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各司其职
作者:勇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44

晚宴会进行一半的时候,马老头突然笑眯眯地说道:“张大人适才不是说也有一件礼物要送给殿下,想必不同凡响,不如拿出来大家欣赏欣赏。”

“下官不敢,只是一份小小的礼物,哪比得上八大世家的精品?”张承德回答道,然后忙让人去取。

出乎大家的意料,张承德送的竟然是一副地图,地图极大,上面除了地理图形,还标了不少文字说明。张承德的解释道:“此乃岭南所有名胜古迹的地图,下官知道殿下出游雅兴十足,特地为殿下准备,便于四处游玩。”

我有点奇怪的接过呈来的地图,不知道他葫芦里买了什么药。翻开一个角,顿时大喜过望,原来上面的文字除了说明山川河流、名胜古迹,竟然还有主要矿产分布,以及农作物出产分布,这对我简直是件无价之宝。

当然我还是压抑了兴奋,只是淡淡地称了声:“谢谢张大人的好意。”也不管马老头和其他人吃惊的样子,又继续招呼大家喝酒聊天了。不过张承德这个人就是我心里最大的谜团了。

酒席没有我想象的那些可怕的菜,不过对于北方的人来说,不少东西都是从来没吃过的,好奇心显然比胃口要大。我尝着久违的可口的粤菜,加上心里得意刚才的演戏,还有收到一大堆礼品,心里一直乐呵呵的。晚宴结束,我才借口舟车劳顿,要早点休息。于是大家都很识趣地各自散去了。

天安府的人员早就慢慢转移到了广州,数百人分好多批先后到达,已经开始建造新的天安府,这时其实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按我的新设计建造,大概格局几乎是按照长安的原府一样,只不过在某些环节做了一些改进。我婉拒了马老头、张承德的热情邀请,还是率领众人到新天安府休息。毕竟在自己的地方,说话做事都比较方便。

回到天安府,发现老头子的圣旨已经到了,算算时间也对,我一路游山玩水用去了很多时间,用快马通过驿站传递信息其实是很快的,从长安到岭南其实只要五六天的时间,不然新鲜荔枝哪能来得及送到京城。

不出我的意料,老头子果然答应成立工会,并拨钱在各地建立工房,由我来统一指挥。不过,他另外指定了一个官员做我的副手,专门管理新式工艺的登记。我估计老头子对我不太放心,怕我搞出什么新的东西一个人霸占,所以找个人盯着。说到底,他对我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和放心。

多了一个机构,需要**心的事情又多出了一堆。我当然不会让太多的事情把我累死。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是很佩服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的,不过我一直觉得他唯一失败的地方就是事必躬亲,也就是说他不注重培养人才,唯一就教了姜维一个学生,五丈原之殁我想多半是积劳成疾,活活累死的,而且死后树倒猢狲散,整个蜀国也就完了。可能孔明是想对先主刘备负责,所以不放心别人,事事都自己操心,但是结果绝对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我自认当然比不上卧龙先生的智慧,但是有前车之鉴就要有改进。而且整个民族的进步也不是我和手下几个人努力一辈子就够的,重要的把先进的思想和科技交给我的后继者们,那我也就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了。

到达广州的第一天我几乎没有睡觉,而是和提前到达的和刚到的所有管理层部下商量了一整夜,进行到岭南的第一次工作划分。

提前派来的进行暗地普查的人员工作比我想象中还要出色,一大叠的资料详细地记载了岭南道各州县的情况,包括天气地理、大概人口、官员姓名、财政状况、特产资源、当地势力等重要数据。我拿出刚才张承德给我的那张地图,稍微比较了一下,发现两方面的资料非常吻合。我毫不吝啬地夸奖了组织的人,升了他的职,并大大赏赐了所有的办事人员,然后把所有的资料全部移交给总务部,让他们去归纳整理,两天内给我一个全方面总结报告。

外事部最近的任务也不轻,主要是随商队和商船出航,了解岭南所有陆上和海上的邻国的情况,同时也要打探周围几个道的政治、军事、财政情况,建立完善的对外情报体系。我对徐世儒的能力很放心,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监督部负责注意内部成员的异常动向。特别是刚到岭南,人生地不熟,加上当地官员豪门不同寻常的阔绰出手,我有点担心某些手下会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

议政署暂时不用去查探民生疾苦,先利用玄奘大师的身份和地位给天安府和新建立的工会组织做一些正面的宣传,并统计一下岭南道的宗教散布情况,这件事也要文化部宣传科的全面配合。

皇甫剑冲领军事部跟我一起搬到海南去,陆军只能按汉王的府军规格扩军,可以不训练刀枪攻击,把体能和瞄准作为每天的训练项目。海军继续招募人员扩军,到海南附近的小岛建立基地,由吴昊负责新式海战训练,另外尽量探明南海的状况。

最忙的人除了我大概就是招贤阁的韩铮了,他从各地招收来的人员很快就分配得差不多了,他还必须按照人员的特点的能力加以说明。我让他另外到岭南沿海的州县去招募大量各种工匠,准备在广州近郊建立大唐第一批工厂,求知坊设计出来的东西还得有人去制造出来。

文化部主管教育,先派人去岭南各地找私塾,让他们自愿地编入岭南道的实验小学系列中,另外建立一些简单的小学校,要求招收所有六到九岁的孩童,学制四年,主要是教授语文、数学、自然等简单的课程,私塾的补助和贫困学生的杂费以汉王府的名义捐助。另外由我出几套智商测试题,到全国各地招收高智商的孩童,必要时可以用优厚的待遇让他全家搬迁到岭南来。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出一批具有先进知识的后备力量。另外在海南建立高等学府,和求知坊的实验室配合,培养动手型人才。

求知坊还是负责科研和工会的事情。科研还是循序渐进,一边做好基础科学的研究,一边研制实用的可以获利的商品。还要再专门拨人去各地工会搜寻各种先进技术和经验,买下专利,拿回来研究改进。

另外按老头子的旨意建立工会专利局,登记全国所有注册的专利,每月汇总整理。

财物司要开始运作,王知德先顶替小舅全面负责,可以开的店开出来,联系各地的商务情报点,做跨地区的长途贸易。另外暗中注意岭南几大世家的生意,定时向内务司汇报。整个天安府长期和短期的财政预算要做出来,尽快交给我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