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的区别有很多的方面,其中一点最明显的就是人有羞恶之心,动物没有羞恶之心,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人也失去了羞恶之心,起码是对羞恶二字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的言行都很循规踏矩,亲戚朋友,同事、同学、战友、上级部下之间的友谊可谓淡如水,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也少不了拿些礼品、土特产之类的,那是一种蕴含着亲情、友谊的礼物,价值虽然不高,但这是感情的象征,那时候走亲戚、串朋友,向别人求领导上级办事,拿的礼品过重,会遭到主人的严厉批评,甚至会被拒之门外,有的会让你把东西带走,面对厚重的礼物或者是金钱主人感到自己是在受辱,主人尽管需要这些东西,可面对这些贵重的礼品和金钱,心里总不是滋味,认为自己给别人办事,收受别人贵重礼品和金钱就成了一种肮脏的交易,认为来者看不起自己,送重礼是对自己轻蔑的侮辱,有时候主人拒收,客人坚持把礼品留下,常常会推搡起来,推搡不过,会让人把东西送走,主人总是认为收别人的东西和金钱,是别人看不起自己。
后来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活跃起来,送礼之风开始逐渐滋生蔓延,送礼者总是认为让别人办事总不能白嘴说白话,别人的能力、权力、关系也是一种财富,所以送礼者为了报答别人总要送上一些贵重的礼物,有的人在事后送礼表达谢意,有的人在事前送为的是给自己一个定心丸,给别人一种压力,让别人认真办理自己所要求的事,为了达到目的,想方设法送值钱的东西,但又怕遭到别人的训斥、批评,避免送礼时互相推搡的尴尬局面,于是在送的白条鸡和鱼时肚子里面放上一千、两千元,甚至几千元的现金,这样做的目的是怕收礼者批评,可是,受礼者受的东西吃不完用不了,就会把白条鸡之类的送给亲戚、朋友,有时因为变质而扔在垃圾堆里。亲朋吃了白条鸡、鱼又获得了一笔巨款自然高兴,当然不会告诉别人,可扔在垃圾堆里的鸡和鱼一旦被捡垃圾的发现,高兴之余会不自觉的传播出去,所以当时社会上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有人说那时送礼的人真傻,哪有送礼不报名字的。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他们怕尴尬局面,怕别人不收这样贵的礼品,所以才把钱藏在鸡的肚子里,那时候,人们有一种观念,接受别人贵重的礼物是一种耻辱,别人送的东西太贵重是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才出现了送礼不留名的现象。
后来不行了,送礼不留名等于没有送,尤其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常想着,某某没有看过我,特别是给某些人办了一些事,某些人报答时拿的礼物轻,主人嘴里不说心里也很生气,认为他没有良心,特别是一些有权有势的权贵们,总是惦记着谁来了,谁没有来,谁拿的礼轻,谁的礼重,每到逢年过节喜忧大事,权贵们总是盯着下级,看谁拿的礼重,现代的一些人不同了,衡量人的标准也不一样了,如果别人送的礼轻就是对自己看不起,随着权贵们观念的转变,很多人也转变了,送礼者见不到当事人,绝不会把礼送上去,一是怕权贵的家属忘记汇报,二是怕权贵们家里有内奸,三是怕权贵们本身看不到自己,认为没有来,所以,必须现场交易,平时送礼金是让领导加深印象,关键时刻送礼金是为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受礼者也是这种心态,给你办事前先把应该回报的提前回报,否则,怕事过后来者失信,所以,要做到谁也不欠谁,平时交往大多都是下级给上级送礼,送礼的过轻不但不起好作用,反而会起坏作用,所以,人们为了达到目的就拼命的送礼,受礼者认为送礼轻就是对自己的侮辱,就是看不起自己,经常发现某些官员背地里责备下级“他看的起谁呢?谁喝过他一口凉水呢?”言外之意就是别人没有给他送过礼,就是不尊重自己,为了赢得领导的好评,给领导送礼要跑三四趟才能把礼送出去,回来后心里想“不见兔子决不撒鹰”意思是坚决把礼送到领导者手里。
现在,人们的观念变了,有人把丑恶当成敬重,把敬畏当成轻蔑,有人说,有些人失去羞恶之心,其实不然,而是有些人把羞恶的标准扭曲了,君子之交不是淡如水而是柑如怡,所以送礼者也变精了,决不会送礼不留姓名,为防主人遗忘,有人还留下录音和摄像,这就加重了实现个人目的的砝码。
呜呼,羞恶之心扭曲,无名英雄不存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