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有轨电车和东非电力发展机遇
作为非洲第一“强国”,具体的体现,自然是社会的发展状态,虽然东非的社会制度看似“一团乱麻”,但是整体社会风貌和整个时代基本上是同步的。
达累斯萨拉姆市。
达累斯萨拉姆市常年位居东非经济第一,同时是东非最大的综合性城市,许多数据位列前茅,所以很多新事物都会出现在达累斯萨拉姆市。
1887年,东非第一辆有轨电车也正式在达累斯萨拉姆市启航运行,引起了达累斯萨拉姆市市民的围观。
早在1881年德国工程师维尔纳·冯·西门子在柏林近郊铺设的第一条电车轨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轨电车雏形。
实际上1870年西门子就开始研究有轨电车,1879年柏林世界博览会上西门子就有了样车,作为同行,柏林电力公司自然不甘人后,在1875年就联合黑兴根能源动力公司开始设计了有轨电车。
作为对比,西门子在德国也不是那么顺利了,时间回到1880年,当时准备大干一场的西门子,计划在柏林建造一条高架电力城轨铁路,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坚决反对,因为当地居民认为,修建高架铁路会让房地产贬值。
“汽车买不起,有轨电车的票价却极其便宜,完全可以来尝试一下,而且很多人没有坐过火车,也可以用它来平替一下体验!”
“这种电车的轨道,在此之前还以为是城市铁路的轨道,没想到就跑这个玩意,不过这种电车,真的能跑起来么?”有市民问道。
尤其是西部刚果盆地区域,水量大,落差大,且全年流量稳定(仅次于撒哈拉沙漠),如果能得到开发,基本上可以解决未来东非大部分电力供应问题。
有轨电车其实应该属于“轻轨”的一种,甚至能和高铁扯上关系,所以发展有轨电车对于技术积累绝对是利大于弊。
“为了保证伦敦的通行,每天有成千上万匹马运作,这也给伦敦市的卫生问题带来巨大压力,当然,这也是诸多城市的通病,我们达累斯萨拉姆市也是如此,大量的粪便和尿液,是清洁工的噩梦,所以更加环保的有轨电车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将发挥巨大作用。”
而之所以会在前世20世纪中叶,各个国家大量淘汰有轨电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汽车出现,且汽车发展早期没有所谓的能源危机,所以按照当时人的思维有轨电车完全比不过汽车好用,一个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年代,世界大战将整个欧洲变成了一片焦土,而轨道交通维护比较麻烦。
火电有南部煤矿作为支撑,也是当前主流发电模式,而水电则是重点攻关项目,东非的水力资源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是电力供应方向最重要的突破(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