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偶感
作者:寒塘鹤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40

上个星期六,是老家蒜薹丰收的时候,我们一家也回老家尽一点微薄之力。

上午九点,我们开车来到地里。刚一下公路,就感受到了一种丰收的喜悦。大坝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停着许多来收购蒜薹的外地车辆,各家商贩为了吸引买家,大声的喊着价钱,招呼着乡亲们卖给他们。乡亲们有的用手抬,有的用小车推,有的用拖拉机拉,纷纷把自家的劳动成果运到大坝上,高声大嗓的夸着自家的蒜薹和商贩们打着价,一分一分的争取着自己满意的价格,买家多着呢,乡亲们有的是挑选的余地,他们才不着急呢,慢慢的走着,询问着每一家的价钱,像一个待嫁的姑娘,仔细的挑选着婆家,条件不好绝不轻易答应。那种审时度势的架势,又像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胸中自有万千丘壑,如果价钱不合他们的意,蒜薹是绝不出手的。到最后一定会有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钱成交,乡亲们送上蒜薹,然后接过商贩递过来的存单(现在都不是现金交易,统一使用存单),仔细的看一看钱数,小心的装进贴身的口袋,再满足的拍一拍,转身继续回地里干活去了。

我们随着人群下了车,来到地里,啊,好一幅热闹的劳动场景,满地里都是人,家家都是全家集体行动,就连小孩也在地里跑前跑后的帮忙,人人脸上都是压抑不住的丰收的笑容。

这场景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笔下的农村生活紧张又充满了情趣。今天,我们就来实地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吧!

那一天天公作美,微微的有一点阴,太阳不是很刺眼,很适合户外活动。我们立马开始投入到劳动中,丈夫从地里往外运蒜薹,我负责拔蒜薹。把蒜薹很有些讲究,要用一股巧劲,不可硬拔。刚一上手,我就拔断了好多,疼的母亲要命。慢慢的掌握了技巧,速度就快了,和母亲拉着家常,一前一后的走着。感觉还是不错的。不过很快,我就感觉到了腰疼,因为蒜薹比较矮,我们都是弯着腰干活。于是我不时的站起来捶着腰。母亲心疼的看着我笑,说受不了了吧,昨晚我也是疼的一晚上没有睡着。我听了心里很难过,我们美其名曰来帮忙,其实能帮到他们什么呢?也就是精神上的一种鼓励吧,相当于来老家体验生活了,可是爸妈却要一辈子忙碌其中啊。我咬牙坚持着,我多干点,母亲就能少干点。五岁的女儿和三岁的侄子也被我们的劳动气氛感染了,跑前跑后的帮着搬运蒜薹。三岁的小侄子磕磕绊绊的走在地里,不时跌倒,奶声奶气的喊着妈妈,成为了我们的开心果。

中午的时候,我们停止劳动,来到地头吃饭。铺上一个包袱,拿出捎的各种吃食,坐的坐蹲的蹲,各随其便。抬眼一看,嗬,所有的人都在吃饭,有的在坝上,有的在拖拉机上,有的在地里。大家彼此招呼着,交换着食物。没有带菜的,走到地里,拔两根蒜薹。嗯,真是香的很。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食堂了吧。女儿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高兴的跑来跑过,比任何一天吃的都多。自然与劳动总是能让人食欲大开的。

下午三点,我们全部干完,丈夫和爸爸卖完蒜薹,我们就带着一身的泥巴两手的血泡和一天劳动的快乐回到了城里。

这一天得劳动让我感慨万分,虽说很累,但那只是身体上的累,精神上却是愉悦的充实的。不必案牍劳形,不必丝竹乱耳,没有勾心斗角,没有领导呵斥,种自己的地,流自己汗,心甘情愿。可是,我们为什么削尖了脑袋要往城里钻呢?我歌唱农村,如果让我现在辞职回家,我愿意吗?答案是很显然的,不用说别人笑我傻,就连我自己也绝不会放弃这些年打拼来的东西。我们只会说:等我们退了休,我们就会农村去,买点地,种种菜。说白了,我们喜欢的是农村的纯净,我们到时候去只是养老,这和在农村打拼挣钱养家糊口是不一样的。

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歌唱田园生活,他们在官场中失意了,受打击了,看一看农民们的生活:傍晚归家的牛羊,墟里飘荡的炊烟,放牧的儿童,荷锄的丈人,相唤浴蚕的姑嫂。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感觉到亲切。他们雾里看花水里观月,偷得浮生半日闲,愉悦了身心之后,便一头扎进官场里,继续挣扎去了。你让他抛弃一切来农村生活,相信大部分人都吓跑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文人真正走入田园的只有一个陶渊明,却将地种的草盛豆苗稀的,养活自己都难。真正的农民,却很少有人去歌唱农村生活,他们热爱土地,却深深知道自己生活的的苦与累。一次我去武夷山旅游,惊叹当地的绿水青山。问当地的老乡,你们觉得武夷山美吗?他们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不美,我们觉得城市的高楼大厦很美。原来,我们歌唱农村生活,从来没有问过农民们,只是远远的看着这样的生活很美。真正的生活只有亲自走进去,投入其中,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

爸妈做了一辈子农民,累了一身的病,整天一身泥巴一身汗,回到家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没有洗澡的地方,更没有钱下馆子吃饭。我们从农村走来,却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因为农村的生活真的很苦很不方便。享受了现代化的便利之后,我们怎会舍得放弃!

我们一方面赞美着农村,千里迢迢出去旅游感受与城里不一样的生活,一方面却又排斥着他的落后。每当想及此便觉得羞愧,皮袍下的“小我”真实地存在着。

只希望农村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