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备催马领着一百士兵进了去蠹阵阵门,阵里一条大路直通远方。路的两边生长着扶疏花木,远处则有一个村庄,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中闪现着身影。
大家一路提防,小心地走着。士兵们看着刘有备的马不过是一匹灰色的劣马,看眼睛很温顺的样子。既不高大,毛色也不发亮。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就是在马的脖子上,还套着一个花花绿绿的项圈。有一个大胆而好奇的士兵就问刘有备,“将军,你这马的脖子上挂的什么呀?”
刘有备一听,哗,眼泪就下来了。“项圈。我母亲做的。”
那士兵道:“项圈都是人带,哪有牲畜带的。再说项圈都是金银铜玉之类,你这怎么是布的?”
刘有备道:“说起这项圈,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当初我要离家投军,母亲舍不得。毕竟母亲早早守寡,又只有我这一个儿子,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可是我觉得自己学了文才武略,目前正是国家有难,用人之际,我应该去报效朝廷。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了。
拜托过叔父一家,多照应些母亲之后,我就准备骑着我用了一半家产买的这匹劣马出发。就在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时候,唉,真没出息,我怎么又流眼泪了!母亲取了一些做好的衣服放在我的包袱里。又将家中仅剩的三千文钱也要让我拿上。我没有拿,我把自己连夜编的草鞋和席子带着。家里有粮,可以够母亲吃一年的。有几只母鸡,下的蛋够母亲换油盐的。家中有几亩薄田,勉强可以度日。还养了几头羊,两头猪仔。我知道我出去后够母亲忙活的,但没办法呀!
就在我骑到马上,要走的时候。母亲就取出了这个布项圈,她说:“孩子,娘没有钱,就给你做了这个布项圈。保佑你平平安安去,平平安安回。孩子呀,记住,人穷志不短,到外边一定要守本分,不要想巧,想巧就有当。不要偷,不要抢,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走路靠边,睡觉睡中间。”
那士兵赞叹道:“你的母亲真疼你。不过,既然你的这只项圈这么珍贵,你怎么自己不戴,却给你的马带上了呢?”
刘有备道:“我说过,这匹马是我家一半的家产,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让它出事。所以,我就给它戴上了。对了,我还给我这匹马起了名字,就叫做光辉灿烂。”
那士兵扑哧笑道:“我以为你在你母亲心中,比那匹马值钱。哦,不是,你比那匹马老值钱的。不,也不是,是每一个孩子,在他父母的心中,都是无价之宝。所以,我以为,你还是应该自己带着这项圈。”
刘有备听了,道:“这位兄弟说的也有道理,那,我就自己带吧!说着,将那布项圈从马脖子上摘下,带在自己的脖子上,低头看了一看,倒有些扭捏。“唉,这个太花俏了吧!”
那士兵笑道:“不花俏,时尚!”
其他士兵也道:“是呀,时尚。赶明我们回去,也让老娘给我们做一个!”
刘有备抚摸着布项圈,嗯,这项圈里也不知都填充了什么,有一些是碎布头,还有一些,硬硬的,圆圆的,薄薄的,还略有一些沉重,也不知是些什么。
刘有备又拍了拍他的光辉灿烂,道:“光辉灿烂,我就在路边的树上折几根枝条给你编个项圈吧,也保佑你平平安安,和我一起回家。”
说着,他勒住马,看见路边有棵大树,垂下一些枝条,茎类秋竹,枝象青松,细长柔软,很适合编成项圈。于是他就立在马上折了几根枝条,那纸条上还绽放着一些细碎而散发芳香的小白花。然后他十分灵巧熟练地用手指把树枝编了几下,编成了一只圆圆的漂亮的花环项圈,并套在了马儿的脖子上。
这时,路边一个放牛的童子喊道:“呔,你是什么人,敢偷我家的芸香?”
刘有备听了,诧异地看了看那放牛童子,道:“对不起,这是你家的树,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它是有主人的。”
放牛童子道:“不知道,不知道就敢随便损坏花草?你也太,太不懂得怜香惜玉了。”
刘有备和众士兵听放牛童子说怜香惜玉这个词时,都不禁哄堂大笑起来。
刘有备见那放牛童子脸憋得通红,几乎要掉下眼泪来。于是挥挥手,制止了士兵的大笑,他问放牛童子道:“你这小哥,树枝我已经摘了下来,怎么办?要不,我给你几个钱,你去买些吃的,做为赔偿,如何?”
那童子撅着嘴道:“谁要你的臭钱!这树是我姐姐亲手栽的,她说要用这树的树叶藏书用的。你不知道,她对这树爱惜极了,她要是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
刘有备道:“藏书?用这树的叶子?嗯,我听说,古人藏书辟蠹用芸香,谓之芸草,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七里香。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啜嗅之极芬香。秋间叶上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
那童子道:“哦,姐姐说这树就是芸香。”
刘有备哑然失笑道:“芸香有多种,有木本的,也有草本的,据我所知,现在藏书用的芸香,就是用的草本的芸香叶子。”
那童子道:“我不管,总之这是姐姐栽的树,不准别人动它。”
刘有备出主意道:“那你就在这树一个告示牌,上面写上‘爱护花草,人人有责。’或者‘别动我,我怕羞。’或者‘名花已有主。’或者‘损坏花草,加倍罚款。’之类。别人就不会动你的花了。”
那童子听了,欢喜道:“你这主意真好,谢谢。等会我就让姐姐写个木牌栽在这儿。”
这时,大路上迎面走来一位女子,只见她月白衫子淡罗裙,面容娇好,气质高雅,手中拿着一柄鹤嘴锄。她见那童子和刘有备说话,就问那童子道:“刺蓟,你在干什么?”
那童子道:“姐姐,方才这个人折了你的芸香树的树枝。”
那女子的样子不像猿和猴,反倒近似于人。她身上的毛发很少,头发很黑,眼睛很亮。不过眼睛偶尔地一转,总有些哀愁藏在里面。她听了那童子的话,淡淡地道:“折了就折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位将军,请问高姓大名。”
刘有备听那女子问起,于是道:“在下刘有备,因为平叛方才来到此地。请问姑娘为何在这兵荒马乱之地?”
那女子道:“哦,我家就在这儿的村子里居住。”
刘有备道:“不是。姑娘那么喜欢读书,竟然还种了一棵树来用它的树叶来藏书。”
那女子道:“古人说得好:’去蠹区区惭啄木,附高烨烨鄙凌霄。
但令穷死心无?,也胜鸣珂事早朝。’
又道:‘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书是一个好朋友,它能教人知识,能陶冶情操。不过它很脆弱,蠹虫会蛀蚀它,所以要有人来保护它。”
刘有备道:“是的,不过你这株芸香树并不是藏书用的芸香呀!”
那姑娘听了,惊道:“是吗,那藏书用的芸香是什么样的?”
刘有备道:“我曾有一次随老师参观太学院的藏书楼,见到那藏书的里面夹的是另一种形状的叶子。《奇草编》里云∶芸香,草也,出国。其香洁白如玉,入土不朽。《苍颉解诂》云∶芸香似邪蒿,可食,辟纸蠹。许慎《说文》云∶芸,似苜蓿。”
那女子听了,面色不禁变得苍白,她喃喃道:“你所说的这些书,我都没有机会读过。因为它们都秘藏在太学院和王宫中的藏书楼中。难道我又错了?难道我又错了?”
刘有备道:“姑娘何出此言?”
那女子望着眼前的芸香树,出了一会儿神,才缓缓道:“在一千年前,那时候,有一个叫绣芸的姑娘。她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字呢,因为她喜欢书,尤其喜欢做太守的父亲讲他曾在太学院读书时,曾经翻读太学院中的藏书,在书香中陶醉的情景。但是朝廷规定,凡女子不得进太学院读书。她很向往到太学院中去读书,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她还向往到那太学院去藏书楼翻读藏书,去看看那书中夹着的芸香叶,嗅一嗅那芸香叶子的香味。因为据说书籍夹了这芸香叶,就不会生那讨厌的蠹虫了。为了这个向往她绣了很多很多的芸香叶。后来,为了能一圆她见到那藏书楼中芸香叶的梦想,她甚至不惜嫁给了管理那座藏书楼的年老的管理员。但那个管理员很固执,他也不肯破规矩让她登上太学院的藏书楼,甚至连一本夹着芸香叶的书也不曾带回来给她看看。后来她终于抑郁而终。
刘有备听了,也不禁叹息道:“这位芸香姑娘真是太可怜了!”
那姑娘突然问道:“要是你是那藏书楼的管理员,你会让她上藏书楼看一眼那夹着芸香叶的书籍吗?”
刘有备听她这么一问,嗫嚅道:“这个,这个嘛,按照朝廷的规定,那时是不可以让女子到太学院读书,更不可能上藏书楼读书的。不过现在倒是松动了些,还有些女子去太学院读书,想必也可以上藏书楼读书吧!”
那姑娘幽幽道:“可惜她没有生在现在。后来她的魂魄不肯去阴山,而是四处寻找芸香。终于,她跋涉过千山万水,受了很多的磨折,终于在一天,她来到一个地方,看到有人把一棵树叫做芸香树。她满心欢喜,就把魂魄寄托在这棵芸香树的身上。经过多年的修炼,她就成为了一个花妖。
但今天听你一说,她才知道她竟然错了。并且一错就是千年。”
刘有备道:“她还可以重新选择呀!”
那姑娘道:“来不及了!为什么?为什么她不晚生一千年呢?”说着,刘有备就见那姑娘蓦然化作一股白烟,飞进了眼前那棵芸香树中。而那棵芸香树也在瞬间枯萎,树上所有的花朵和树叶,都化作细雨一般,纷纷撒落下来。
那童子见到如此情景,不禁扑到那棵芸香树身上大哭道:“姐姐,姐姐,你不能死呀!你不要丢下弟弟不管呀!”
他哭了一阵,连刘有备他们都由惊讶而酸鼻。刘有备下了马,抚着那童子的头道:“小弟弟,别哭了,别哭了!”
那童子听到刘有备的话,转身用仇恨的目光瞪着刘有备他们道:“都是你们,都是你们逼死了她!你们不让女子到太学院读书,你们不让女子到藏书楼看书。都是你们害死的她!”
刘有备听了那童子的话,不由啼笑皆非。他道:“如果按照这位姑娘所说,那她的死应该是千年前的事了,怎么怪得了我们呢?”
那童子道:“可是如果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你们敢把那规矩改一改吗?敢吗?敢吗?”
刘有备听了,默然了半晌。那规矩本是猿始天王所订,在刘有备心中,猿始天王和圣人一样,他的一言一行那都是金科玉律,他怎么敢轻易改变呢?
那童子冷笑,用手指着刘有备等道:“就知道你们不敢。凭什么歧视女子?凭什么?”
然后他拔出一把匕首,狠狠地插在自己的胸口中,刘有备阻拦不及,只好目瞪口呆地望着那童子呻吟道:“姐姐,你别走!我随你去了!”
刘有备他们就见那童子也变成了一股白烟,然后化作了地上一株枯死的刺蓟。
远处遥遥可见的村庄,这时也不见了。刘有备他们的眼前,所能见到的,也就是一片空地,空得他们的心里,难受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