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切糕四两,两块切糕半斤,三块切糕十二两,四块切糕整一斤。
-------------------------------------------------
转天上午,就是日本使团朝见天启皇帝的日子。清早起来,昊天换好了官衣,要乘轿赶奔午朝门。这是正式的上朝,不能骑马啦!
咱们上文书说过,昊天家里光有轿子,没轿夫。怎么办呢?他还真让佣人到杠房雇了四个人抬轿,把张福气的直跺脚。
您还别说,这四位抬的还真稳当,就是速度慢了点儿,而且呢,喊的号子让人听了也不太舒服。
这抬轿子的还喊号子?怎么喊呢,跟码头上的挑夫似的,挑着扁担,一边儿走一边儿喊“嘿哟、加油”?不是!因为抬轿子的四个轿夫,前边儿两个,后边儿两个。后边儿两个看不见道儿,抬着轿子,走起来,起、落、拐弯儿,全得听头一个儿的。一切由他来指挥。这指挥呢,就是喊号子,有暗语,也叫“行话”。
比方说道儿上,左边儿有块西瓜皮,后边儿的人要是踩上,非滑趴下不可,头一个就说了——“左脚滑!”就是告诉后边儿,左脚底下有西瓜皮,滑,得绕过去。“右脚滑!”右脚底下有西瓜皮,躲着点儿。
再比如,“左脚蹬空”,是说左边儿有水坑儿。“右脚蹬空”,是说右边儿有个水坑儿。“两脚蹬空”,那……就掉进里啦!还有,走着走着,甬路上有块大石头,得把它踢开,这叫“迎面大踢”!
这是一般的抬轿师傅,而昊天雇的这四位,说法不一样。比方说还是道儿上左边儿有块西瓜皮,头一个就说了——“棺左有青山”;右边儿有水坑儿,叫“椁右逢碧水”;前面有块大石头,叫“山神不忍亡人去,请让”。说得客气,动作可不客气,上去一脚“当”踢开了。
昊天一听:合着我真坐棺材里啦!就这么着,来到午朝门,文武大臣早就都到了,在朝房里等候万岁升殿。
天至辰时,听龙凤鼓响,景阳钟撞,文武百官按品级列队,走入午朝门。自打万历以后,有好几年没举行这么隆重的朝会啦!就瞧由午门到太和殿,俑路两侧是旌旗招展,绣带飘扬,殿前武士全身披挂,手持金瓜钺斧朝天镫,排列在两旁。他们一个个胸脯挺着,脸儿扬着,太阳穴努着,一团“上午”的精神,可能下午就困了!
众文武来到丹陛下,跪倒身躯,行三拜九叩的大礼,口中山呼万岁。在众人的朝贺声中,天启皇帝升坐金銮殿。
“众卿平身。”
大臣们起来站好了,传旨官上前一步,高喊:“圣上有旨,宣东瀛朝觐天朝使臣德川赖宣、鹰司全孝觐见!”
昊天再旁边腹诽:刚才一块儿进来不就完了吗,费这个劲!
德川赖宣、鹰司全孝全都换上了本国的服饰。两个人手捧国书、礼表走上殿来,按照规矩跪倒施礼,然后是正使德川赖宣朗读国书:“日本国王臣后水尾敬上明天启皇帝陛下:臣闻——‘三王立极,五帝禅宗’。陛下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自年年进奉于上国,岁岁称臣为弱倭。今遣使臣赖宣,敬诣丹墀。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具表以闻。”
一通古文念下来,昊天是全没听明白,不过他也知道,这国书肯定是让鸿胪寺的官员加工过了,而且这里面应该没有什么真格的。他们是来试探虚实的,想打朝鲜的请求也不可能写在里面。
念完国书,呈上礼表,传旨官宣读天启皇帝的回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大明天朝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
这一番拽下来,昊天就更听不明白了,他一琢磨:我今天是到了鸭子楼了!
宣读完回书,传旨官有宣读了给东瀛的回礼,那自然是丰富了十倍以上,什么古玩玉器、名人字画、金珠宝贝,还有几十万钱。听着这一长串的礼品,昊天心里直疼得慌:我说这帮小鬼子送礼怎么敢这么重呢,感情这一下就全回本儿了,还有大大的赚头。唉,就拿这么多好东西喂白眼狼啦!中华天朝,礼仪之邦,历史上这样的亏吃得实在是太多了!你拿出对外人的一半儿来,对自己人好点儿不行吗!
正感叹间,就听德川赖宣再次启奏:“天朝万岁洪恩浩荡,小国下臣感圣恩,无以为报,闻天朝鸿儒言我国有神木‘扶桑之心’,我等虽鄙陋不曾见,然回国后必将倾全国之力寻得,以献陛下!”
天启一听,龙心大悦:“好好好,赏使臣铜钱十万铢。若寻得之后,寡人另有重赏!”
昊天刚在旁边高兴着呢:我成了大明的“鸿儒”啦!一听皇帝又赏钱了,不由得一皱眉:十万铢铜钱,这要搁到现代,得做多少电线呐!唉,算了吧,就当给你们日后成立环保基金的钱吧!
天启皇帝很高兴,他接着又传旨,在保和殿设国宴,招待东瀛使臣。而且要求国宴规模要大,东瀛使团,重要人物全来;明朝的官员,七品以上的,也一块儿撮一顿。那坐的开吗?大殿里边肯定是差点儿,可不会在外边支几个桌子吗!别看是“吃饭摊儿”,那也叫参加国宴,足够那些小官儿感念几年的。
天启还特别派人去请魏忠贤。感情魏忠贤没参加朝会?当然,虽然他的身份显赫,但毕竟是太监加特务头子,没有天子的特许,正式朝会不能出面。他也没心情来,正在家生气呢!原来他已经得着消息了,张皇后吃了药,只跑了几趟茅房,孩子一点儿没事!这药不灵啊!气得他把开药的郎中给宰了。
可现在天子来请他赴宴,他不好不到,嘟着个脸就来了!
菜摆好了,人到齐了,国宴就开始了。君臣众人推杯换盏,吃喝起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旁边站起一位大臣:“万岁,臣有本启奏。”
众人一瞧,是御史侯徇。天启就一皱眉:这老家伙从来就没让朕顺心过,从来都是我正高兴呢,他“邦”来这么一句,堵的我一天吃不下饭去!这回又闹什么由呀!
可他都出来了,也不能不让他说呀:“又什么事儿啊?”
“启禀万岁,在此国宴上,微臣本不当多言,可此事事关万岁威严,微臣不得不奏。微臣想向东瀛使者问一件事!”
事关我的威严?“那你就问吧?”
“谢主隆恩!”侯徇转向了德川赖宣:“请问尊使,坊间传闻贵国国王自称天皇,可有此事?”
“这……”德川赖宣与鹰司全孝面面相觑,这怎么回答呀?日本国王从公元前就开始自称天皇,称了这么多年了,明朝也有不少人知道。可知道的呢,大多是轻蔑的一笑,说句“夜郎自大”,也就算了。没想到这个老头在这种场合把这事儿提出来了!这事儿一深究就坏了——我们大明皇帝称天子,你们的国王称天皇,想比我们大一辈是怎么着?解释不好就有可能爆发战争!
果然,天启也把脸沉下来了:“倭人使者,可有此事吗?”
德川赖宣与鹰司全孝汗都下来了!这里咱们要说明白,不是他们胆小,怕打仗,最关键的是如果因为这个打起来,那就算他们出使不力,回去非得被逼剖腹不可!
两人无话可答,天启的脸色越来越沉,就在这局面僵持的时候,听一人笑道:“哈哈,启禀万岁,绝无此事!”
-------------------------------------------------
轩辕有话说:
俺热伤风啦,头晕晕乎乎的,这章少了点儿,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