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快到教室门口了,杨泽给史今古说:“我昨晚已经给值日的张琳请假了,说你昨天吃坏了肚子。。你待会装得像一点,别猴**坐不住金銮殿,知道了吗?”
史今古一乐,板着脸说:“我就知道你。我说我这**一翘,你咋就知道我拉的是啥屎呢?”说着两只手环着肚子,猫着腰慢慢腾腾的往教室的前门走去,杨泽看了史今古一眼,张嘴轻轻的“呸”了一下压着声音说:“你小子别装的太过了。”就从后门进了教室。
教室里的学生已经快坐满了,杨泽从抽屉里拿出一块抹布轻轻的擦着桌面的浮尘,看见史今古慢吞吞的走向自己的座位。史今古的位置在第四排的墙角,只见他斜依在墙上,回头瞄了杨泽一眼,就趴在了桌子上,没了动静。课桌是俩个人分享一张的那种,杨泽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的后门口,就把史今古给的那包蒸枣放进没人坐的那个抽屉里,等拿出了书,还没来得及翻看,就下意识的朝课堂前边看了一眼,果然,张荫歌正在时不时的往自己这边扭着头,杨泽对着张荫歌笑了一下,就低下了头。张荫歌看到了杨泽对自己的微笑,脸上不禁有些羞赧,急忙转回头,装作认真读书的样子。
张荫歌却不知道,她的这些举动被身后一排的常月看到了眼里。常月没有动,手一直扶着书本,低着头,大眼却往上盯着张荫歌的背身,瞅着她黑黑的头发出了神。
第一节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提前几分钟走进了教室。语文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妇人,姓胡,长的很像电影《红灯记》里铁梅的奶奶,眼睛特别的有神,所以班里有人给她叫做“老革命”。胡老师是杨泽班的班主任,当胡老师走进课堂的时候杨泽正在积极地消灭着史今古早上进贡给自己的贿赂物。蒸枣虽小,但是特别的撑胃,只吃了几个杨泽就觉得有些饱了,本来他早上就吃过饭了,于是杨泽就打了个饱嗝。
因为杨泽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举动从而分享赃物,于是头埋在课桌下饕餮着大肆饱腹,所以就没有注意到班主任老师的来到,况且这个时候正值课间休息。教室里乱哄哄的声音因为胡老师的忽然驾临而刹那间鸦雀无声,所以杨泽的这个很普通的饱嗝在这个时刻显得特别的荡气回肠。胡老师稍微愣了一下,但是学生这忽如其来的打嗝声在她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里也显得很平常,她微微一笑,从而带动了班级里的七零八落的嬉笑声。杨泽伏在桌子下面没动,他已经意识到了有些不同寻常的气息,于是赶紧把嘴里的枣胡吐出来用纸包好丢到教室外不远的旮旯处。微微抬头看了一眼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老师,见她并没有注意自己,就缓缓的坐直了身子,就看见教室的前门口站着一个身材高挑,穿一身运动服的女孩子。
“各位同学,耽误大家几分钟休息的时间,我为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
随着胡老师的话语,门口的那个穿运动服的女孩子走了进来,白净的脸上带着矜持的笑容,双手往前抱着一个包,包上有着一个很卡通的米老鼠的头像,只见她张嘴说:“我叫王仪琳,很高兴认识大家。”不知在谁的带动下,教室里响起了“啪啪…啪啪…啪啪啪……”的鼓掌声,杨泽倒觉得这掌声不像是在欢迎这位一看就知道是城里人的王仪琳,倒像是在驱赶夏日里嗜血的蚊子。
杨泽远远的看着这位新同学的表情,只见王仪琳仍旧微笑着,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就叹了一口气——这位恐怕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杨泽”胡老师叫了一声。“到”,杨泽站起身,看着班主任。胡老师却偏着头,对王仪琳说:“王仪琳同学,你就暂时坐到杨泽同学旁边。杨泽,作为班干部,你要多多的帮助新来的同学,让她尽快的熟悉环境,搞好学习。”
“是”杨泽答应了一声,手在下边迅速的把另一个抽屉里只消灭了五分之一的赃物转移到了自己这一边。眼看着王仪琳从前面过了通道,就站在了自己面前,杨泽闻到了一种气息,很好闻,但是还没来得及分辨是些什么味道,就听到王仪琳轻轻的说了声:“班长,你好。”
在王仪琳的想象中,王莽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镇,这里的人们应该是同大多数的农村农民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而这种生活往往伴随着的几个同义词,就是贫穷、落后、愚昧和人类本能式的狡黠。刚来的路上王仪琳确实也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大山,奔流不息的小河,一路上空气清新,远山鸟鸣,原本不太乐意的心里稍稍有了些高兴。但就在到达了目的地的时候,心情就又变得坏了起来。在镇政府的门前透过车窗,王仪琳看见有一个人牵着一头老牛慢慢腾腾的度着步子,面对身后刺耳的喇叭声无动于衷,甚至老牛这时还示威似地用依旧丰满的**对着车头拉了一堆粪便,王仪琳非常清晰的看到了牛屎从牛身体离分的样子,当王仪琳恶心的转过头看着车后的时候,就觉得一股羊膻气透过密封的车玻璃挤了进来——一个老头披着一件也不知道是灰还是黄,也或者是其它的什么颜色的对襟褂子,不知道是嫌弃衣服的扣子太多还是贪图凉快,老人当然而然的没有扣扣子,胸前松弛的皮下呈现出了瘦骨嶙峋的身板,奇怪的是他的上身穿的很是清凉,下边却穿了一件宽档的黑棉布裤子!黑色的棉布裤子上面用一条指头粗细灿新的黄麻绳围了几匝。棉布裤腿却是用布条扎了个结实。老头嘴里还念念有词的吟唱着:
公鸡打鸣
母鸡下蛋
狗子看家
媳妇做饭
崽子种田
闺女纺棉
只有老汉
满山乱转
他倒是把自己家庭情况交待了个一清二楚。
【“人生若只初相识”出自清代纳兰性德(1655——1685)《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今天,您推荐收藏本书了吗?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