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高兴,这次燕王府船队肯定没赚钱
作者:瓜州有点甜      更新:2025-02-20 20:58      字数:1128

“刘谨,你说的没错。林邑和占城的水稻产量确实比我们高,但也高不了多少。”

“王爷,哪怕只高了一成,也很厉害了。”

刘谨一脸的兴奋。

“不,这还不算什么,南洋的水稻,一年能收获两次,甚至三次,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收获两三次?”

刘谨看向李想,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他长这么大,还真没听说过有一年三熟的。

这一刻,即便是张猛、房遗爱两人,也觉得这批稻谷非同小可。

“是啊,他们种的水稻,一年都是两三次熟的,所以,那里的人很少会饿死。”

李想想了想,南洋附近的几个国家,确实是个好地方。

一年四季,不会有太大的寒冷,随便种植一些瓜果,也能获得不错的收成。

只要稍微干点活,就不会饿死。

“那如果整个大唐都种植水稻,那我们的粮食产量岂不是要翻上好几倍?”

刘谨眼睛一亮,手都有些颤抖了。

即便是张猛、房遗爱二人,心中亦是激动不已。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自己岂不是要名垂青史了?

从南洋带来了如此重要的种子来到长安城。

“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

李想的这番话,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脸上。

然而,过了一会儿,两人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疑惑之色。

你说南洋水稻高产,但是现在,你却又说大唐的粮食产量也翻不了几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南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但是在大唐,只有崖州附近可以收获三次,而江南却只有能两次。如果是在关中,选对了品种,一年收获两次也是可以的。至于河北道、河南道,则大多是一年一熟。”

听了李想的解释,刘谨等人恍然大悟。

“王爷,就算是这样,也是值得大力普及的。”

“那是当然,否则我干嘛要浪费这么大的力气去运粮食?”

李想可不想在温室里培育上几年,就像种菘菜似的。

以大唐现在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种上几万亩水稻,然后看看哪一种种子的产量更高。

不管怎么说,总比现在大唐的水稻要好得多。

至于林邑,占城,腊国的三种水稻,哪一种更适合大唐,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毕竟,这次运来的稻谷,到处都有,一时半刻也分辨不出来。

所以,李想决定,将燕王府的土地,全部种上水稻。

等下一年的水稻结果出来再说吧。

毕竟,在这个时代,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李世民,也不敢轻易的推行。

真要有个问题,这些农民还真是要造反了。

人在要饿死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长安城里住着几百万人,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事情,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些天来,捕鱼队从南洋归来的新闻,却成了各大报纸(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