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员赵云终于在离开城区一年半之后又回到了这里。
做过外埠业代的同仁都知道,外埠的生活基本上是零散而无序的,这和什么所谓的个人约束力和执行力没有什么关系,一个人独自打拼惯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慢慢就被抛到了脑后,而公司相关的宣导也基本上逐渐简化成了最直接的服从和执行,唯有城区,仍然延续着最标准的公司流程,比如规律拜访、报表、晨夕会等等,而赵云此次回来,更多的是重温这种模式,工作本身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新人赵云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人,进入公司的两年里,他经历了很多,比如入职时的不适应,比如初到武原时的挫折与碰壁,比如在彭城摸索中与田丰的交锋,又比如在薛县感悟逃避。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赵云一生的财富,另外,短短两年的时间,都阳所经历了很多人员的更替,在此,不做评判。
从现在开始,赵云才开始在真正意义上按照公司的标准流程进行部属培养,之前在彭城所写只是一种模糊的想法,受环境所限一直没有具体展开,而在城区系统的环境中,他的设想终于有了落实的空间。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赵云在晨会上从来不做具体的工作要求,因为他自己知道,有一些东西想要做好,是根本不需要人教的,当然,这仅限于意识层面,标准工作流程还是要反复强调,渗透到习惯中去的。
而在夕会时赵云多是选择离开办公室,与下属在楼道或楼下的小花园里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也多是倾听部属和讲述自己对工作的感悟,而不是具体工作的点评。
赵云开始了自己对于管理的理解,他在很多问题上渗透了自己的感悟,比如即期面的问题,他首先告诉部属,尝试着不要老是想着这个问题,因为即期面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常态的问题,不会消失,更不会一劳永逸,过度的关注除了给自己施加心理压力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他将自己之前总结出来的东西与部属分享,试着给他们一个导向,至于结果,一定好于空想。
赵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孙策所讲的一些东西,虽然此时孙策已经离开,但赵云仍然习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给孙策打个电话寻求帮助,他记住了孙策的帮助,同时,他在修正自己的同时明确了一个观念:
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我的工作,在我入职的时候,是我的同事和领导给了我无私的帮助,让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所以,我有义务将这种东西传承下去,我同样会无私地将我所学的东西传达给我的下属,用我的亲身经历引导他们少走弯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我也相信,当我的部属走到我的位置,他们也会用同样的心态对待他们的下属,这种传承是打造康师傅团队的基本理念,而这种理念,注定坚不可摧。
而在城区的这段时间里,赵云尝试了一种新的工作技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