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处,你们海军研究院啥时候加了民用项目产品的检测这重业务?”
“都跟你说了,算是帮老朋友一个忙。”
“嗷,那你可悠着点,别犯纪律。”
在前往检测所的路上,郑宇村一直在开老领导的玩笑。
其实他是不愿意过去的,觉得浪费时间。
你要说海军自己的项目搁那检测,过去瞅两眼倒还行。
民用建筑项目的检测,过去干嘛?
刚才人说是机场用的拦阻索,听名大差不差,可实际上的性能差远了。
机场的拦阻索他见过。
有的机场为了避免发生事故,会在跑道尽头和外围布置一圈钢索围网,生怕有飞机刹不住车,起到个减速的作用。
正因为这样的用途,决定钢索的强度不会高。
机场的飞机落地基本上都减速为0了,偶尔有刹不住的出事故,但也都很慢。
再快一点,啥样的拦阻索都白搭。
郑宇村根本不觉得这玩意儿能形成平替的效应。
一路走,郑宇村一路牢骚。
终于来到了检测所的室内,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立刻上前报告。
“处长!您交代的项目已经在运行中了。”
“嗯,结果怎么样?”
“目前已经完成了基本检查,这里是数据。”
研究员从文件夹掏出一张纸。
上面记述着一些基本的参数,直径、材质、编织工艺之类的。
这些都是不用上机器,通过观测就能得出的结果。
冯阳之前也没看到具体的数据,只知道送来的这些样品强度高,直径细。
他寻思能有多细呢,直到他看到纸面上的数据。
“3.15?厘米?小刘你单位没写错吧?”冯阳第一时间怀疑是研究员的态度不严谨。
小刘胸有成竹:“就是3.15厘米!这玩意儿真的很细。”
“嘶……”
远在一旁的郑宇村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3.15厘米,太细了。
这个尺寸,很难称之为钢索,叫钢丝绳更为确切一些。
而且郑宇村做过周密的论证,他知道航母阻拦系统最优的直径就是3-4厘米。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阻拦系统内的多个滑轮泄力。
可问题是。
钢索细了,强度一定会低。
平常3厘米的钢索,别说几百吨了,拉个几吨都费劲。
这也就是为什么航母阻拦索被称为工业明珠的原因了。
“这点小细绳,放在哪儿都不够看的,你确定他们是用来盖机场的?”
冯阳摸摸头:“委托方是这么说的,应该没错……”
“暂且不说他强度的问题,用这小细绳当机场阻拦索,那不跟古筝计划一模一样?”
郑宇村一下子下子就联想到了三体中的大杀器。
绳越细,切割性能越强。
民航飞机可不比战斗机,有专门的钩锁装置。
这小细绳但凡有点强度,直接能给飞机切成薄片。
冯阳搞不清楚,也只能糊里糊涂:“不(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