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微在案前坐下的时候,恍然觉得自己和司马隽又回到了昨日。
也是用膳之时,二人也是坐在一样的位置上。
甚至这堂上也是一样的安静。
二人各自用膳,空气中,有一种各怀心事的诡异。
孙微看一眼司马隽,那脸上的神色,倒是没有比昨日更差,但显然有话要说。
她知道,自己方才与太子会面,其实是犯了忌讳。
毕竟长公主闹出的风波,好不容易才按下。此举落在有心人眼里,说不定又是把柄。
吃过饭后,孙微决定先解释。
“妾今日去万寿郡主府上道谢,回府之时,太子已经到了。”她说,“世子不在府中,妾只得独自拜见太子。太子说想看看先王的花园,问妾可愿意陪同,故而……”
“父王的花园,京中闻名。”只听司马隽道,“我并无责问之意。”
说罢,他看着孙微:“方才,太子请夫人卜问之事,夫人可有了结果?”
孙微没想到,司马隽竟是对这事感兴趣。
赠玉……
孙微又想到了太子放在自己手心的那枚白玉。
“太子所问的,是姻缘。世人测算此事,须得名姓生辰,可太子给出的不过三言两语,缺头少尾,妾着实无从卜问。”孙微道。
“嗯,”司马隽道,“那夫人便忘了此事,更莫叫别人知晓,否则,会给太子招惹麻烦。”
孙微打量着司马隽,只见他神色颇有严肃、
说起来,孙微不知他那时为何突然打断了太子的话,是巧合,还是听出了什么蹊跷?
可孙微也不宜多问,只道了个“是”,“妾也说过了,太子妃只能出自王氏或桓氏。”
“那以夫人之见,太子当娶王氏还是桓氏?”
孙微一怔。
这倒是新鲜事。从前,司马隽向来不会与她议论这等事关宫廷朝政的事。
她斟酌着,道:“太子的婚事,妾不好议论。”
“这里只有你我,不会让他人知晓。”司马隽望着上方的梁柱,道,“夫人乃宗室中的外命妇,日后也少不得与东宫眷属来往。与夫人议论此事,我以为并无逾越。”
原来如此。
孙微想了想,道:“妾以为,太子当娶王氏”
司马隽道:“桓氏手握重兵,我还以为夫人会主张太子亲近桓氏。”
孙微摇摇头:“桓氏虽手握重兵,却扎根荆州。出了荆州,其势大减。靠一场联姻,太子最多只能稳住荆州不乱。荆州的兵权却到不了太子手里。”
司马隽不置可否。
孙微继续道:“桓氏与王氏,早已经水火不容。于桓氏而言,他们无论这场联姻成败,都是要拿王氏开刀的。先太子妃之死,于桓氏而言,也不过是个由头罢了。”
司马隽的眉头动了动:“哦?”
“听闻桓氏的族长南郡公桓熠要到京师来,一旦到了那日,他必然会对王氏发难。王磡虽在京中势大,可桓氏(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