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的参与,让音乐节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尤其是在太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很大哄动。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票选。很多人呼朋唤友观看节目,为自己喜爱的作品和艺人投票。
张溥最初对此是欢欣鼓舞的,认为这样选出来的,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品和艺人。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不对劲,因为有一些报刊亭,卖出的报纸数量非常诡异——
波动很大不说,也很没有规律。
他在询问之后才知道,一些有钱的豪客,在那里大批量订报。
那些人的目的,就是给某些入围的艺人投票。
张溥在询问李玉后,也得知出现很多邮寄地点相似、只投某个人的选票。
这让他的头上宛如被泼了一盆冷水,有些痛心疾首地说道:
“若是如此,投票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
“有钱的富人,岂不能操纵投票?”
李玉倒是看得很开,向他道:
“大众投票只是参考,能定下的只有最受观众欢迎类奖项。”
“真正评奖的时候,还有专业人士参与。”
张溥摇了摇头,没有说他把这次票选当做了试验,作为将来选举议员的预演。
结果表明,不加限制的投票缺点很大,很有可能被富人操纵。
这让他有些明白了皇帝对国会的慎重,以及对议员比例的要求——
不对那些超级有产者做限制,估计将来的议员,大部分都是那些人。
士人所谓的名气和风骨,在金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这让他忧心忡忡,在报纸上提出了这个忧虑。
一时间,对音乐节票选的乱象,得到很多学生与士子关注。
更多票选的乱象,也在他们的揭露下出现在报纸上。
有购买报纸投票的,有逼迫员工投票的,还有出台了优惠政策、拿着投某人的选票可以得到优惠的……
各种五花八门的办法,让人们大开眼界。
甚至经常刊登艳情文章的《艺林报》还揭露,某名伶为了争取选票,出入富豪之家。还和一些专业人士有染,影响评奖的公正性。
这让京城的舆论大哗,很多人认为伤风败俗,要求取消此人的入围资格——
如果这样的人得奖,难道真让她去皇宫献艺?
这件事被一些科道官员参到了朝堂上,以至于刘宗周都不得不出面,以违反四维八德为由,取消了一些人的入围和评奖资格。
音乐节也因此受到冲击,被一些官员建议取缔。
朱由检自然没有理会这种言论,甚至一些票选乱象,就是他安排人搞出来的。为的就是拖延国会的筹办进度,让刘宗周等人制定更完善的选举办法。
所以他明确表示了对音乐节的支持,甚至还拿出十个公士名额,在千秋节演出后赐予优秀者。
这让京城的音乐人深受鼓舞,更积极地参与此次音乐(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