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英伦人无不怀念日不落帝国时期,那时候北美跟老毛子,是英伦帝国的粮仓,芝加哥是英伦的矿场,澳大利亚为英伦牧羊,加拿大跟北欧为英伦种植用于打造舰船的树木。
其余全球各地,秘鲁是英伦的银矿,南非是金矿,阿三为英伦人种茶树,地中海是英伦的后花园等等。
哪怕英伦的日子,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但英伦人还幻想当年的荣光。
跟英伦一样的,还有日苯人,对于日苯八十年代,那简直是让日苯人上下都魂牵梦萦。
那时候的日苯年轻人,一毕业就收到三五家日苯公司发来的入职合同,甚至为了招揽人,这些公司公司高管还会带着这些年轻人,先去银座跟女公关花天酒地,然后给他们开出巨额年薪,只为了这些人不被其它公司给抢走。
至于什么一年给一亿日元的交通补贴,十分钟的路都不愿意走,要拿出几万日元打车,那都是常态。
日苯女人出行都是豪车接送,bba在日苯人眼中,都是“普通车”,一个日苯女人,有三个男人的钱包养着,一个负责接送,一个购物,一个吃饭。
日苯人在全世界都是买买买,可不仅是在阿美利加大肆收购,日苯人在老欧洲那也是一通买,在巴黎那是按栋买楼,整个老欧洲房价,都被日苯人炒高了。
至于什么奢侈品就更不用说了,全世界的旅游景点跟奢侈品店,可以不会说英语,但铁定会有说日语的导购员。
整个日苯在八十年代,达到了顶峰,甚至于只要肯伸手,就能赚到大把的日元,比如贷款炒股,那时候日苯股市繁荣到极点,今天早上买,下午股价有可能翻倍。
这让日苯男女老幼,哪怕是在校学生,都是拼命刷信用卡,或者从银行借贷,因为这些在他们看来,都是“小钱”而已,随便找个工作,或者机会,就能把借贷给还清了。
当日苯人都拼命花钱,整个日苯的楼市、股市都开始疯长,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升值,日苯人开始跑到全世界买买买。
而日苯东京等地地皮跟楼市涨价,又让日苯人开始不惜一切代价买房,哪怕背上几千万甚至上亿日元都要买房。
至于风险,按照日苯过去的经验,根本不存在供不起房子的事情,甚至于真养不起了,那也只要把不断升值的房子卖掉,还能够大赚一笔,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有没有人干?
至于日苯泡沫破裂后,有多少人从楼上跳下来,有多少成了流浪汉,有多少日苯人把每周的高尔夫运动,换成了窝在家里打游戏机,有多少日苯女人去了大久保公园赚大米,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八十年代,是让无数日苯人怀念的时代,中村维夫自然也是怀念,那时候的日苯电话电报公司,可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