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清平乐刘贵乐太平(下)
作者:沧浪歌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455

() 他们走啊走啊,一路上波澜不惊。没有战争、没有艳遇,没有惊险。只有满野的稻子,天色不觉已是黄昏。夜色慢慢地爬高,并在幽蓝的天幕中点亮了星辰。又过了会儿,一轮明月从东方缓缓起身,掠过树梢,登上天街。几只喜鹊被明亮的月光激动,不由飞起身来,在其栖身的大树周围飞舞了几遭。似乎它们的动作惊动了鸣蝉。它们仓惶地飞起,“知了,知了”地叫了几声,令深夜显得是那么幽静难测。

刘贵道:“现在竟然有稻花,有鸣蝉,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个士兵道:“这情景,让我不由想起一首诗来,是赞美稻花的:‘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眼饱聊自慰,饥来不堪食。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开此丰穰瑞,脱彼风雨厄。始华郁而甘,未粲光已白。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田者告我言,乐岁兹或必。但期一饱死,百年漫劳役。’”

刘贵道:“好诗!”

那士兵又道:“我还想到一首词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刘贵叫道:“是的,有明月,有惊鹊,清风,有鸣蝉。不过当兵多年,经过多年的残酷杀戮,已经嗅不到那淡淡的稻花香了。你别说,说蛙声,就有蛙声出现了。月朗星稀,竟然下了几点露水雨,那山冈,那溪桥,那茅店,那社林,那宁静的山村,啊,竟然和这首词意如此惊人相似。难道,难道这就是清平乐阵?可你方才那词明明是《西江月》呀!”

那士兵道:“呵呵,清平乐可以不说清平乐,而说相思离愁。西江月也可以不说西江月,而说太平之乐。这首词中的意境是那么地平和,幽静,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有着淡淡的向往和喜悦。这就应该是清平乐的意境!”

刘贵停到村头路边,倾听着村子里偶尔的犬鸣。他的鼻子仿佛嗅见了久违的稻花香。他叹息道:“我就是江南真州人,我是吃着稻米长大的。可是,由于打仗,常年在外,我已经好久没有想过我的家乡,想过那养大我的稻米,想过这熟悉的温暖的稻花香了。”

方才说《西江月》的那士兵道:“稻子的来历悠久,《史记夏本纪》道:令益与众庶稻,可种卑湿。可见稻子夏朝时已经普遍种植了。

稻子一名?,有?,有懦,与?同,尔雅云,?,稻。注云,今沛国呼?。疏云,案说文云,沛国谓稻为糯,?稻属也。字林云,懦,黏稻也,?稻不黏者,本草以粳米、稻米为二物,?,古?字,然?、懦,甚相类,黏、不黏为异耳,本草云,黏者为懦,不黏者为?,懦者,懦也,?者,硬也,又云,稻?者?懦之通称,本草则专指糯以为稻也,其性黏软,故谓之懦。堪作饭、作粥,南方以为常食,北方以为佳品,礼记祭宗庙之礼谓稻为嘉蔬,周礼地官有稻人,汉有稻田使者,盖通?糯而言也,?之熟也晚谓之晚稻,?之小者谓之籼,籼熟早谓之早,稻有早、中、晚三熟,水、旱二类,南方土下泥涂多,宜水稻,北方地平惟泽土,宜旱稻,种类甚多。

其谷之红、白、大、小不同,芒之有、无、长、短不同,米之坚、?、赤、白、紫、乌不同,味之香、否、软、硬不同,性之温、凉、寒、热不同,大要北粳凉,南粳温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叶与梗似小麦,穗似大麦,稃与实不相黏,温中益气,止烦渴,和肠胃,合欠实作粥,益精强志,聪耳明目。其类为香粳,一名香子,粒小色斑,以三、五十粒入他米数升,炊之芬芳香美。小香稻,赤芒,白粒,其色如玉,食之香美,凡享奠延宾以为上品,出闽中。雪里拣,粒大色白,秆软而有芒。三穗子,一穗三百馀粒,出湖州。箭子,粒细长而白,味甘香,九月熟,稻之上品。?脂赤,香柔而甘,春煮之作,纯赤色,晚稻上品,有一种性不畏?,可当咸湖、近海口之田不得不种。盖下白,正月种,五月刈,其茎根复生,九月再熟,理生玉镜云,一名再熟稻,又谓之再撩。麦争?,三月种,六月熟,此种早熟,农人甚赖其利,食新者争市之,价倍贵。青芋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汉稻,七月熟,此三种,出益州,大而长,米半寸,亦嘉种也。木香?,粒小而性柔,七月熟,有红芒、白芒之等。虎掌稻、赤?稻,蝉呜稻,俱七月熟。早白稻,一名小白,一名细白,粒赤而桴芒白,五月初种,八月熟。九月熟者谓之晚白,一名芦花白,一名大白。中秋稻,粒白而大,四月种,八月熟。八月望熟者,谓之早中秋,又谓之闪西风。一丈红,五月种,八月收,能水,水深三、四尺漫撒之,能抽芽出水。胜红莲,粒长色斑。摆柳稻,性硬,皮、茎俱白。紫芒稻,粒白,壳紫。红莲,粒大,芒红,皮赤。三朝齐,一名下马看,秀最易。矮白,又名师姑,粒白,无芒,秆矮,俱五月种,九月熟。摭稻,春种,夏获,七月再插,十月熟。金城种,粒尖色红而性硬,四月种,七月熟,高仰所种,松江谓之赤米,下品也。乌口稻,一名冷水结,再莳而晚熟,色黑而耐水与寒,稻之下品。他如黄稻、黄陆稻、豫章、青赤芒,白米。青甲等稻,《齐民要术》说:‘今世有尾紫稻、青杖稻、飞青稻、赤甲稻、乌陵稻、白地稻、孤灰稻。’秋风糯一名瞒官糯,一名冷粒糯,粒圆白而稃黄大,暑可刈,易种多收,农人喜种之,饭则糯,酿则粳,粜则减价,多以代粳输租。未可枚举。

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设置专门的官吏来管理种植水稻的事情了。《周礼地官》道:稻人掌稼下地,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以涉扬其芟,作田,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旱?,共其雩敛。

古书记载了很多关于稻子的故事:

《战国策》中记载了因为种稻子,东周君和西周君争水的事情:东周国想要种稻子,西周国却截流了流往东周国的水。东周君非常忧愁,苏子对东周君道:‘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以吗?’于是去见西周君道:‘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道:‘好。’

《魏志夏侯?传》则记载了夏侯?以身作则种稻子的事情:夏侯?复领陈留,济阴太守,时大旱,蝗虫起,?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晋书陶侃传》则记载了陶侃因小见大,告诫人们不要偷盗和懒惰: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尔,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劝于农殖,家给人足。

《渊明别传》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

《世说新语》载: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

《三柳轩杂识》道:五谷以稻为贵,古人各以其类配之,如以杀鸡配为黍,谓野人之餐也,以啜菽配饮水,谓贫者之孝也,以蔬食对菜羹,谓贬降之食也,惟食稻则对衣锦,又祭祀以稻为嘉蔬,公享大夫则以为吉?,是五谷以稻为贵也。

《戒?漫笔》载:稻花白而瓣少者米贱,多而色黄则贵,俗云,银花贱,金花贵也。

《魏文帝与朝臣论?稻书》道:江表惟长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城?稻耶,上风吹之,五里闻香。

《苏轼与弟子由弟书》道:或为予言,草木之长,常在昧明间,早起伺之,乃见其拔起数寸,竹笋尤甚,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黄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然忽自腾上,若推之者,或缀于茎心,或缀于叶端,稻乃秀实,验之信然,此二事与子由养生之说契,故以此为寄。

古书中还有一些有关稻子的神话,如:

《拾遗记》载:乐浪之东,有背明之国,在扶桑之东,见日出于西方,其国昏昏常暗,宜种百?,名曰融泽,方三千里,五?皆良,食之后天而老,有浃日之稻,种之十旬而熟,有翻形稻,言食者没而更生,夭而有寿,有明清稻,食者延年也,清肠稻,食一粒历年不饥。

《述异记》载:大禹时,天雨稻。古诗云,安得天雨稻,饲我天下民。

《酉阳杂俎》载: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稍大,味如菱。杜琼作重思赋,曰,霏霏春暮,翠矣重思,云气交被,嘉?应时。

《续仙传》载:唐谢玄卿遇神仙设龙睛稻。”

刘贵听了,不觉惭愧道:“我自以为有点学问,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请问你高姓大名?”

那士兵道:“我姓彭,名扬。”

刘贵道:“彭扬,好名字!听你所言可知你胸中的才干,也是经天纬地之才啊。”

彭扬道:“那是当然。我若为相,外边有一名将,则天下可定。”

刘贵听了,心里很讨厌彭扬的狂妄自大,默然不语。

他四下打量,不见一人,于是道:“这清平乐阵究竟在哪儿?”

彭扬道:“稻花香里说丰年,正是清平乐阵。”

刘贵恍然道:“难道这是无人之阵?”

彭扬道:“正是。”

刘贵道:“宁静的向往,淡淡的喜悦,一派太平景象,温馨,温馨啊!”

彭扬道:“刘将军难道不想破掉此阵?”

刘贵道:“为什么要打破这太平欢乐的景象呢?我征杀多年,已经非常疲倦,好想在这种氛围中休息休息。”

彭扬道:“破掉此阵,我们就可以立功,就可以得到奖赏了。”

刘贵道:“怎么破?”

彭扬道:“把这稻田烧掉就破了此阵。”

刘贵为难道:“如果烧掉稻田,这附近的老百姓就要打饥荒了!”

彭扬道:“那将军的意思是?”

刘贵道:“不要动稻田。”

彭扬道:“将军真是迂腐。难成大事!”

刘贵不理彭扬,自顾自地欣赏着月色稻香,他悠悠然,如灵魂出窍,仿佛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