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精忠阵关月读春秋(上)
作者:沧浪歌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84

关月率领着一百士兵,走进了精忠阵。一位以前跟着他在大行山混的士兵不解地道:“大王,你怎么选了这个阵?”

关月对自己在道:“不要再叫我大王,要叫将军。”

这士兵道:“可是大王,你的将军头衔只是虚的。”

关月道:“放心,等打完仗,会转正的。你说我为什么会选这个阵,说起来话长。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的母亲,她目不识丁。但她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杨家将》、《岳飞传》,她总是津津有味。她对于岳母刺字那段故事,尤其神往。

后来,她嫁给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家里很富,他们在新婚一年之后,有了我。但不久我就没爹了,我的父亲因去当兵和西方飘羽国打仗,不幸牺牲。我的母亲也没有改嫁,一直无微不至照料着我。我的母亲很敬佩我的父亲,她总希望我长大以后,能像父亲那样保家卫国。于是就在我三岁那年,我正在床上睡着觉,我母亲下了毒手。”

那士兵道:“她干了什么?是不是你淘气,她把你狠狠地揍了一顿?”

关月道:“不是,比那要残酷得多。

我母亲要在我的背上刺字,她不识字,就请一位教书用木炭写在一块木板上,然后她拿回来在我的背上模仿着用针刺字。可怜我没办法挣扎。她把我的手脚都捆上了,又怕我哭喊,让她的心软了,把我的嘴也给堵上了。”

士兵们听了,都不禁惊讶地问道:“有这种事?你母亲也太能下得去手了,她刺得是什么字?”

关月道:“精忠报国。”

士兵们敬佩地道:“你母亲真伟大呀!”

关月道:“我母亲没刺完,她见我一直挣扎,眼睛不住地流泪,这个她堵不上。她就不忍心再刺下去了,于是,她只刺了‘精忠’二字。

我本来挺依恋母亲的,一直让她搂着。但自从母亲给我在背上刺了字后,我就再也不让她搂了,而是独自睡了一张床,不理她。我的背一连痛了好几天,以后我感觉母亲就像和我隔了一层。

后来慢慢地我长大了,也读了一些书,并学了些武艺。就在这时,母亲也患了重病去世。从此,母亲刺在我身上的字,就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好的纪念物。

后来,没人管教,我的脾气就变得十分暴躁,新任本县县令想要强占我家良田,我和他讲理,他反诬陷我为强盗,要捕我入狱。我一怒之下,就把他杀了,然后来到大行山,就遇见你们。我就成了一名山大王。”

一名士兵道:“你母亲在你的背上绣了精忠,你却做了山大王,你没有思想斗争吗?”

关月道:“有过。但你们知道我母亲在我的背上刺的什么吗?”

一名士兵道:“她刺的什么?”

关月道:“刺的是‘米中’二字”

大家惊讶地道:“怎么会刺这两个字?”

关月道:“我也不知道。究竟是那教书先生把字写错了。还是那木炭写的字被谁恶作剧擦掉了一些笔划,母亲照抄写错了,还是母亲无意间写错了。总之,曾经在我洗澡的时候,很多人见到我背上的字,都问我吃中了哪儿的米,还在背上做广告。我知道母亲把字刺错了,但我没敢告诉她,我怕她伤心。”

士兵们赞叹道:“关将军真是孝子。”

一个士兵道:“关将军,我们总听人说做人要忠诚,要忠心,究竟这个忠字该怎么解释呢?”

关月沉吟道:“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在地球上,三国时有个忠臣叫关羽,据说他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南宋时有个忠臣叫岳飞,他也喜欢读《左氏春秋》,所以我也随身带了本《左氏春秋》,来研究研究他们两个究竟在此书中学到了什么微言大义。现在这本书都被我翻烂了,该换本新得了,我还没来得及买。

在《左氏春秋?宣十二年》中曾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士兵们道:“还是不明白。”

关月道:“就是司马光所说的:‘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就是《史记?田单列传》所说的:‘忠臣不事二君’。”

士兵们道:“可是关羽不是投降过曹操吗?”

关月道:“但是关羽也曾经对曹操说过,只要一有刘备的消息,他就会离开曹操去找刘备的。齐景公不是也问过晏子:‘忠臣之事君,该怎么办?’晏子就说:‘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齐景公很不高兴地道:‘君王裂地而封大臣,给他们爵位俸禄使他们富贵,主子有难了,臣下却不肯为他而死,出逃了不仅不跟着,连送一下都不肯送,这怎么算忠呢?’

晏子就道:‘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子怎么会需要去死呀?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子怎么会需要送君王出逃呢?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臣可以进献好的主意给君王,却不能陪着不听忠言的君王一起陷入危难之中。

所以,忠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忠于某人,或忠于某事。有的人只忠于某个人,不管此人是好是坏。有的人只忠于某事,而不管做这事的人是谁。还有的人只忠于他自己。”

士兵们听了,道:“那宋高宗曾经以隆?震惊之故,密旨令飞屠虔城。岳飞请诛首恶而赦胁从,宋高宗不许;请至三四,宋高宗才赦免了此城的百姓。人感其德,绘像祠之。岳飞此刻也敢于违抗宋高宗不对的命令,也不是愚忠。怎么后来岳飞进军朱仙镇,大败金军。梁兴等受岳飞派遣,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道:‘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道:‘毋轻动,等岳家军来了即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

岳飞也大喜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庆功酒!’

怎么南宋朝廷这时一日下十二金字牌召岳飞班师,岳飞就听命班师了。这就是愚忠吧!”

关月沉思道:“当时力主和议的宰相秦桧知道岳飞一意北伐,在此北伐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是不会愿意班师的。他就先把岳飞的友军张俊、杨沂中等率领的军队召回,只剩下岳飞孤军,然后才告诉宋高宗,说岳飞是孤军,不可久留,让岳飞班师。

当时岳飞如果不听命令,一意北伐。一方面,他变成了孤军,会被金军包围而吃亏。另方面,如此一来他就变成了叛军,军心不会稳,一心和谈的宋高宗一定会派人攻打他。这样一来,他将面临着南宋朝廷,金军和自己军中三方面的严重威胁,一旦发展到此种地步,无论自己是胜是负,恐怕都要挂上叛贼的牌子。这是文武双全,总想顾全大局的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班师了,南宋军队也没有出现内乱。”

士兵们道:“反正他班师回去之后,所得州县,旋复失之。后来秦桧更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他。我们都觉得他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