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秋天,我们一行自驾车,早晨从天津出发,一路开拨南下,朝山东的青岛进发,我们驱车过了河北东部的沿海城市黄骅,很快来到一个海边的村落歧口,时隔十几年,歧口印象在脑海里时隐时现,歧口的沿海风光让我历历在目,只所以歧口的印象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是因为歧口有一段特殊的路,是歧口的路让我终生难忘。
歧口是个地方,不知是那一个级别,如果是个村落,就算得上一个较大的村落,如果是镇则算不上一个大镇,因为我们一路走过,没有发现有小城镇的迹象。
歧口是一个沿海的村落,我们路过歧口时天上下着大雨,时大时小,时松时紧,这个村落就坐落在海边上,也可以说坐落在海水里,当我们的车辆走进歧口的不远处,发现我们是行驶在海里面,歧口好像一个大海浅处的一个孤岛,但它连着陆地,又四面环水,村子在水的中间,当我们发现车轮好像行驶在海中一条小道上时心里有点恐惧和不安,因为天上下着大雨,路是用石板砌成,车轮碾过不断发出晃动的声响,雨水覆盖了大地,淹没了路面,我们的车子像海中的一叶小舟,唯恐掉在深水的海里,在时松时紧的雨中,海鸥和小鸭以及不同的小鸟在上空飞行穿越,大约走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我们进了歧口这个村子,雨也渐渐停下来,天上时而露出阳光,时而云雾翻滚,行进村子,路况变的糟糕起来,歧口村有一条南北的公路,穿过村子,大部分居民居住在路东靠近大海,路西边有稀落的房屋,这条路上是深浅不断的大坑,路是柏油公路,长途车辆已经不能行走,显得路上很冷静,路上的坑浅的有十几公分,深的有半米之多,路面几乎损失70%,我们的车辆在路上艰难的行驶,车上的人还不断下车减负,进入村子后,我们几乎没有见到几棵树,路两旁也没有丛生的杂草,也许是海水与雨水连成了一片,才使植物不能生长的结果。
歧口的居民一半是渔民,一半是农民,他们以海洋作业为主,过着半渔半农的生活,村子里洋溢这满街的虾酱味,大概这里的居民副业就是制作虾酱,主业就是种地和捕鱼,在这个南北长只有不到两公里的村子,我们的车辆颠簸的行驶了将近一个小时,这段糟糕的公路出村后又延续了十几公里,让我们的车子在这段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当时,我估计歧口人并不会很穷,因为他们面朝大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也不知那段路为什么不修,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后来,我们每次出行,都会把路况不好的道路称之为歧口,在我们的印象中,歧口也成了坏路的代名词。
多少年过去了,我想,那没有青山绿水的歧口,何尝不是一道风景,当我们踏遍了名山大川之后,又去沙漠寻游,当我们参观了庙宇帝陵,又猎奇到戈壁滩上探险,而面临大海的歧口何尝不是另有一番风味在心头,它们坐落在海边,沐浴着海风,虽然没有森林的天然氧吧,却有着半渔半农的生活气息,歧口,我不会忘记你。
歧口的路给了我难以忘却的印象,但也正是它让我记住了歧口几个名字,后来我想,路是可以修的,而独树一帜的天然环境仍是它的一道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