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隽道:“昨日,孙儿已将她接入府中。当下,安置在了梧风院。”
太后疼爱豫章王,对豫章王府多少有些了解。那梧风院是一个小院子,并非正妃居所,用来安置鲁氏,倒也妥帖。
她“嗯”一声,却又叹了口气,将羹汤推开。
“这鲁氏,虽是我认下的,可那是为了你父亲的遗愿。”她说,“每每想到他是在迎娶这女子的路上殁的,我就心中烦闷,怎能不深恨此女……”
太后说着,声音中已经带了哽咽。
一旁的长公主忙劝道:“好好的,怎又想这些了?三弟已是去了,来日方长,母后既将她认了,还当往好处想才是。”
司马隽正要说话,却听太子道:“皇祖母,说到这位鲁妃,孙儿有一事禀报。”
“何事?”
“孙儿昨日召见鲁妃时,鲁妃曾预言同文殿有灾祸。孙儿记在心中,故而令人将同文殿封禁。”太子道,“果然就在凌晨十分,降下了旱雷天灾,引发火情。同文殿乃孙儿在东宫中的办公之所,无论文书财物还是来往侍从,皆是不少,若非鲁妃这预言,只怕就不是毁了一间殿阁这般简单了。”
听得此言,太后和长公主皆露出诧异之色。
长公主好奇道:“果是如此?”
太子笑道:“我还能骗皇祖母和姑母不成,若不信,可问子珩,他也在场。”
众人皆看向司马隽。
司马隽虽仍对那等怪力乱神之论嗤之以鼻,但太子说的也确实是实话。他敷衍地点了点头,权当是默认了。
太后沉吟不语。
长公主想了想,道:“当初三弟启程之前,曾对妾说过,这鲁氏的父亲鲁明,是个有大学问的阴阳家。通五行,知命理,可测未知之事。他之所以定要将这女子娶回来,乃是因为她承了家学。有她辅佐,下可保家宅兴旺,上可保社稷安宁。”
太后目光微动,问司马隽:“她到了王府之后,可还说了什么?”
“不曾说什么。到了王府之后,孙儿只见到她一面。”司马隽道,“今晨卯时,孙儿赶往东宫,曾在王府中遇到鲁氏。她说是奉太后之命,卯时起身,到佛堂抄经去。”
太后终于露出一丝满意之色,微微颔首。
“那火灾之事纵然有她的功劳,别的事,也该一桩论一桩。佛说,因果报应,这难道不是你父亲留下的善缘?故而那佛经,也还是要抄下去。她一个孀居妇人,又不曾受王妃之仪的教导,多抄抄佛经,为你父亲祈冥福,也是她该做的。”
司马隽行礼道:“孙儿遵旨。”
长公主看着司马隽,唇角一弯,向太后道:“依妾看,这鲁妃虽到了王府,却到底是先王的遗孀,又诸事不通,难为主母。待得除了孝,子珩就要袭王位了,母后还是多想想那王妃人选才是。”
提到这个,太后的脸上有了笑意,道:(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