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同学、同事、战友,都会在一起共事交往,只要有交往就免不了经济上的来往和接济,在接济救助的过程中,加深了亲情,增进了友谊,使双方都享受到了助人为乐和被接济的安慰,这样的关系处理的好,会友谊之树长青,处理不好会走向反面。甚至反目成仇,总结了许多生活中的事例,有一点体会,那就是别人的光别轻易去沾,沾了就要加倍偿还,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交际的双方都愿意在公事中沾光,谁也不愿意受屈,可是沾光的一方,永远背着一个沉重的债务。
要说最不能算清的人情还是属于父母与儿女,这个人情的债务,是不能用有价的金钱和物品结算清楚的。天下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儿女们是还不清这种债的,回报父母的不是黄金美味,而是一种孝心和真情,以前听老人讲,从前有一位老人养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状元,一个是乞丐,年老的父亲轮流在两个儿子家生活,一轮是一个月,当父亲轮到状元家的时候,住了几天,状元儿问父亲:“怎么样,在我这里的生活比在弟弟家强么?”父亲回答说:“不如在你的乞丐弟弟家吃的好”状元儿子问:“弟弟家有什么好吃的,能有我的生活强,难道是山珍海味?”父亲说:“孝心不在于生活的高低,是一种真情,因为在你家吃的虽好,可和你们全家吃的一样,而在你弟弟家里,他每天去要饭,要来的白馍让我吃,要的黑馍自己吃,虽然仅仅是一个白馍,比不上你的大鱼大肉,可是他算对我立了小灶,你说是不是这样?”状元儿子一时语塞,这件事不能怪父亲,他的话有一定的背景,假若状元儿子不是在父亲面前炫耀自己的孝心,父亲也不会说出那样刻薄的话。假若父亲用野菜把儿子养大,儿子用鱼肉奉养父亲的晚年自以为偿还了,甚至超过了父亲的爱心,那是不对的,父子间的亲情是一种真诚,而不是一种形式。这件事也同时说明,父母的情是还不完的。不过,很多父母不会过高的要求儿女,儿女们也不能为自己的一点孝举四处炫耀和张扬,父母养育儿女是天职和义务,不存在儿女们沾光的问题,儿女们赡养老人是责任,而不是累赘,一个人有许多儿女,地位不同,条件不同,对老人的贡献也不同,子女们在奉养老人时存在着沾光与受屈是自然的事,如果有钱的儿女认为自己多出了钱是受屈,少出的钱是沾光,这是一种误区,有的人因为儿女的条件有差别,在为老人治病时因为兑钱耽误老人的治病,那是一种特错和犯罪,因为沾光的是弱者,受屈的是强人,谁也不愿意沾光,都乐意受屈,因为能力条件的所限,沾光也处于无奈,有一个女儿年轻时赶上自然灾害,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为父亲买了些能下咽的食物,使父亲逃过生死劫,到了晚年因为不愿伺候耄耋之年的老人,经常炫耀自己当年救了父亲的命,并说要不是自己父亲就饿死了,有人问她:“咱村饿死几个?”没有闺女也活过来了,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孝,把一件孝举四处张扬就是怕街坊们指责她,她没有想到,父母养育自己时付出的是什么样的艰辛。其实,真正的孝心是不会自我炫耀的,把自己对父母的爱看成受屈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孝的表现。
在亲戚朋友中,同事的交往中,也存在着受屈与沾光,这是一种爱和友谊,战国时的管仲与鲍叔牙在一起合伙做生意,因为管仲家里穷,在出钱时总是出的很少,在分红时总是多拿点,这一点鲍叔牙并没有意见,而旁观者总是看不下去,对鲍叔牙说:“管仲沾便宜,钱出的少不说,还多分红”鲍叔牙说:“他家里很穷,拿不出钱来,他母亲有病,需要多分一点去为母亲治病”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古人的情怀,我们说别人的光不能轻易去沾,问题就在这里,即便受屈的当事人不说,旁观者也有一个评价。假若有一天你对不住朋友,会遭到许多人的责难与非议,可是现实并不是那样简单,有时不受别人的帮助和接济就难以度过难关,就过不了那个坎,在当今充满阳光的社会是一人有难全社会帮助,一个学生念不起书,考上大学上不起,许多人伸出援助之手,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能完成学业,不接受就无法改变命运,因此无奈中,选择了别人的帮助,有的人咬咬牙能过去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能肯出去打工挣钱也不愿劳累别人,一是因为他知道别人的钱来之不易,二是接受别人的接济是一个人生包袱和沉重的人情债,需要加倍的偿还,还有一些患了重病治不起的人无奈之下接受别人的恩赐,那是对生命的渴望,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在人情债与生命之间,很容易选择生命,这是无疑的,可是这背负沉重的人情债的生命也包含着复杂的心情。
凡是接受过社会和别人接济的人都要权衡自己的人生,一个在别人帮助下,完成学业发了迹的学子,需要加倍的回报社会和他人,他如果做了一件有悖人论道德,有害于社会的事,社会对他的鞭挞也是沉重的,一个用别人的钱挽救了生命的人,病痊愈后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是会受到舆论谴责的,那些帮助他的人会感到自己当年的善举是对社会的犯罪,假若你没有人情债在身上,也许不会那么被人唾弃。
我们还经常发现,一些仇恨很大的人,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因为曾有过纠缠不清的经济往来和帮助,该得到回报的没有得到而反目成仇,有的人说要不是我当年救助他,拉他一把提携他,他不会有今天,对方却说后来我也给他办过许多好事,可是他忘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接济的钱要加倍百倍的偿还,你报过恩但不够,起码他认为不够,他认为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巨大的代价,这些纠缠,谁也难打理清楚,还人情债究竟应该付出多少也没有标准。对方的要求也没有限度,所以别人的光也不能轻易去沾,不沾不行的话,不沾过不了难关的话,自然会沾,可是得有个心理准备,要准备加倍的偿还。有些事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在一起共事交际中,别人的小便宜最好不沾,一顿不花钱的饭,一件不花钱的物品,吃了拿了就是一个债务,一次两次也许会被人们忘记,次数多了积少成多,就成了债务,胸怀宽广的人不会提及,但心里有数,心胸狭隘的人会经常唠叨,逢人就讲,讲的你很不自在,你不偿还,骂你没良心,还得少了他心里不满意,别人的恩赐是一个永远还不清的债。必须永远的牢记,不断的偿还,这一点也很难做到,尤其开始贫穷,后来做了大官的人,因为忘记了别人的帮助,常被别人指点和谩骂,还有的因为回报的不够多而遭人批评和责骂,究竟多少能还清,谁也说不清楚,让法院裁决,也是个糊涂案。
人们在一起交往,因为条件的不同,受屈沾光的事是常有的,这是一种友情,亲情和爱心,一个沾光,一个受屈,才有了互助友爱的精神,一生中没有用不着的人,都需要帮助和关爱,帮助别人的人,在帮助别人时,别图什么回报,被帮助的人,接受了帮助,别忘了恩情。因为两者之间的友情得不到平衡而反目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帮助过别人就无限制的要求别人报答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善意,有了报答的条件不报答也是忘恩负义,在沾光和受屈之间,一方是同情怜悯,施舍和接济,一方是贫穷无助落难和不幸,一方是受屈,一方是沾光,帮助别人的人从善举中得到快乐,受到帮助的人因为别人的帮助摆脱了困境,本来是一件好事,不能让它转化为坏事。其实,在人们的共事交往中,谁也不愿意沾光,都愿意受屈,因为沾光的是弱者,受屈的是强人,一群朋友,为一个人捐钱,那是他家境困难,遇到了不幸,捐钱的人是有钱,起码比接受帮助的人强一些,在兄弟姐妹中,不论是养老人还是平时的交往,谁出的钱最多,他是佼佼者,谁经常接受别人的钱,他是最穷的人,谁愿意做一个弱者,都愿意出钱帮助别人,受屈的人也别经常埋怨自己受了屈,那是自己比别人强,沾光的人别在那总想着沾别人的光,沾了别人的光需要加倍的偿还,还不起别人会经常念叨,摆出有功的架子,俗话说,人没有十年穷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不管怎样变化,都是这个道理,沾光意味着贫穷,受屈意味着富有。每一个人也应该明白,别人的光,不能轻易去沾,不论啥关系,沾了别人的光就会低人一等,别人数落几句你就得听着,同时,到时候你得成倍百倍的偿还,尤其是那些爱沾别人便宜的人,啥时候也难在众人面前抬起头来。假若咬咬牙能过去,拒绝别人的同情与怜悯,谢绝别的施舍和帮助,靠自己度过难关,既没有人情债,人生很轻松,我们宁肯受屈,帮助别人也不能沾别人的光,让人情压的喘不过气来,记住,光不是好沾的,便宜不是能随便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