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李郁:为了打造“人口银河系”,心软不得,手软不得
作者:忧郁笑笑生      更新:2025-02-17 16:25      字数:1152

1782年秋季

文官学校的毕业生典礼上。

气氛狂热。

李郁现场演讲:

“帝国有3万万百姓,寡人想让他们每天都能吃上肉汤大米饭和肉汤白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们的胆子需要再大一些,步伐再大一些。”

“帝国有太多的空缺等着你们去填补。”

“从知县到封疆,从知县到大臣都不是梦。今后,帝国的文官提拔不设年限。寡人将给予你们最大的宽松,最大的自由。”

“帝国是寡人的,也是你们的!”

毕业生们激动的满脸通红,举起双臂,高呼万岁。

典礼结束后,

附近的太湖渔民足足捞了8000斤飘在水面的大鱼,顾客买回家剖开鱼腹发现,鱼鳔全炸了

……

整个1782年,帝国没有用兵,而是将精力财力人力用在了民生、科技、工业。

这一年的高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广州的对外贸易额逐月飙升,终日商船不断。巡抚福成请示朝廷后,为广州港扩容,增建香江港作为补充。

二,帝国的茶叶产量再次飙升,各地继续推进改稻为茶,凡丘陵、山峦皆可改。

三,治黄工程继续推进,忙而不乱。

四,蒸汽船开始量产,蒸汽机车继续改良。

五,棉纺工业、冶金工业、采矿业规模持续扩大,机器生产势不可挡。意犹未尽的巨商们开始吸纳民间股本。

六,各种科技发明层出不穷,虽是泥沙俱下,但其中也不乏金沙。

七,殖民地各类资源输入帝国,初步尝到了殖民甜头。

八,东北、西北屯垦顺利。

九,国际关系稳定,贾伯爵在欧洲的报纸上公开喊出了“自由贸易”、“以人为本”的价值主张。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育和卫生事业再次滞后。

……

按照借款条约,商人们的第三次借款到了。

3500万两。

这一次,没有用于采购巨商旗下工厂的商品。

而是用在了基建。

其中700万作为伊犁直隶府的建设经费,500万两拨给江北省作为治河经费,500万两作为省际水泥道路经费,250万两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疏浚经费,100万两作为科技发明奖励。

吴皇花钱如流水。

主打一个左手入帐,右手就出。

好在帝国年度财政结算,岁入折银飙升至两亿八千万两。

……

宁夏平原,黄河之畔,鸣沙堡。

西凉国的余孽们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守军普遍出现了牙龈肿烂,说话嘶哑,发烧,口鼻流血的迹象。

堡内有粮,有火药。

但缺乏维生素,坏血症无法避免。

眼睛流血的马青树费力的靠着射击垛口,想吸纳一些阳光的热量,幻觉不断出现。

堡内,和他差不多症况的人比比皆是。

鸣沙堡的战斗力,无限接近

……

堡外,围困一年的吴军生龙活虎。

他(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