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度坐标系的确定,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它会让大明人对时间认识更深刻,地图绘制更精确。
具体在远洋航行上,就是航线会更准确。
这在朱由检看来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所以他让徐光启和钦天监整理钟鼓楼天文台的建造方案,向朝廷申请拨款。
为了让全城人都能看见塔上的四面钟,可以更方便地校时。朱由检要求新钟楼的高度要达到百米左右,是旧钟楼的两倍。
它的设计草案,自然是大明工匠擅长的塔型,因此又被称为钟塔。
高度将在二十四丈多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之上,即使不要求那么奢华,预估造价也要在百万两以上。
这么多的钱财,朱由检当然不想自己出。他以钟塔是朝廷需要为由,要求外廷一起出钱。
户部尚书毕自严,对此连连叫苦,在处理财政事务的常参会议上向皇帝道:
“去年一场大战,户部已入不敷出。”
“如果不是盐政上送来一笔款子,连给将士的赏赐都拿不出来。”
“臣实在拿不出钱造钟塔,这件事还是缓缓吧!”
建议修建钟塔的事情暂缓,等朝廷财政好转后再说。
朱由检对他的话倒是相信,因为去年有功将士的赏赐,就是他催着解决的。
但他同时也觉得自己得逼一逼,不然这些官员就会松懈。
他向内阁首辅韩爌道:
“韩首辅执掌财政经济委员会,朝廷财政上的事情,都由卿来掌管。”
“不知爱卿手里,能拿出多少银子?”
韩爌能插手的财政机构,要比毕自严多多了。他知道自己必须想出办法,否则就会让皇帝不满意。
他在思索之后,说道:
“朝廷的各项收入都有去处,只有增加的赋税,才能灵活调配。”
“印钞的收入就是新增加的,除了给京官增加俸禄外,臣以为可挤出来一部份。”
这个朱由检没同意,因为他铸造银币、发行辅币券之所以得到官员支持,就是因为这个收入会给京官增俸禄。
他向韩爌说道:
“印钞看似赚钱,但是铸币却在亏损。”
“工匠改为一直上班后,要给他们薪俸。”
“有人带着银两去铸币,造币厂也要无偿铸造。”
“再加上印制厘币大概只能保本,印钞的收入,其实没想象的那么多。”
厘币面额太小,前元印制厘钞,就因为工本费大罢印。
大明的印刷技术虽然在他指点下进步很大,但是辅币券印制的要求,同样也高很多。
印钞厂估计初期在厘币上能保本就不错,挣钱主要靠印制分币、角币。
这一部分收益,还要补给造币厂。因为朱由检为了发行银币消灭火耗,是真的亏本在造币——
而且他还规定,免费给提供银子的人造银币。
这里面的成本,都要造币厂承担。
韩爌对这件事是很有意见,他提议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