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东西之争(上)
作者:滚木擂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183

))名字也很合适,不是草字头,就是雨字头的。

靠,这他妈什么跟什么?

我和张彝宪聊天的时候,那个孙茂霖竟然颦婷婀娜的三次过来,催促我们早些歇息。张彝宪知道这其中的底细,不敢太得罪孙茂霖,但我却不能不冷下脸,让他出去。

不成想,大清早的,孙茂霖竟然哭天抢地的寻死觅活,乾清宫外,一群人都在劝。

“孙姑娘,你可莫要再哭了,哭坏了身子,就不好再伺候皇上啦。”

“哭要是能动天,便就让小女子哭死算啦!”

要说,这个事情还是怪我,原本我知道后,当时就想赶这‘姑娘’出宫去。但我可怜他,毕竟从小就当姑娘来养活,身子也没力气,又净学那些女红、乐舞之类的东东,心理还不健全,放他出宫,能善终才怪。

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虽然太过变态,但又不好驳了王承恩等人的面子,只好让孙茂霖和绯儿搭伴来做长随。

像孙茂霖这样的太监,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历朝历代都有,现在让我赶上一位,您说,我该怎么办?人家已经够可怜了,我不能再撒把盐吧?

“好了,好了,大清早的,死啊活啊的,就不怕不吉利吗?”

还没等我出面,绯儿的声音响了起来。

“绯儿姐姐,咱们都是姐妹,你也不帮帮妹妹吗?你说,我可怎么办啊?”

“哼,怎么办?青灯一豆,诵经一世,不就结了?人家是万岁爷,对你可算是好的呢,也没瞧见咱们这万岁爷,对别的女孩子像对你似的。”

得,听这话口儿的意思,孙茂霖是吃张彝宪的干醋,绯儿这小妮子呢?竟然在吃孙茂霖的飞醋。我连忙跟头把式的冲了出去,还穿着中衣呢,这大冷天的,唉。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不要闹了,还有你们,都散了,都赶紧散了。”

转身,看着‘梨花带雨’的孙茂霖,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放缓了声音。

“茂霖啊,你看看,朕还没更衣呢,朕还要上早朝呢,你先别哭了,好吗?”

“皇上!”

望着眼前这个‘娇羞痴憨’的怪物,扭头又看见绯儿气哼哼的离开。我不由得心中大怒,

‘王承恩,曹化淳,你们两个干的这叫什么事儿?’

在往皇极门去的路上,我悄声问李凤翔:“谁最先找孙茂霖的?”

李凤翔表情严肃的回答:“曹公。”

我再问:“王师傅是个什么态度?”

李凤翔表情尴尬的回答:“赞许有加!”

我呸,还赞许有加?你们真是不给我省心。扭头看了看,无论是王承恩,还是曹化淳,甚至连杨春这样没事儿就往我身边晃悠的主儿,现在都不知道躲哪儿去了。我咬咬牙,对李凤翔说:

“去告诉王师傅和曹大伴,孙茂霖的事情,他们给我想个法子出来,听明白了吗?”

“请万岁爷且放宽心。”瞧见没有?这位还跟我这转词儿呢。

眼见进了皇极门,我也就不好说什么了,落座御案之后,我忽然发现,底下的文武群臣,神色都有些怪异。难道消息这么快?

当然不是,他们神色的怪异,是因为一个布衣书生的上疏。

崇祯元年,我因为想知道后金的土地,有没有同样受天灾的影响。所以交代过钦天监的人,收集一些天文人士,一起勘察一下后金方向的气候,后来在崇祯二年(1629),我当时因为后金入寇,忙得脚打后脑勺儿,这事也就放下了。

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徐光启在当时战事吃紧的情况下,非常不识时务的提出了一个计划,修历。

历法在中国古代,是一个精密的多学科复合体系,他包含了数学、天文、物理、测量等多种科技在里面。

但一来是这几样我都不懂,二来当时实在是繁忙无比,想也没想,就亲笔批准了徐光启的请求,当时好像还说了一句话

“广集众长,虚心采听,西洋方法不妨兼收,各家不同看法,务求综合。”(此段全文引自明实录,崇祯亲笔。)

但因为当时太乱,既没听老徐细说,也没给他拨银子,之后也就忘了个干净。好在这个时代的文人,最容易的一件事情是借贷。好像根据大明律,借给文人的银子,可以相应折抵税款,呵呵,明的祖先够猛的,什么都敢应下。

于是,老徐奉皇帝旨,在钦天监开设了西局,又于1629年~1632(崇祯二年崇祯五年)年间,由徐光启牵头,他的朋友和学生,李之藻,李天经,先后以西法督修历法。其间任用范西礼带过来的各国番夷,汤德(若望)(德),罗雅谷(意),龙华民(意),邓玉函(德)等开始编修《崇祯历书》,目标是137卷。

现在是崇祯六年刚开年,老徐他们的书稿写的基本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斟酌字句,考证校对了。

老徐说过一句名言,可以说,这句名言是华夏历史上,最闪光的名言之一。徐光启在1629年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出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

真是斩钉截铁,字字有力!以翻译为手段,以超胜为目标,这是何等气魄,又是何等雄心!

所以,我对老徐一直很敬佩,这点大家都知道。但不成想,有个人偏偏对老徐不感冒,而且这个人还是个布衣。

魏文魁,湖北人。和他的学生薛凤祚一起研究历法,写了《历元》、《历测》两本书,献给朝廷,书中直接反对老徐的西学。

一介布衣,公开发表论文反对九卿重臣,当世大儒,下届内阁的热门人选,皇帝也敬佩有加的徐光启,这老魏还真牛。

老徐很有风度,他只是在研读《历元》、《历测》,准备读完之后,再做打算。

可老徐的学生们,却没有这个耐性。‘钦天监在局习学官生’周胤等十人联名发表一篇与魏文魁论战的文章,其中谈到他们自己如何逐步被‘西法’折服的过程:‘向者己已之岁(即1629崇祯二年),部议兼用西法,余辈亦心疑之。迨成书数百万言,读之井井,各有条理,然犹疑信半也。久之,与测日食者一、月食者再,见其方位时刻分秒无不吻合,乃始中心折服。……语语皆真诠,事事有实证,即使尽起古之作者共聚一堂,度无以难也。’”

应该说,魏文魁和徐光启进行的大辩论,是属于科学之争,毕竟现在的天文学关乎很多内容,时日准确的计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星相与国运的关系。所以大家还是非常重视的。但老魏最后,还加了一份上疏,历数东西方科技的优缺点,他的总论点是:

‘东学、西学,各有优劣,然,东学更胜一筹。’

一个愤怒的老青年。呵呵!

在他列举的各种对比之中,我对其中三个对比最感兴趣:

1、排水系统。东方讲究明水排污,西方讲究暗渠排污。遵化已经做了的排水渠,可以引用入京。因为于谦设计的京城水系,缺乏活水推动,容易滋生病疫,所以应尽快改建。这点上,他比老徐走的远,因为老徐非常尊敬于谦,所以,一直不愿意公开反对于谦的设计理念。

2、马车构造。东方是双轮车,轮轴在长方形车底盘的中间偏后一点点,车前有车辕,辕下有立柱,平时不动时,整个车身略略向前倾斜,当马匹拉动时,因为车辕绑缚的原因,车身微微翘起,马车走动。

西方是四轮车,前两轮带有转向功能,马匹带动前轮,致使车身启动或者转向。老魏最后说:

‘中华大地,土质较软,平地有,但毕竟被群山包围,因此,四轮车容易陷进泥里,出不来。不适合中国。除非能发明一种长坂,可以铺在路上,否则,双轮车是最最适合中国的。’

这点,老魏是在说铺设公路的构想!同时也在委婉的指责我,因为我让范西礼买了一辆四轮马车,虽说只用过几次,但天下皆知,皇帝用了四轮车了。

之所以这么轰动,是因为在现在的中国,四轮车通常是灵车。当然,皇帝的灵车是十六轮的。应该说,老魏的观点,也不能说错,错的是他出于忠君爱国的思想,怕皇帝真坐了四轮灵车,太不吉利。所以他才找辄来反对四轮车。

3、科学态度,东方讲究知者天下知,西方则是智者天下名。简单说,就是东方的科学技术,时日一久,便众人皆知了,属于开放型的。

而西方,则非常注意保密,甚至连用石头盖房子这样的技术,也要保密。想知道,便拿钱来。这是在探讨知识产权的问题。呵呵!

那么,现在我对范西礼等人的赏赐,就出现问题了,番夷本来如此,没什么可讲究的,但国人怎么办?

所以,他建议我,应尽快刊行法典,所有的学子,凡是有新观点、新想法、以及新发明的物件,一定要刻印书籍,留在国库中备案,国家三年内,不会与你争利,但三年后,你的东西,便成为显学,全天下的人都可以无偿取用。

这点是可以说相当的酷,白话就是说,一切的发明创造,都应该开源!呵呵,开源与微软之争,想必大家都清楚的。

这个论点的提出,也是针对西学院的费力等人。费力等人,每每在逗阿萝高兴的时候,提出一些或大或小的要求。阿萝毕竟小孩心性,自然是他们说什么,她便同意什么。

两年多来,老魏等人想研习西学院的新说,便遇到了交费的限制。费力收费虽说不高,但依靠借贷度日的老魏们,多少还是觉得不方便。所以,他才提出这个想法的。

由此可见,知识产权的问题,竟然早于四百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争论了。只是因为明的衰亡,而停滞不前。

其实,如果没有现代知识产权体制的限制,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理应更快。要知道,专利一词,其实是美国人创造出来的。美国人建国后,为了招揽人才,公开提出,只要你有新发明,这个新发明国家帮你开发,而获利归发明人所有。这条政策,是针对英国设立的,英国人对于发明人的奖励是,发明归国家所有,获利也同样如此,但处于补偿,国家给你贵族身份的奖励。

呵呵,英国政策希望发明家求名。而美国的政策却令发明家们致富,两相对比之下,短短两百年间,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但却使得世界科技,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造成了部分程度上的滞长现象。

魏文魁的理论,就是建立在‘人类的科技,理当人类共享’这样的开源理念。

开源与微软之争,想必不用我多做介绍了吧?

(本文中,部分字句引自明实录,同时杜车别先生也给于了不少资料,在此做感谢声明!r滚oc木kw擂oo石d)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