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战,马邑之战!”
听得王恢准备在马邑设伏,徐胜利在心中狂喊。
马邑之战是场著名的战役,在诸多史书上都有记载,徐胜利虽然对于此战的具体细节不甚清楚,可是也知道这是一场大战。依稀记得,当时刘彻派出步兵、骑兵以及战车部队合计三十多万,在马邑附近进行合围。开始时,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可惜到了最后不知怎么一回事,匈奴骑兵发现这是一场骗局,离合围地点只剩数十里地,折而返回,全身而退。似乎是因为一个小官的泄密,又或是其它的什么原因。
徐胜利心情澎湃,希望能够加入这场战争,改变这场战争的结局,重创匈奴骑兵精锐。他想的很专注,以至于没有听到刘彻对他说话,直到卫青轻轻踢了一脚,才醒悟过来。
“在发生什愣?”刘彻笑道。
“臣的父亲与匈奴战了十数年,后被匈奴人所杀。刚才听到王大人设伏诱骗匈奴骑兵,臣心想此举定能为父亲报仇,一时不能自制,没听到陛下与臣说话,还请陛下恕罪!”徐胜利弯腰一揖回道。
“你会有机会报仇的!”刘彻呵呵一笑,道:“刚才,公孙弘讲闽越国攻打东海国是越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并指出百越在秦王朝时已被抛弃,不再隶属于中国,不必为他们劳师动众!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百越处于蛮荒之地,越人们的兵器装备又极差,重新收归大汉本不是问题,所以徐胜利满脑子想的还是有关诱匈奴骑兵入马邑的围歼之战,顺口道:
“问题不在于百越是否隶属于大汉,而在于我们有没有力量救援,有没有能力保护?这就好比两个路人打架,一个高大威猛,一个瘦弱矮小,瘦弱矮小的自然不是高大威猛的对手。如果我正好在侧,瘦弱矮小的眼见不敌向我求救,只要我有力量救援自然救援,有能力保护自然对他提供保护。臣家乡有句话:能力有多大责任便有多大,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秦王朝抛弃百越,更不是不救的理由。秦王朝连它的都城咸阳都抛弃了,抛弃的又岂止南方的越人?现在,小国危急,来向我们求救,我们不救,他们向谁诉苦?我们自来以礼仪之邦、天下正统自居,要创建万国朝仪的盛世,如果不救,又如何臣服万国?”
“有道理,公孙弘的见解不足取!”刘彻又道:“对于王恢提出的马邑合围,你又有什么看法!朕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见,也不是要你去朝廷上与大臣们争辩,只是与你无事之间的闲聊。想到什么便说什么,心中不要有所顾虑。”
“臣常想……”
有一个问题徐胜利从穿越地第一天便想到今天。足足想了十八年之久。憋在心中异常难受。此时见刘彻问起。不吐不快地道:“过去。代郡还是一个国家地时候。北方有强大地胡人。南方与晋国对抗。东方与燕国对峙。为什么它凭一郡之力不仅能与三国周旋。还能养老育幼。种树耕田。仓库禀实。使匈奴不敢侵犯。燕晋不敢攻击?而今以陛下地威武。挟四海一统之利。却不能阻止匈奴人?反而使匈奴人不停地南下。侵犯大汉疆土。屠杀大汉百姓、掠夺大汉牛羊、奸淫大汉妇女?莫非说大汉现在地国力还不如当初小小地一个代郡?”
说到这里。徐胜利故意地停顿一下。抬头见刘彻正在沉思。又道:“其实这中间地原因很简单。匈奴人现在对于大汉毫无恐惧之感。正所谓。扫把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小鸡不杀。猴子不会害怕。只有打他们一次。把他们打痛了打怕了。他们才会对大汉产生畏惧。不敢再犯我大汉边界。”
刘彻点了点头。道:“这么说。你是赞成王恢地想法了?”
“臣举双手赞成。如果可以地话。臣愿把两只脚也举起来赞成!”徐胜利道。卫青插了一句嘴。道:“那不成了四脚朝天地王八了?”
“只要能把匈奴人打跑。莫说让臣当王八。就是当龟孙也愿意!”徐胜利笑道。
“可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们安逸惯了,一听要与匈奴人战,铁定反对。他们会说,”刘彻站起身,学着即将步入坟墓的老头形像,把节杖当拐杖,一手持仗一手不停捶打后背,咳嗽声不断的道:“咳咳……当初,高皇帝被围‘白登’,七天没饭吃,等到解围之后,回到长安并没有愤怒之心,寻求报复。而是以圣人的胸襟,以天下百姓为重,与匈奴人和亲,到今天已获得七世的和平。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家家户户粮仓禀食,过着富裕的生活。匈奴人既然已提出和亲的策略,我们应该继续和平下去,万不可提出动武,使百姓再历战争磨砺。”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徐胜利一直鄙视刘邦受了‘白登之围’后不报复匈奴,却走起了和亲之路。不过,在刘彻面前不能诋毁刘邦,还得想尽办法维护,道:
“高皇帝亲自临阵,身披坚甲,手执利器。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始,转战疆场十数年,终使天下一统。他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战至大汉的开国君王,战功之显赫已用不着靠报复来洗刷‘白登之围’的羞辱,因为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大英雄而非一个儒夫。而且,那时的百姓历经战争十数年,生活极度贫困,也需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恢复生气。
如今,边境不断传出警报,匈奴人入我大汉疆界如入无人之地,士兵们死伤累累,大将们也多有战死。收藏忠骨英魂的柩车,于驰道上前后相望,场面让人见了忍不住怆然泪下。怀有爱国之心的仁人义士,心中悲痛异常,恨不得生啖匈奴肉,渴饮匈奴血,在战场人杀戮匈奴骑兵,以慰在天的英魂。古人云,战场上欲取胜,天时、地利、人和占其二便可。如今,时机对我们有利,占了天时。马邑在我国境内,又占了地利。百姓们万民一心,誓杀匈奴人以保大汉疆界平安,更占了人和。天时、地利、人各尽占,此时不出击,何时才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