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1885式国防军用钢盔
3月份,恩斯特巡视近卫师部队,近卫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中央省和第一镇市防务,也是巡视最多的东非军队。
这次到近卫师,可以看到该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配备了头盔,这一点在东非军队还是首次。
所以101近卫师指挥官莱得利斯特意向恩斯特介绍了这款军用头盔的的来历和特点。
“王储殿下,这款头盔也被称为1885式,是为了应对阵地战中流弹和弹片给部队军人在战场环境下造成的潜在危险而设计的国防军用钢盔。
帽舌采用了德意志传统方案,使得整个头盔主体看起来和德意志地区传统的军用头盔——钉盔,整体看上去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恩斯特自然知道钉盔是什么东西,钉盔是整个德意志地区军队的特色,1871年的一项德意志帝国公告规定所有德国军队都必须佩戴,警察和消防员也不例外。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就比如德国著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认为钉盔非常浮夸和肤浅,专门写过一首讽刺诗,把钉盔比作避雷针:“是的,是的,我喜欢这头盔,它展示了最高的智慧!国王的灵感!我只怕暴风雨袭来时,那浪漫的皇冠,将招来闪电!”
果然,针对这一点莱得利斯做了专门的说明:“我们的钢盔,和德意志地区钉盔的最大区别就是以钢铁作为主要原材料,硬度相当高,虽然不如钉盔带着舒适,且外形比较难看以外,实用性更强。”
不过恩斯特持不同看法,这個时代的人就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毕竟不像前世那样物资充沛,这个时代的审美就喜欢搞五颜六色,鲜艳亮丽。
所以说钉盔中看不中用,这和他的材料制成有关,早期钉盔使用皮革为主要原料,而皮革自然抵挡不了流弹碎片,后来钉盔因为原材料问题换成了锡合金,不过锡的硬度可以想象也很不理想。
棉花还好说,剑麻供应军队使用,确实是这些年来东非剑麻不断扩产种植的结果。
剑麻都优点就是耐用,吸水性好,配合棉花做成的编织物同时结合了柔软的特点。
“为了增加其舒适性,我们在里衬采用棉麻混合纺织物,结实耐用且更加舒适,材料都是我们东非国产,包括剑麻和东非南方棉花种植园(马塔贝莱省)的棉花。”
而这一点钉盔是做不到的,前世一直到一战爆发后,德国前线士兵才惊恐地发现钉盔为自己提供的保护几乎为零。
这其中自然有恩斯特的审美影响,所以莱得利斯的吐槽,就是对恩斯特审美的否定。
恩斯特当然不会因为这件小事给他穿小鞋,而且莱得利斯的话估计也代表着这个时代大多数东非军人的看法。
让恩斯特来看,钉盔的审美是有的,至少放在欧洲军队里(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