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红娘子花雨困俞设(中)
作者:沧浪歌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52

俞设呵呵笑道:“你个馋猫,你就知道吃!

桃的种类繁多,如碧桃、绯桃、绛桃、日月桃、二色桃、鸳鸯桃、寿星桃,蟠桃等,其花有红、白、粉红、深粉红之殊。桃树的出现也是很早的,在《诗经?周南?桃夭》曾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又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又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群芳谱》载:‘桃西方之木也,乃五木之精,枝干扶疏,处处有之。叶狭而长,二月开花,有红、白、粉红、深粉红之殊。他如单瓣大红、千瓣桃红之变也,单瓣白桃、千瓣白桃之变也。烂漫芳菲,其色甚媚。’

崔实《四民月令》道:三月桃花盛,农人候时而种也。

《礼记?月令》道:惊蛰之日,桃始花。

关于桃树,可是有很多故事的。

如《晏子春秋》道:公孙接、田开强、古冶钟三个勇士在齐景公手下做大将,他们非常勇敢却对齐景公不尊重。晏子就对齐景公讲了个计策,他摘了两个大桃子,道:‘让他们三个计功而食。’公孙接、田开强先言功,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个桃子。古冶子又言其功,让他们两个退回桃子,他们两个听了,惭愧地自杀了。古冶子看到他们两个因为自己争功自杀,自己也不好意思,于是也自杀了。这条争功的计策是领导喜欢用的统御下级的一条很有效的方法。

如过去弥子瑕被卫国的君王宠爱,有一次他和卫王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半给卫王吃。卫王对别人道:‘这哥们太爱我了,吃到桃子感到好吃就给我吃,都忘了他斗啃了几口了。’后来弥子瑕色衰卫王渐渐对他冷淡,有一次得罪了卫王,卫王就下令处死了他,并说什么,‘这家伙真不是东西,他常常把自己啃过的桃子给我吃,都忘了自己有口臭。’这样的事情就叫**者欲其生,恨者欲其死。

《梅子》记载:王莽畏汉高神灵,乃令虎贲拔剑四面斫高庙,以桃汤赤鞭洒屋。生人竟然害怕死者,那是王莽心中有鬼。

《淮南子》道: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於桃?。(?,大杖,以桃木为之,以系杀羿。犹是已来,鬼畏桃也。)二人同是死于自己信任的人的手中,悲催呀!

《金楼子》道: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树,树上有鸡。日初出,照此桃,天鸡即鸣,天下之鸡感之而鸣。树下有两鬼,对持苇索,取不祥之鬼食之。今人正朝作两桃人,法乎此也。这桃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桃符,辟邪驱鬼,每年一换,所谓‘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苑》道:公孙侨相郑,路不拾遗,桃李垂街,人不敢取。瞧瞧人家,把治安搞得多好。

《山海经》道:夸父山北,有林名曰桃林,广圆三百里,其中多马。夸父就是那个和太阳赛跑的傻大个。我日!据说他死后,他手中的那根桃木杖化作桃林三百里,你想想夸父能有多高大吧,也难怪他会和太阳赛跑!

《典术》道: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令作桃梗人着门,以厌邪,此仙木也。

《山海经》道:东海度朔山,山上有大桃,屈蟠三千里。东北间,百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以食虎。黄帝乃立大桃人於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苇索,以御鬼。

《汉武故事》道:东郡献短人,帝呼东方朔。朔至,短人指朔谓上曰:‘王母种三千年桃结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后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自啖二,以五枚与帝。帝留核着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杆桃美,欲种之。’母叹曰:‘杆桃三千年一着子,非下土所植也!’后上杀诸道士妖妄者百馀人,西王母遣使谓上曰:‘求仙信邪,欲见神人而杀戮,吾与帝绝矣!’又致三桃,曰:‘食此,可得极寿。’人心苦不足呀!汉武帝当了皇帝,还想当神仙。吃了仙桃,还想种仙桃。

《汉武内传》道:西王母以七月七日降於帝宫,命侍女索桃。须臾,以玉盘盛桃七枚,大如鸡卵,形圆诗青,以呈王母。王母以以五枚与帝,自食二枚。

《西京杂记》道:上林苑有奉桃、樱桃、缃核桃、霜桃、金城桃、胡桃、绮叶桃、含桃、紫文桃。

《妒记》道:武阳女嫁阮宣武,妒忌。家有一株桃树,华叶灼耀。宣叹美之,即便大怒,使婢取刀斫树,摧折其花。呵呵,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哦,这种说法不对。爱屋及乌,这样说也不对。应该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神仙传》道:樊夫人,与夫刘纲,俱有道术,各自言胜。中庭有两大桃树,夫妻各咒其一,桃便斗。纲所咒桃,走出篱外。应该是樊夫人的法术比刘纲的法术高。

还有一件很残忍的事,和桃子有关。《锺离意别传》道:《周书》言:秦吏赵凯以私恨告园民吴旦生盗食宗庙御桃,旦生对曰:‘民不敢食也!‘王曰:‘剖其腹,出其桃!‘史记恶而书之,曰:‘桃,食之当有遗核。王不知此,而割人腹以求桃,非理也!‘真是太残忍了,桃子不过几个钱的事,怎么能杀人以验清白呢!你不能让他拉屎你尝一尝味道,你个蠢驴!

《风俗通》道:《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与、郁律,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人,则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交画虎于门,效前事也。呵呵,这才叫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呢!

《拾遗记》道:磅?山,去扶桑五万里,日所不及。其地寒,有桃树千围,其花青黑色,万岁一实。这桃子,能吃上的一定长寿!

《广志》道:桃有冬桃、夏桃、秋桃。

《幽冥录》道: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望山上有一桃,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扳缘藤葛,然后得上,各啖数桃而不饥。下山,一大溪边有二女,姿质妙绝,因要还家。敕婢云:‘刘、阮二郎,向虽得琼实,犹尚虚敝,可速作食!’遂停,半年,怀土思归,女曰:‘罪牵君,如何?便语以大路。’没有美女想美女,有了美女想回家。带着美女回家不就得了。

《本草经》道:枭桃在树,不落杀鬼。桃终冬不落者为枭桃。桃凫一名桃奴,一名枭景,是实着树不落,实中者,正月采之,桃凫,微湿,主杀百鬼精物(初学记引云,枭桃在树不落,杀百鬼)。

此外呀,人们寻常提起的,还有什么桃花庵,桃花坞,桃花扇,桃花运,桃花风,桃花星,桃花江,桃花山,桃花女,桃花夫人,桃花妖,桃花梦,桃花眼,桃花神,桃花妖,桃花泪等。

先说那桃花别业:唐伯虎当年也曾当过房奴。他在苏州看上了一栋别墅,因为手上没钱,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书作抵押,又向朋友借钱。后来,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努力写字画画卖钱,才还清房款。唐伯虎买下这套房子后,就起名叫桃花别业。

桃花坞则是苏州的一处地名,《烬余录》中描述道:‘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

桃花庵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明代,桃花庵内尼姑陈妙禅与秀才张才相恋,不久,张才病死庵内。妙禅生一子,用张才生前蓝衫包裹,托王桑氏抱出庵外,被本城知府苏昆买去为子。后张才之妻窦氏认出王桑氏所卖蓝衫乃当年丈夫穿用之物,并得知苏知府之子为妙善所生,遂以降香为名,去庵内对妙善盘问出真情,窦氏遂让其子认祖归宗。可用几句唱词囊括:张才可为风流男,忽遇窈窕陈妙禅,少年难禁原心乐,张才理当染黄泉,妙姑虽为淫荡女,一生恩爱无二男,庵中产下状元子,母子见面十五年,苏门教子成名早,窦氏可为女中贤,志在张门留根业,得收夫骨张家还,可算一部勋烈传,提笔写在桃花庵。

桃花扇则是叙说明末著名才子侯方域和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其故事的写作者孔尚任曾阐明自己写作之意:‘《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也?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桃花运呢,就是男人被女人喜欢。呵呵要是男人被男人喜欢,那就是兰花运了。桃花运搞的不好,就成桃花劫了。桃花劫又叫桃花煞,是民间说法为“命犯桃花”的坏情形。轻则破财伤身,重则家破人亡。

桃花星又名咸池星,是主管人们桃花运的星辰。

桃花女是周公的老婆,周公颇通卜易,桃花女以禳解之法先后两次使周公卜算之法失去灵验,周公为此嫉恨桃花女,设计娶她做为媳妇。桃花女一一破解了周公陷害。周公又让彭大公去城外砍倒小桃树,欲伤害桃花女的本命。桃花女不但解禳了这一灾害,而且救了周公一家人的性命。周公由是谢罪。夫妻和好,后来一起成为神仙。

桃花眼呢,这种眼睛很少见,所谓桃花眼者,眼长,眼尾略弯。眼睛水汪汪似的,四周略带红晕,眼形似若桃花。睫毛长,眼尾稍向上翘,瞳仁常向上做斜视黑白并不分明,眼神似醉非醉,令人有点朦胧而奇妙的感觉。桃花夫人,就是息夫人,因为她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周庄王十三年,息妫出嫁路过蔡国,蔡侯以其与自己的夫人是姊妹,迎至宫中款待。款待时蔡侯举止轻佻,没有敬之以礼。息侯闻之大怒,设计报复。他想了个馊点子,怂恿楚文王出兵假攻息国,息国再向蔡国求救,诱其出兵。结果,蔡国被败,蔡侯被俘。蔡侯知道息侯害自己,也设计报复,向楚王称赞息妫容貌极美。楚王于是灭掉息国,掠得息夫人。息夫人欲投井自尽,被斗丹劝道:‘夫人不欲存息侯之命乎?何为夫妇俱死?’于是息夫人忍辱偷生,和楚文王生下了堵敖和后来的楚成王。但她不愿和楚文王说话。楚文王问她什么缘故,息夫人道:‘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话好说的?’楚文王道:‘这都是蔡侯的过错,我当为夫人报仇。’就出兵灭掉了蔡国。楚文王死后,令尹子元心怀不轨,他于在息夫人的宫旁建造新房,每天歌舞奏乐,勾引息夫人。息夫人哭道:‘令尹的心思不花在仇敌身上,而用与未亡人之身旁,不是很奇怪吗?’子元听说后,说:“夫人不忘仇敌。我反倒忘了。”就率军进攻郑国,却不胜而归,反而假报战绩,并住进王宫,继续诱惑息夫人。后来息夫人秘密联络朝中旧臣,终于杀了子元。

不过《列女传》也对息夫人有记载:息君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

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

这息夫人,竟然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不过前边的故事出自和息夫人时代接近的春秋时鲁国左丘明的《左传》,后边的故事则出自离息夫人时代已远的西汉刘向的《列女传》。所以大家多以为前边的故事比较接近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