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如诸葛亮,英勇如孙悟空,坚韧如唐三藏,这些角色哪一个不是魅力十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完全可以引导漫展文化向本土文化靠拢,鼓励年轻人扮演这些经典角色,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产业部门可以设计制作以这些经典角色为原型的高质量周边产品,不仅限于手办、海报,还可以拓展到生活日用品、创意文具等领域。通过这些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接着就是要淡化洋节,如平安夜圣诞节这些西方节日,进而重视传统节日,如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辞旧迎新为主题,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寓意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饱含着人们对家庭团圆、幸福美满的向往,传递着浓厚的亲情与乡土情怀,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
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传承孝道文化,同时也会进行踏青、荡秋千等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
再来是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驱邪防疫的传统观念,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健康、平安的追求和对家国情怀的崇尚。
还有中秋节、重阳节等富有深刻文化意义的传统节日。
只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进行创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让传统节日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年轻人在参与节日的过程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逐步增强他们文化自信。”
温婉看向宣传部部长刘家林,“说到这里,我有点小建议,就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去拍摄不一样的主题节目,不仅仅是线下活动,还有影视文化的传播。”
温婉想起前世某电视台就是以宣扬传统文化而出圈,宁县只要把握好方向,她相信宁县也能成为一个有文化内涵与自信的城市。
想到这,温婉总结道,“建设精神文明,找回文化自信,振兴民族文化,是我们实现脱贫摘帽后需要进行的可持续道路。”
“文化自信,是源于本民族文化的依恋与认同,也源自以文化为支撑(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