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设定 (二) 政治背景
作者:陈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899

公元2765年,宇宙历255年,整个人类世界的政治环境。

1、联邦:

联邦框架雏形形成于公元2105年,到了公元2765年,宇宙历255年,历经660年。

联邦体制的政府是在1945年出现的联合国体制上发展起来的,但到了公元2765年,宇宙历255年,这时的联邦政府虽然部分职位仍然沿用联合国的体制,然而整个政府已经完全不同于初创时的情形。

联邦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当人类将脚步伸向宇宙,这时太空中的国界越来越难划分,日益紧密的合作和庞大的星际开发费用,使得联合国的地位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既然星空中有着更广阔的空间,既然开发宇宙是全人类的事情,则渐渐地各个国家的概念日益模糊,中国、美国、俄国逐渐变成地球上的二级省的名字,然而这种妥协本身就有着巨大的隐患。

联邦是一个畸形的民主体制政体,在世界大融合的过程中,一个个融入联邦的国家都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谋求利益,于是利益的角逐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为主的四个战场全面展开。先是幕后各国领导人运筹帷幄,联合国代表冲锋陷阵,到了后期,各国领导索性直接到联合国担任实权领导,依靠各国综合国力和一些文化背景的关系,在联合政府内出现了众多的派系。

公元2096年,艾琳太空城完工的第四年,秘书长一职首次由英国人担任,拖欠联合国会费的数十年的美国也在这一年还清了所有的欠费,开始积极从事于联合国重要职位的竞选工作。这时的竞争主要分为几个派系:美英和英联邦诸国和以色列、欧盟、俄罗斯、日本、中韩朝、东南亚、南亚、中东阿拉伯联盟、非洲共同体、拉美联合体。

当石油逐渐淡出主要能源市场,曾经膀粗腰圆的中东诸国不得不面临坐吃山空的局面。于是除了沙漠太阳能计划、无土栽培计划外,中东诸国似乎从宇宙开发中看到了未来投资远景。于是大批存在欧美银行的资金导向了太空,然而渐渐的这些沙漠的精英们发现宇宙开发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他们的大量投资到成为了拉动欧美经济的活化剂,掌握着先进星际技术的欧美接到了大量的订单,接着日本、以色列、日本、韩国、印度等世界主要电子软件生产国的失业率也大幅下降,全球经济开始复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以上诸国就成为所谓的第一派系,他们占据着联合国高层领导岗位60%以上的席位。

有着丰富稀土资源然而电子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国,俄罗斯团结了正为自己烧钱伤心的阿拉伯诸国,在中国市场占有大份额国家如韩国、第一集团里法德等的力量,又一次打出第三世界团结起来的口号开始竞争宇宙开发总署里能源部,人力资源部重要位置,并在中底层领导岗位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位置,这也就是后来在联邦政府里出现的歧视非白种人的渊源。

后世史学家分析联邦的初期创立的原因,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发达国家的第二次资本原始积累。为了给自己一个光面堂皇的招牌,于是他们赋予联合国一个新的职能——“合理化分配各国资源,整合全人类的所有力量,在母亲地球没有衰老前,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天地”。虽然联邦政府自己一直否认这一论断,不过也许正因为联邦政府不断地否认,这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说服力。

内部的明争暗夺多半会去寻找外部力量的支持,加上面对如此宽广的空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早就是那么的无力。联邦虽然自诩为民主的政体,然而庞大的选举费用岂是寻常人敢涉及,和许多标榜民主平等的政体一样,联邦的选举永远是一撮人的游戏,不过当人类的脚步越走越远,不同阶层的人有了新的机会,于是当联邦不得不下放权力给这些日渐强大的地方老爷时,就为自己的危机埋下了越来越多危机的伏笔。

所以历史学家普遍认可,宇宙历255年时,人类世界只是形式上的统一。

宇宙历255年,联邦政府实际控制的区域其实就是所谓的第一五日半径圈(俗称中央直辖区)。

最早提出五日半径圈的概念实际是考虑到每周五天工作日,不论是银行还是信息中心,每到周末就必须进行数据汇聚整理,于是星际穿梭接力通讯舰从地球出发,接力空间跳跃加上交换数据后,所能到达的边缘距离,在宇宙历55年时:这距离总共是(4*24小时+5小时)101小时*宇宙历55年标准速度。换句话说也就是以地球为圆心,画一个近似于1000光年半径的球体范围内的空间区域。

本来在宇宙历55年提出这一划分概念是为了应付空间数据传送周末的时间间隙而设定的,所以当时政府对直辖领外的星域的自主权有着一个时间的限制,定100年调整一次,宇宙历155年,这个半径扩大了近三倍,到达3000光年。但到了255年,出现了亚空间虫洞通讯技术,这次的划分就会涉及很多问题。

到了宇宙历255年,中央联邦直属区域内一共有205个有人居住的恒星系,405个空间中途星际城,人口约占全人类总人口的八分之一,约1500亿人口。

联邦直属领主要经济收入是金融,银行,旅游,和第三产业,这些收入约占联邦直辖区总收入20%强,然后是高技术工业和信息产业各20%左右,军工产业占了15%左右,农业、采矿业、重加工一共接近20%。年生产总值为8000亿通用储备单元。(通用储备单元是星际通用的金融通用最小单元,大约相当于5000联邦币。)

联邦集中了全人类40%的科研力量,30%的高层院校,基本实现全民85%识字率,60%大学学历。

联邦政党主要有两支,第一支是掌握着联邦高层领导席位近40%的北约联盟党,基本是白种人为主。第二支是第三世界联盟党,虽然他们在高层领导席位只有20%左右的席位,然而他们占据了近50%中下层领导岗位,这一政党没有明显的种族倾向。其他小政党以自治领联合阵线,矿业工业协会等政党构成。

宇宙历255年,联邦秘书长杰弗威尔逊。

宇宙最高总司令:麦克唐纳斯里特上将。

拥有4支1万6千艘战舰数量的主力舰队,20支4千艘战舰规模的独立编队,和其他8万艘战舰的各式地方舰队。

2、第二区域,东部星域。(细分为四个区域:赫尔墨斯、埃克林革、斯坦夫诺亚、根布罗特。)

东部星域是人类重要的星际矿业、重工业基地。

东部区域拥有大量的能源、矿产资源,正因为这里拥有着后续开发星际充足资源储备,为了这里的开发优先权,联邦政府两大党派曾经争得头破血流。虽然双方一度僵持不下,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在经济学家们的意料之中,一直垄断关键技术的北约联盟党使支持他们财团们获得了这里60%以上区域的开发权。这块区域现今发展成为人类世界繁荣程度仅次于联邦中央直辖领的一块地方。

选举离不开财团的支持,地方选举更是如此,当地方拥有者相对比较灵活的立法,行政制度时,财团为了自身的利益是很热衷于参与政治活动的,加上财团雇佣着数量庞大的雇员,于是东部星域的政治实际就是财团操纵着地方政府,财团寡头才是真正的地方实权者。

商人之间的斗争是残酷的,用你死我活的拼杀来形容一点不过分,在这块以采矿、运输、制造业为经济命脉的地方,各公司之间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对于东星域财团之间的斗争联邦政府的年轻从政者们曾多次呼吁政府直接干预。

“干预?政府上层已经完全卷入纠纷当中,怎么才能干预,简直是笑话!”

各财阀长期的斗争从商场到政坛,后来组建自己的私人部队,进行非法但也合法的私斗,当北星域基纽海盗的骄人战绩传遍整个人类世界,财团们似乎发现了新的生财之道,发现了新的制敌高招。不过显然机动小编队渗透战术和这些脑袋里追求数字的商人们的思维格格不入。

引用当时一位记者的评论:“金钱的最好归宿就是建造保护这些金钱的战舰,有了足够的战舰才能掠夺更多的金钱,至于那些创造金钱的廉价劳动力,只要维持他们的机能就可以了,过多地投入还不如建造战舰。”

到了宇宙历255年,东星域的军政大权被六个财团为首的企业瓜分,联邦政府在这里的干预力度与摆设相差无几。现在介绍一下东星域这六家企业。

第一位:东银河之星——至今最大的矿业集团,他的前身是加拿大矿业公司,在太阳系开发阶段其实力就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矿业企业。当进入远征星际时代,该企业数次搬迁总部,他是第一个进入东星域从事于采矿的矿业企业。

东银河之星集团总部位于赫尔墨斯星域最繁华的赫瑞斯克第三行星,以赫瑞斯克为中心,东星域之星搭建了一个庞大的王国。他几乎控制了赫尔墨斯星域近60%的采矿权,占据了54个可居住的恒星系,203个星际中转站,870亿的人口。以赫赫有名的赫瑞斯克冶金工业大学,迪亚马特重型机械加工大学为首的学府为东银河之星提供着大量人才

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于,矿业和矿业相关产业,拥有着先进并且庞大的化工工业、冶炼企业、金属加工业等,每年纯营业额1000亿通用储备单元。

现任董事长:科特辛格。

运输船队保安司令:川中佑一。

私人武装:近4万艘重型战舰和10余万武装货船。

第二位:大力神矿业集团。该公司前身是俄罗斯矿业集团和中国北方矿业合并的企业,该企业是第三世界联盟党大力推荐,现今仍然蓬勃发展的大型矿业企业。该企业总部设在斯塔夫诺亚星域的库页第四星。他虽然只掌握着斯坦福诺亚40%的采矿权,但拥有着最大的氮肥加工业、塑料生产加工业、有色金属加工业、并且他们有着一个最大的原材料消费市场——南星域。他们占据了42个可居住恒星系,120个星际中转站,720亿人口,以最大的中文文学大学银河大学、和著名的赫罗德兹克冶金大学为首的著名学堂支持起其文化和技术的普及。

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对南星域的外贸出口,每年纯营业额840亿通用储备单元。

现任董事长:莫诺托夫比特维奇

船队司令:李汉生

私人武装:2万艘重型战舰和12万艘武装货船。

第三位:东星域快运。该公司前身是太平洋国际远洋集团,是一家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企业,总部设在埃克林革星域费领克斯(phoenix)星系第四星。该公司最值得骄傲的成就就是组建著名的星际太阳风船队,这支在太阳系开发时立下汗马功劳船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值得津津乐道的话题。

“捕捉着太阳的气息,金色的风帆鼓起征服宇宙的信心,满心的希望载着金色的矿石,我们是快乐的星空风帆队——”这首流行了数百年的老歌已经成为了该企业的象征。

该企业虽然以物运起家,不过现在在矿产方面也有着不小的投资,控制着埃克林革星域25%的采矿权。他们占据30个可居住恒星系,302个星际中转站,450亿人口,有着仅次于联邦火星底比特大学的星级航行专业的大学索尼斯斯蒂克大学。

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于物流货运,他们承接着大力神矿业40%来往于东星域和斯塔夫诺亚星域之间的货物运输,每年纯营业额750亿储备单元。

现任董事长:比尔斯特顿

船队司令:威尔汉斯

私人武装:3万艘重型战舰和22万武装货船。

第四位:德意志联合钢铁公司,他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克虏伯钢铁集团在东星域的分公司。不要看该企业打着钢铁公司的名号,其实他的主要产业是车辆制造和军工工业。该公司总部设在赫尔莫斯星域的莱茵莫利星系第二星。该企业虽然是克虏伯的下属企业,但他在军事工业领域的地位仍不可小觑。日耳曼民族的严谨同样是该公司的企业精神,他们所生产的高质量的产品在人类世界有着非常好的声誉,他们承担着东星域和南星域主要的采矿设备、运输设备和武器制造20%的订单。

该公司是东星域开发的奠基者之一。宇宙历40年,著名的东星域走廊工程开始启动,这一走廊工程与当年修建贯通美国东西的铁路工程有着同样的意义。在空荡荡的黛西星域里,德意志联合钢铁企业建造了当时世上最大的人造天体群——黛西的项链。

该企业主要部分在赫尔墨斯,在该星域拥有着14%的采矿权:在联邦直辖区在8个恒星有着该公司的分支企业;埃克林革拥有5%的采矿权。拥有120亿人口,9个移民自治恒星系,54个星际航空站。每年纯营业额1200亿储备单元。

现任总经理保卢克格罗曼

舰队测试司令官:海因兹盖德克

私人武装:1.1万艘著名的海狼级标准主力战舰,1.8万艘先进的雪狐级巡空舰,4万艘其他各型战舰,5千艘登陆舰配备了堪称一流的行星作战武器。

第五位:阿塞勒集团东星域公司,该企业就是21世纪初期著名的阿塞勒钢铁集团经数百年发展后,在东星域建立的分公司。该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寻找同等的伙伴,进行强强联合。经过数百年发展的阿塞勒始终坚信一个真理,合作才是强大的源动力,然而平等的合作的基础就是自身要有足够的实力。

洋溢着法国烂漫气息的阿塞勒集团念念不忘他们洋溢着艺术质感的法兰西语。在民族大融合数百年被人们常用的语言只留下华语和英文,英文在宇宙历255年成为政坛公认的正式官方语言有着它的必然性,华文的延续则依赖于中华璀璨的文明和后人不懈的努力,当然还有散布在星空之中无数执著的黑眼睛。然后,德语那严密的逻辑性,犹太人对传统的执著,伊斯兰教对阿拉的虔诚,最后就是法语那充满艺术表达魅力的主题。

依靠文化留住一种精神成为阿塞勒一直追求的理念,在阿塞勒所在的地方,法语成为该企业交流的必备语言,正是因为这原因,根布罗特星域有着著名的马赛艺术大学和香榭丽舍设计学院。

追求艺术和文化的同时,阿塞勒集团也具有着非凡的实力,不过有人曾经评论,法国人的烂漫常常消磨了该民族本该具有的实力,所以该公司综合实力在东星域只排在第五位。他们掌握着根布罗特星域46%的采矿权,主要利润在于采矿、冶金、建材生产和建筑业。人口600亿,40个居人恒星系,160个星际航空港,每年纯营业额621亿储备单元。

现任董事长:阿尔伯特哈斯

自卫保安舰队司令:埃迪昂纳赫普纳

私人武装:1.02万艘多瑙河级重型护航舰,2万艘多用途护航舰,7万艘武装货船。

第六位:巴尔特扎联合公司,该企业是阿拉伯诸国在星河中建立的几个大型实业企业中的一个。虽然他们没有超一流的技术,但他们之所以能构建一个不可小觑的实业集团是因为伊斯兰教超凡的凝聚力。历史上唯一能同化伊斯兰教的只有拥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他们坚韧,他们坚强,不过有时他们也很偏激。

该公司在根布罗特、埃克林革、斯坦夫诺亚都有着不小的采矿权,总部设在根布罗特星域斯拉克星系第三星。该企业在精加工没有太大的竞争力,主要依靠采矿、运输、建材、大型氮肥、合成食物加工获得利润,年纯营业额400亿储备单元。控制着50个居人恒星系,86个星际空间站,1600亿人口。

3、第三区域,南部星域。(细分为四个区域:中原、关东新月、雅鲁藏布和伯丁蒂亚)

南部星域的情况最为复杂,在宇宙大开发初期,富饶的东星域一直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相对南星域的环境比较恶劣,而且初步勘探没有发现值得投巨资开发的前景,于是这片星域的开发较慢。

不过当第三世界联盟党在东星域竞标连连失利后,聪明的东方智慧忽然发现南星域潜在的价值,既然钱没你们多,那好吧,我们把竞标底价哄抬上去,我们到南星域去占空地去。

事后才发现其中玄妙的白色皮肤们不得不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就是传说的东方诡诈?”

就这样南星域首先开始移民的大部分都是第三世界联盟政党的支持企业和有色人种。渐渐地当人们真正开始了解这片星域时,大家才发现这里航行条件虽然恶劣,但星球开发成本却不高,还有着很多自然环境不错的行星,随着南星域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开发者们发现了这里原来也有着不少的矿产资源。

后悔莫及的北约联盟党可不想自己的政敌获得强有力的竞争支持,所以他们对南星域动起了脑筋就是必然的事情。加上长期以来北约联盟对有着庞大数量非白色人种的忌惮,这一切使控制着联邦主要权利的北约联盟党与南星域诸势力关系日益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联邦执政党就想在南星域制造民族冲突,想将团结一致的南星域诸势力分化瓦解,不过最后收效甚微后。于是他们就想起了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盟友大和民族,采用用东方人对付东方人的策略来达到牵制南星域诸势力的目的。

(大和民族,这个曾经盘踞着弹丸小岛上的民族有着一颗执著的野心。他们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个领土狭小、人口密度庞大,资源贫乏的工业大国。他们有着强韧的生存力,但也同时具有了岛国天生的侵略性,早在十六世纪就野心勃勃想称霸亚洲,几次远征朝鲜,袭击中国,直至在远东打败沙皇,最后大举入侵中国,袭击珍珠港、抢占东南亚,最后为自己的狂热付出了残重的代价。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本来已厌倦了战争的日本民众以为可以脱离苦海了。然而日本的自身条件决定了日本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限制亚洲社会主义的不沉航空母舰他们悄悄积蓄实力,最后成为让所有人都忌惮的双刃剑。不过还好宇宙大开发开始了,一切矛盾似乎有了缓解,人类在形势上开始统一,但大和民族天生的狼性还是一代一代传承着,无法湮灭。

在南星域还没有大规模开发时,北约联盟党对在东星域四处和他们抢地盘的大和精神感到十分厌烦,西方思维始终无法跟上这一充满野心的东方民族脑中兴奋的神经,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矮小的黄皮肤盟友对土地、和资源的渴求到了如此疯狂的程度,并且这种**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实力。(二战时,日本曾计划未来与德国陆军争夺世界霸主,这未免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大和民族——真是个让人受不了的盟友,既然他精力如此充沛,那好吧,就让这个强壮的蚂蚁去对付他的宿敌,让这些麻烦的家伙自己去斗吧。从此南星域就成为多事之地。

南星域这里的格局可不像东星域那样清晰分明,这里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

南星域第一位,埃尔斯蒂尔集团公司,前身是英国钢铁联盟,不过这时的埃尔斯蒂尔集团公司已与英国钢铁联盟没有太大关系,现在该公司与其称其为公司,还不如说是一个财团与军阀的混合体。

埃尔斯蒂尔集团公司的有很大一部份现在已经划到联邦直辖中央区管辖,在伯丁蒂亚星域的所控制的地方都是后来收购、兼并增加的星域。该企业其实就是北约联盟党在南星域搭建的桥头堡,这家横在联邦直辖区和南星域的钢铁巨兽,基本垄断了联邦中央区和南星域所有的贸易,并且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

伯丁蒂亚星域的确没有太多的资源,唯可以利用的无非就是星际太阳能和黑洞自转、引力能。埃尔斯蒂尔自己的钢铁加工业矿石原料40%来源于东星域巴尔特扎联合公司,这使他们的钢铁加工业供应环节显得十分脆弱,毕竟阿拉伯人是不太喜欢和高鼻子蓝眼睛打交道的,可是谁又让巴尔特扎是星际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大规模出口矿石的企业,埃尔斯蒂尔集团又是一个没有足够采矿权支持的钢铁企业。不过随着两家大和民族的企业在关东新月逐渐壮大,和自身利用不锈钢废铁再利用,埃尔斯蒂尔也构建了规模不小的钢铁加工业。

该企业主要利润来源于贸易、钢铁和武器制造,年纯营业额970亿储备单元,控制着30个住人恒星系,302个空间港,1400亿人口,不过该空司控制的伯丁蒂亚星域地区种族矛盾问题尖锐,骚乱时常发生,白色人种和有色人种的人口比例在2:8,该企业主要领导岗位却清一色的白种人。

现任董事长:约翰科龙毕

最高军事治安司令官:爱德瓦胡德

私人部队:2万艘卓越级空天母舰、4.5万艘皇家骑士级护航舰,5万艘各型战舰,16万艘武装货船。

第二位中原重工,该企业是第三世界联盟党最值得称道的几个杰作之一,同时也是第三世界联盟党竞选经费主要赞助商之一。中原重工在中原星域和长城集团、黄河实业一起构筑东方伟大民族的又一个神话,如果不是埃尔斯蒂尔集团的壁垒作用,中原星域产品将冲击整个人类世界制造业,不过即便如此,通过大力神矿业的贸易渠道,绕道东星域,中原产品依然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当然这里也有一些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因素,不过这已经不是降低成本的主要原因,真正创造这个奇迹的关键是地方性集团采购,每一个零部件由灵巧便利的小型加工点完成。

该企业主要利润来源于机械制造业,精细加工业,资源再循环加工和武器制造,年纯营业额1230亿储备单元,控制着50个住人恒星系,106个航空站,人口4200亿。

现任董事长:李嘉民

最高军事治司令官:张卫城

私人部队:3万艘郑和级标准战舰、5万艘长江级多功能战舰,22万艘武装货船。

第三位关东联盟会社位于关东新月星域这一企业是北约联盟党在南星域安置的第一个火药桶。这个企业完全可以用军阀来给他下定义,因为他们的经营重心已经不能算是追求经济利益为经营主要目标。该公司总部设在武藏第三星,以采矿,制造业,生物基因工程为主要的支柱产业。控制着10个移民恒星系,360个太空城,人口2400亿,年纯营业额500亿储备单元。北约联盟党大力扶植该企业,使得该企业虽然年营业额不高但发展迅速。

现任董事长兼联合舰队司令:宫田武藏

私人部队:3万艘装甲舰,16万装甲货船。

第四位富田新月株式会社以采矿、机械制造、基因农业为经济支持产业。富田新月与北约联盟党的关系比较特殊,他们之间的关系谈不上莫切,这个公司控制着南星域与西星域的主要通道。掌握着25个恒星移民系,103个太空城,2000亿人口,年营业额600亿。

现任董事长:岛田忠民

保安舰队司令:宇成都正则

私人部队:1万艘新月穿梭级战舰,5万艘多用途护卫舰,10艘武装货船。

第五位斯德里矿业,他的前身主要股份来自地球的南亚、东南亚诸国,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太明显的倾向性,稍微偏向于第三世界联盟党,主要利润来源于电子、软件、工程农业、旅游、第三产业。年纯营业额600亿储备单元,30个移民恒星系,208个大空城,人口3600亿。

现任董事长:纳赛贝

最高保安司令:拉奈克

私人部队:1万艘恒河级重型护卫舰,5万艘老式护卫舰,10万艘多用途客货两用战备舰。

南星域势力较多,这里就先介绍这几位——

4、第四区域北部星域(细分为西北、东北和远北星域)

如果说北部星域完全是一块贫瘠的区域也不竟然,北星域基纽海盗就是反抗贪得无厌的采矿商,解放被奴役的工人而游弋于星空的游侠,所以这里还是有着不少资源,只不过大多数都很分散,不利于管理。总的来说北部星域就是一个被撕碎的空间,没有多少行星系,无数星际尘埃、星云、小行星与黑寂空中释放着能量的硕大恒星。

北部星域总体来说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人口密度很低,在北星域边缘地带有较发达的星际,越往北方深处越空旷,星系越不安定。

北星域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名声显赫的基纽海盗,他们位于远北星域,控制了两三个行星系,大多数居民生活在类似于大篷车的船队中,漂浮的舰船利用着空间牵引隧道构建了一个个移动的巨大城市。这些游弋在空间中的船队造就了一个个优秀的星际驾驶员。

人口约有250亿,300多个船队,主要收入来源于稀有矿石的采集,打劫贪婪的采矿商,和特种舰船建造。基纽的学校教育是一体化军校体系,不管是谁的子弟,都必须摈弃自己的身份平等的在一起学习,这就磨练了基纽船队全民皆兵且官兵融合的强大战斗力。

现任最高指挥盟主:贝尔基纽

私人部队:基纽的舰船种类繁多,大多数都是“打劫”俘虏的,不过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特殊高速舰,在牺牲物理装甲的前提下这时的基纽高速舰技术还很不成熟。高速舰4万艘,其他各种武装舰船44万。

第二位多瑙河联盟这是一个很有实力的经济实体,该公司与第三世界联盟党有着不错的关系,传闻他和第三世界联盟党都给基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该企业主要的经济收入是特殊金属冶炼加工,采矿业,制造业和星际贸易。总部设在东北星域库里斯亚第四星——凯米莉娜。拥有26个移民恒星系,301个航空太空站,人口1200亿,年营业额920亿储备单元。

现任董事长:伊万特里斯

最高军事治安长官:斯特汀比克里

私人部队重型护卫舰4万艘,武装货船11万。

第三位巴布特里斯联盟这是一支真正臭名昭著的星际海盗,他们是宇宙动乱的根源,但因为他们是一群受雇的海盗同盟,有着复杂的背景,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找他们麻烦。

他的情况比较混乱,人数比较多,也生活在远北星域,具体情况不明。

第四位位于西北星域的一个采矿企业——五大湖矿业联合会。他们以采矿、运输,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控制22个居人星域,500亿人口,年营业额500亿储备单元。

现任董事长:特里斯唐纳福特

最高治安司令:克里斯李奇微

私人部队:重型护卫舰2艘,武装货船9万

5、第五星域,西部星域,那里虽然也有一些企业,但深处但泽迷雾星域深处的区域与外界消息相对隔绝,十几年前在那兴起了古文明的继承者——斯亚塔教将这块星域牢牢裹在迷雾之中。

(关于其他设定就暂时保密,希望大家多挑毛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