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不管工部的人怎么想,都继续推进他对南城区的规划:
“东西长安街要延长,会有一部份房屋被拆毁。”
“对这些人,朕打算在王恭厂、盔甲厂建社区做补偿,把他们安置在那里。”
“王恭厂、盔甲厂则迁往南城区,找个空旷的地方建,严禁烟火等物。”
大手一挥,把王恭厂和盔甲厂这两个制造军器和火药的工厂,迁往南城荒野。
新地点要在规划中的街道附近,还要临近水源,方便利用水力。周围还要留出隔离带,以免出现事故,造成天启年间王恭厂大爆炸那样的灾难。
两厂留下来的地方,则是建立社区,安置开辟长安街拆迁的居民。
这个做法,表明了皇帝的态度,太仆寺卿陈奇瑜急忙表示道:
“臣一定会和工部尽快建好两个社区,把长安街和城门修出来。”
“城外关厢一带,臣也会做好拆迁,规划街巷把道路修出来。”
同现在的南城区一样,东西北三面城门,也有关厢存在。
这些地方同样没有什么规划,最多是让通往城门的道路保持通畅而已。
以前京城的官员对此不在意,但是在皇帝准备修建三环路外城,把现有城墙和三环路之间设立外坊后,事情就改变了。
必须要规划道路,让这些地方有序发展。免得像现在的南城区一样,几乎需要重建。
朱由检微微点头,叮嘱陈奇瑜和毕自严道:
“城外土地价值虽然不如城内,但是怎么征地、怎么补偿,都要拿出办法来。”
“尤其是户部的地政司,要让各城区户政科,统计官府占有的土地,做好相应规划。”
“以后要仿照明智报业园,在城外多设几个产业园区。”
“太仆寺要和工部配合,做好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管道,平整土地等待开发。”
毕自严和陈奇瑜齐声领命,把这些都记下来。
朱由检又向袁可立和成基命道:
“卫所的士兵虽然不能随便征召用于工役,但是他们自己的家园,需要他们出力。”
“除了要屯垦土地外,还要给将士们建社区。”
“以千户为单位,大约每个千户建立一个社区。”
这是朱由检仿照城外的村社,建立起来的城市单位。
未来如果发展得好,就用社区代替牌铺,作为坊以下的基层单位。
这个基层单位,要有一个核心,朱由检选择的地方是社庙,以此作为社区活动中心:
“社区要有社庙,卫所的社神就选择该卫的英烈,到时候把候选名单报上来,由太常寺确认。”
“社庙的大厅要能议事,在社神的注目下,社区居委会在其中商议各种事务,并且在社庙的公告栏公示。”
“同时还要有广场,可以操练民兵,举行居民集会。也可以举办集市,还有各种庙会。”
“今后逢五逢十,就定为社庙集(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