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与猛士
作者:寒塘鹤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62

昨天上课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孔子世家》这篇文章,和学生探讨了有关隐士与猛士的问题,自己感觉有很多话没有说完,意犹未尽,在这里再扯上两句吧!

我认为所谓的隐士,就是这那些远离世俗和喧嚣,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徜徉在自然中的人。也许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这样一个角落,盛放着这样一个隐士的愿望吧,只是有的人付诸了实践,有的人一直恋恋红尘,难以割舍。有的人是不得不隐,有的人是不能归隐;有的人归隐是别有目的,有的人归隐是心灰意冷;有的人是故作姿态,有的人真心爱自然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乱世时有人归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无数后人景仰的对象,可是我总是在想,让自己折腰事权贵,自己很委屈,但是自己至少可以有一点权利,可以做一个清官,为一方百姓谋一点福利。柳宗元苏东坡林则徐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在官场受尽委屈甚至屈辱,可是他们为官一方必造福一方,真正让人佩服,这才是真英雄啊!

王维,官至宰相,却大隐隐于朝,整天拜佛赏景,在其位不谋其政,虽然他的诗我很喜欢,但还对他有一点意见,也许他有他的苦衷,乱说话乱做事是会招来杀身之祸的,可是比干还是勇敢的尽了自己做臣子的责任。

如果是太平盛世,有人归隐,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致力于自己的研究或学术或写作,我认为他是大师,因为只有避开喧闹,避开名利,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真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聆听心灵的声音,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也把我们的尊重给予他们,像勇辞国学大师的季羡林老先生,像南怀瑾。

可是,我们尊崇的很多隐士,他们大多是在乱世离开芸芸众生,开始自己田园生活,不与人民站在一起,开始了与鸟兽同群的生活。他们都是高人,无论是学识还是能力,但是不被社会所容,也看不惯社会的黑暗与混乱。他们选择了逃离,可逃离后,他们幸福吗?我不敢肯定他们恬淡的生活是否能够冲淡他们的痛苦,陶渊明逃离官场,可他依然生活在那个污浊的时代,种着他草盛豆苗稀的地,时时有食不果腹之忧,更痛苦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躲开了官场,他能躲开自己的责任心吗?看着这个混乱的时代,看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所有的*,所有的泉流也无法派遣他内心的苦闷吧!

竹林七贤整天烂醉如泥,如痴似狂,隐得了身体隐不了心。鲁迅说过: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隐士,特别是不得不隐的隐士,大都是这样的吧,让我想起鸵鸟来,危险来了,只将头藏于沙中,眼不见就以为安全了。真的不是自己营造一个美的境界,世界就太平了,我们无法将视线离开现实中大众。

鲁迅是一个真的猛士,对于隐士他曾这样说:泰山崩,黄河溢,隐士目无见,耳无闻!这样的人,我们真的无法把我们的尊重给他。

特别喜欢看《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我们的革命先辈们是那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风华正茂,意气昂扬,激扬文字,粪土诸侯,实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真的让我们激动不已,有这样的一群人,中华何愁不强盛!

特别敬佩瞿秋白闻一多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本是柔弱之躯,可是当国家有难时,当人民呼唤时,他们拍案而起,铁骨铮铮,大喊一声:我来了!天塌下来,我们顶着。他们本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他们本可以保全自己得以善终,可是他们没有,他们的良知他们的热血不允许他们这样,他们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绝不会置人民于水火而不顾,有人说他们傻,可是没有这些傻子,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人说一己之力不会有多大作用,可是没有第一个就没有第二个,杀了夏明翰,还会有后来人。

我们有时羡慕隐士低头数庭前花开花落,抬头看天上云卷云舒的日子,可是我们把我们所有的尊重给予那些猛士们,那些有志之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