便越是苦楚,一味的穷兵黔武,就算有再好的生产力又怎么禁得一再的压榨。他口中所说的,其实,就是真理。
不过真理是真理,人们即使明白了真理,会不会选择它作为行为的准则,也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尤其是,孙策,怎么可能会做那样的选择。
所以我只能对张昭等人说道:“子布兄所言也是一理,只是就算孙曹两家联合,各路诸侯平定之时,这个联盟也势必要破裂。主公与曹操都非久居人下之人,现在的天子又毫无实权在手,到时候又是一场明争暗斗,天下百姓依然难有宁日。”
“这个……”张昭撸须不语,良久方道:“主公真要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我摇了摇头:“联盟是假,取荆州是真。主公只是想借这样一个机会,得一个取荆州的借口而已。况且曹操自从灭了袁绍之后,声势日盛,这个时候能够迎头痛击,正是江东威震天下的好机会。”
或许现在掌权的如果不是孙策而是孙权的话,事情未必会发展到这一步,但是在座的人心里面都很清楚孙策的性格,也知道他一旦决定了的事情是很难能够被改变的。所以张昭只好应道:“既然主公心意已决,只怕出兵在即,我等也要准备好大军供应之事了。”
我朝他们拱了拱手,“那就有劳诸位。”
张昭等人起身告辞,我却把诸葛瑾叫了下来,“子瑜兄,请留步。”
诸葛瑾回身:“天云还有何事?”
我看着他,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孔明乃是子瑜之弟,亦是刘备手下最为得力的重臣,若能投来江东,必定可成为主公股肱之臣。”后面的话我没再说下去,相信诸葛瑾也听得明白。
等我说完,诸葛瑾长叹了一声,“我家三兄弟中,以二弟最是出色,堪称胸中有扭转乾坤之机,只是二弟始终以汉室为正统,只道天下大乱乃是诸侯之过,故主公的所作所为,恐怕很难让他心折。我投江东,本来就与他意见不合,就算想要说他归顺,也是枉费唇舌。”
我默然,孔明的心思我很明白,只是希望诸葛瑾和他之间的亲缘关系能够改变一些什么罢了。既然他这么说,我也就不能强人所难了。
见我不语,诸葛瑾施礼告退。
目送他离开,我也没有想再返身入内堂,想必这个时候,孔明正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孙策如何出兵吧,反正我们的目的早就研究明白了。
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孙策与孔明从内堂里面出来,两个人都是满面春风,我也看不出那些笑容到底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孔明见我倒也没说什么,随便客套了两句,便即离开。
我和孙策送到府外,等他走了,我和孙策回府,边走我边问:“主公可有收获?”
“孔明答应,若我们助刘备抗曹,可把江陵及夷陵二城划给我们。”
我冷笑两声,“看来孔明此次是决意要反口了。”
正说到这里,忽然有人来报,周瑜求见。
孙策一笑:“孔明此来,最难坐住的就是公瑾了,不过他这消息忒也得快了”命人请周瑜进来,不多时,那身熟悉的白衣又出现在视野之内。
“主公,天云,与孔明商议之事如何?”这件事情他事先也知情,不过他一臂动转不灵,故此没有露面。
孙策一见就道:“公瑾来得正好,我等正商议此事。”说着又把刚才的事情复述一遍。
周瑜听完之后说道:“那夷陵和江陵在荆州西南两面,如果孔明把这两城弃掉,加上我们已经拥有的江夏,荆州就会彻底孤悬在外,完全陷入我军包围之中。孔明绝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不过,一旦曹操退兵,他大可以矢口否认一切,他是刘备的属下,而非刘琦的属下,只要借刘琦之名,他就可以把自己的诺言推得一干二净,到时候,我们拿他也没有任何的办法。”我估计着孔明可能的想法。
“主公,瑜有一事。”周瑜脸上露出一丝狠色。
“公瑾有话直说便是。”在旁边看着周瑜的表情,我就知道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既然这个孔明不肯为我所用,我们何不干脆杀之,除我江东心头之患。”
孙策立刻摇头,“不可,杀他一来破坏两家联合之事,更为紧要的是,孔明卧龙之名现在天下皆知,若我杀他,势必要背个不能容人的名声。”
周瑜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情只好作罢。
我却在旁边说道:“此事倒也未必。”
听我有不同的意见,孙策倒是有些好奇,“天云何出此言。”
“我曾经与孔明见过一面,他力主扶保汉室,故投刘备,不过现在汉天子在曹操手中,他必定会把曹操视为大敌,所以他在刘备处,只会使刘备与曹操的矛盾不断激化,而我们江东,正好可以从中取利。”
“孔明果真是这么想?”孙策确认了一遍,我点头,连诸葛瑾也是这样看的,我不认为孔明会从小就在他哥哥面前演戏,那他可以竞逐奥斯卡了。
“那就让他们两家互相攻击去吧,我们刚好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孙策倒是没所谓的样子,“不妨先商讨一下出兵的路径。”说完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孔明刚才提到,曹操先锋部队虽然兵围襄阳,但曹操大军却未必一定走襄阳而至。”
周瑜对这副地图似乎了然于胸,当即说道:“那襄阳城内有大量的荆州士兵,如果以兵围城,将他们逼在城内,那么荆州的兵力势必更弱。如果襄阳士兵想要强行突围而出,则易为曹军所趁。若不取襄阳,曹操还可以经长坂坡直逼荆州,这条路地势较险,大军在此行动易遭伏击。另外一条路则是经枣阳过竟陵到荆州,不过中间隔着一个襄江,渡江之时军队无法防备,也是一个隐忧,所以这两条路各有利弊,倒不知道曹操会选择哪一条。”
孙策也赞同这个意见,不过还是问道:“那依你二人之见,曹操可能从哪条路来?”
我对着地图想了好一阵子,才道:“曹操此人多谋,我不敢妄自揣度他的想法,但是曹操的北方士兵对于水战毕竟不熟,所以我觉得曹操还是会选择陆路进兵。”
周瑜也赞同,“北军南下,本就有水土不服之弊,若再行水路,只是雪上加霜。”
“那我军亦应该在当阳一带迎敌才是。”孙策思忖道。
“还有一事,曹营之中谋士众多,需要防备他们以袭荆州为名,觊觎淮南。”我最为担心的是这件事情,淮南和荆南一样都是钱粮重地,也是我军渗透中原的主要桥头堡,如果有失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
“如今我一臂不便,不能与主公一同出征,若主公肯信,这淮南一地的防守,就交于瑜如何。”没想到周瑜竟然主动请缨。孙策当即决定:“有公瑾守淮南,我军无半分后顾之忧。”
过几日,孙策起兵三万,由我和鲁肃二人领兵,带太史慈、蒋钦周泰,陈武潘璋,凌操凌统等人,出兵荆州。
周瑜则率领黄忠等人镇守淮南,以防万一。
刘备一面,公子刘琦不敢与曹操相抗,把荆州军务托付刘备,诸葛亮点兵两万,出兵当阳。
又过几日,前线传来消息,曹操大军到达新野。
收到这个消息,我在心里暗想,这场本来应该在赤壁上演的大战,就让我来稍微改变一下舞台的地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