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没想到张紘竟然一下推荐两名大才,更惊讶的是张紘真的要让贤。.孙策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感激先生一心为孙策着想,但先生作为我军长史已经被全军上下所认同,岂能轻易更替?那不是伤了军中众多的文武之心。不管后来之人才能如何,先生这个长史地位绝不动摇。先生对此无需多言,孙策绝对不能答应。如果这两位大才就因为职位之高低而拒绝,那在某看来不过是贪图富贵之人,更是当不得大任!”
张紘如何能不知道孙策的‘怒火’完全是因为重视自己才能,虽然张紘对此十分感激,但事关孙策军的未来,根本无法妥协。平时一身温良拱让的张紘竟然拿出了文人的风骨,站起身来,来到大堂的正中一提衣角直接跪在了当场,拱手对孙策说道:“张紘感激明公的信任,如此的君臣相得的际遇之情正是张紘蒙昧以求之事。但此事并非是张紘跟明公做作,而是事关明公的大业、关系到全军的未来、关系着江东甚至是大汉天下的治乱,所以在下不敢以自己的职位为意,也愿明公不要因感情而枉顾大事。明公当然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二人入幕之后没有得到很高的职位,如何证明明公对他们的信任?那让他们如何去施行他们的才学呢?一旦有人从中作梗,到时候二人发号施令时处处受到肘掣,二人陷入泥潭虽空有一身本领又怎么发挥呢?明公可以对在下授以全权,那为什么不能对他们也这样。二人获得了明公的信任,怎能不为明公效以死力?如此一来职权统一,凭借我军的号令之严明将帅之和睦定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成绩,稳定住江东。”
孙策一向是以师礼对待张紘,怎么敢让他就这跪着,连忙跳起来想要扶起他。没想到,张紘这种好人一旦发起倔脾气来,当真是不可收拾,孙策一扶他,张紘就扭动着躲开了,依旧跪在那里继续说下去:“明公岂不闻‘千金买骨’,明公能重用二人,明公爱才之心必定名扬天下。天下有识之士听闻后,投向明公的人必定摩肩接踵不绝于途。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明公,明公才能携风雷之势一扫大汉群宵,还天下一个安宁。明公怎么可以因为和在下的一点相知之义而置天下大义而不顾呢?张紘狂妄无礼,事成之后望明公责罚,以严肃军纪!”
张紘说完之后依旧一脸的决然的跪在中间,看也不看一眼旁边的孙策。孙策则是尴尬的站在张紘身边,扶也不好、不扶更不好,正处在两难之中。孙策理解张紘的苦心,也感激他的一心为公,但孙策却知道张紘的建议他是没有办法答应的。身居上位的孙策要尽力平衡身边的每个群体的利益,照顾到他们的感受,否则就会给这个集体埋下一个个的隐患,早晚有一天这个集体就会四分五裂。让大家都不了解的白衣和降将一跃身居高位,尤其是他们还没有对这个集体做出任何功绩,元老们会怎么想?他们肯定会认为自己用人的时候不吝惜一切富贵,一旦没用了就抛到一旁任其自生自灭,必然导致元老们离心离德。拥有越来越多的孙策现在怎么敢公然的做出这种事情?所以孙策一时间根本没有办法做出决定。
老于世故的袁涣哪能不明白孙策的疑虑,看着眼前两个僵持在一起的人,袁涣又摆出了经典的捋短须的造型来,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在下有个建议,请明公考虑。”孙策正焦头烂额,突然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连忙转过头来说道:“袁先生有话请讲!”转回头扶着张紘笑道:“先生请先安坐,听听袁先生的话后才做决定不迟。”
袁涣等到孙策扶着张紘坐下之后才开口说道:“子纲兄如此推崇二人,相比二人定然是治国之才。那么明公不妨在二人中选择一人为左长史,负责典章的制定和政令的发布;而另一人为主簿负责政令的实施。而子纲兄依旧为长史,明公外出征伐之时带着长史子纲兄参与军事,以左长史为留府长史依旧负责我军后方的治理。明公以为如何?”
左长史不过是个临时性的职位,地位要低于长史,但同时兼任留府长史就不一样了。当将军外出征战是留府长史负责代理将军的所有职权,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一两个月之内孙策不会冒然开始攻击吴郡,这就给孙策军的一众文武留了一段时间来观察和熟悉这位左长史,如果他的确是有才能那么他就可以获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否则孙策也可以重新做出安排。而预设的另一个职位主簿虽然不是多高的位置,但绝对是一个关键的位置,主簿负责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和参谋机要、甚至可以暂领将军府事务。主簿一般都要由将军的心腹担任,就可见一斑了。孙策虚席以待表现了足够的诚意和信任,又不会让众多元老们感到太多的威胁。电光火石间,袁涣就想到了如此好的解决办法,叫他是老狐狸不算是亏着他了。
孙策大笑着同意了,连连称赞‘妙’。张紘考虑了一下,如此二人分工明确,再加上自己从旁相助以及孙策的信任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有所作为的,也就点头同意了。
一波三折的议事终于在皆大欢喜中结束了,众人都各自带着自己的任务开始了忙碌。程普负责向北一路涤荡刘繇留下的污垢,周瑜负责新兵的招募和训练以及分配,朱治身为讨伐无德的大军‘统帅’,负责按照指定好的军事计划开始了前期的各种准备;而朱治留下的监军之职就由吕范署理、并负责老营(管理军中的辎重,收集缴获物资,并与地方以及其他势力进行交易的后勤非战斗单位,作者按),孙策的中军的统带之任交由孙河一人负责。其他的将校也都是开始忙碌,接收新兵整编军队,做好攻击吴郡的准备。
文官方面长史张紘统管将军府下辖的所有的政事,袁涣和秦松负责典选举,陈端负责经济、并与吕范一起负责大军的供给,张范则负责地方和将军府的联系和协调事务,并协助长史张紘刺探周边势力的情报。
至于‘内定’的丹阳太守周尚和丹阳都尉吴景现在还豪不知情。吴景等到孙策和他谈话估计就后就能走马上任。至于周尚还要等到周瑜和孙策的书信到之后才能知道他自己已经由遥领职务变成了‘实权’太守,不过关于他能当到什么时候那就要看袁术新的任命是什么时候到了。曲阿县长顾雍自然被留任,帮着孙策军稳定好曲阿。
孙策身为将军任务自然是最重、最繁忙,要给周尚和袁术分别写信,要和舅父吴景交流争取吴景的留下,又要和孙贲摊牌彻底解决这个隐患,还要登门拜访张昭和孙邵,用真情和未来打动二位大才争取他们的加入,然后还要根据他们的才能等分别任命为左长史和主簿。招降刘繇余部、整编军队、协调将校文人的关系、决定丹阳的执政方略等等事物更不可能少了孙策。总之,但凡其他人无法决定的事情,无论文武都要孙策来决定。孙策几乎就是忙的脚打后脑勺片刻不得清闲。
十五岁的孙权的日子过得则是悠闲的多,代理主簿的职位也代理不了几天了,其他的事情都有人负责,就他一个人清闲的不得了,每天和朱然一起读书,然后就是和吕蒙一起习武。孙权的先生张紘有一大摊子的政务要处理,很难抽出时间检查他和朱然的功课,至于负责督促孙权武艺的兄长如今更是忙,几乎都把这个弟弟忘记了,只求孙权不要给他惹事了,哪还有时间过问孙权的。有志青年孙权着实的过了一段时间的颓废的纨绔子弟的生活,要不是他的自制能力较好估计就要就此沉沦下去了。
在除了孙权外所有的人努力中,孙策军也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几乎是事事顺利。孙贲选择了离开,带着自己的本部兵马返回了寿春;吴景选择了留下,开始履行一个丹阳都尉的职责;张昭和孙邵不出意外的加入了孙策军,经过反复的权衡最后张昭被任命为抚军校尉、左长史、留府长史,孙邵被任命为定军校尉、主簿,从此在这二位饱学之士的共同的努力下一个个的典章规范制定了下来;周尚接到了信后,并没有犹豫快马加鞭的到了曲阿,开始了他真正太守的短暂任期;而负责防守孙策军后路的孙辅并没有选择跟随他的亲生兄长孙贲去寿春,而是带着部队缓缓的退到牛渚,到了江东,孙辅的选择一目了然,这也令孙策感到一阵阵地欣慰。孙策还特意的又给担任着汝南太守的族兄孙香去信,字里化外的意思就是请他来江东共举大事。孙香的回信还没有到,但孙策抱有着极大的信心。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像他英雄的父亲那样带着孙家子弟征战天下,完成父亲的遗愿。
最令孙策感到高兴的事,孙策军的仁义和威名已经传遍了江东三郡,不管是刘繇军的残部还是江东百姓,这段时间来投奔孙策参加军队的人是相望于途,孙策军进入了一个急速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