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隽看着孙微,双眸在烛光的映照下,灼灼生光。
她这话,口气着实大。
司马隽一向不喜欢听夸夸其谈之言,无论是好话还是歹话;也不喜欢听人说教,无论那人身份尊卑。
但莫名的,他喜欢听她说。
她看着他的目光,透着不知哪里来的信心,连他也觉得盲目,却教他心情愉悦。
“如此,”他颔首,“夫人以为,我该做什么?”
见他露出想听的样子,孙微颇觉振奋。
“世子愿意听?”
“连太子也说,夫人堪为军师,我为何不听?”
司马隽看见孙微的眼睛似乎在发光。。
他令曹松的将冷掉的饭菜撤下,再传些热菜上来。
孙微迫不及待道:“近来的两件事,一是会稽孔岐的败逃,一是先太子妃的案子,皆仍有的下文,世子当早做准备。”
“愿听其详。”
“先说会稽孔岐。”孙微道,“孔岐之乱,以致会稽民心动荡,生产荒废。吴郡、吴兴和会稽,此三吴之地,明年必生饥荒。世子当说服太子,提早调粮,充实粮仓。否则饥荒一起,再生动荡,孔岐必要卷土重来,三吴将不堪重负。届时,民乱外溢,甚至将威胁建康,后果不堪设想。”
“有理。”司马隽道,“太傅也曾与我谈起会稽之险。我已经禀告太子,过两日秘密前往会稽,探查情形。”
“哦。”孙微假装未与周昶见过面,露出讶色,“没想到,妾与太傅所想一致。”
司马隽也假装不知她曾与周昶见面,淡淡一笑:“夫人着实让我刮目相看。”
孙微望着他:“既然如此,太傅想必也跟世子说过招募流民充军之计?”
“说过。若我手上有兵能控制三吴,不仅能保证粮食来源,还能通过运河,随时保卫建康。”
“世子可有应对之策?”
“如今的会稽太守是个无能之人。他因着暴乱,至今连门也不敢出,郡中诸事悉数推给主簿。而主簿又是个胆小怕事之人,这二人倒是好应付。而太傅已经通过万寿郡主,令阮仲旋会稽主簿。届时,他可协助我招募流民。”
果然是阮回。
孙微起初向周昶提议时,未提阮回。可她猜想,周昶手上只有阮回可用,而阮回恰又是会稽人,这帮手非阮回莫属。
“要招募流民,粮食尤为重要。”孙微道,“如此说来,世子从到会稽起,就需得尽力调粮屯粮,并不容易。”
“若容易,还要我去做甚?夫人放心,朝廷和江州皆有粮可支,这难题并非无解,一切等我去了再谋划。”
孙微颔首。
当年三吴的饥荒,致饿殍遍地,其惨状震惊海内。这难题,绝非朝廷和江州可解,但早做准备,也并非不可应对。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祸根,便是先太子妃之死。”孙微继续道。
司马隽道:“夫人以为,若太子娶了王氏女(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