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公府。
二囡抱着武士彟的牌位跪坐在祖祠正前。
在二囡的对面。
武家子嗣,大的、小的、老的,快把院子挤满。
如今的武家一族只是名声不显,但绝对不是小门小户。
武士彟在武家不是老大,而是老四。
他上面还有三个兄长。
大兄武士棱,官至司农少卿,封宣城县公。
因为官职的缘故,他长年待在宫里。
在禁苑里研究农囿之事。
也就是说农事方面很擅长。
农耕是国家立足之本,司农少卿官职清贵无比。
武士棱作为农业专家,属于国家的特种人才。
颜白听二囡讲过,他大伯的性子很好。
唯一遗憾的就是死的早。
武家大房这一脉人丁不旺。
儿子武君雅袭爵宣城公。
孙子辈只有武希玄、武敬真、武敬宗三人。
三个子孙里,只有武希玄稍微有点出息。
因为武家是商贾之家,靠着李渊有了今日这般光景。
所以
哪怕武士彟官至国公之流。
哪怕武士彟娶了杨氏之女。
但在长安勋贵眼里,武家还是商贾。
哪怕武家肯降低标准,以国公的身份去屈尊降贵。
但娶一个侯爵的长女都很难。
所以,武家子侄,很难娶到贵妇。
没有联姻的联合,武家落寞是必然的了。
像关陇八大家,五姓七望这样的顶级豪门。
连让人大门全开的资格都没有。
提亲都找不到媒人。
(ps:出土墓志铭记载,武希玄,字敬道,起家右勋卫,袭爵宣城公!)
二兄,武士逸二房人脉也单薄。
只有一个儿子武思元,在书院明经科考试考出来了,现在是一个县令。
三兄武士让人脉最旺。
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武怀亮、武怀道、武怀运、武惟良。
不过这四个儿子也一般般,但却很有钱。
因为武氏家族在没有投靠李渊的时候就是巨富。
投资李渊起兵到大唐立国。
武家官运虽然不怎么好。
但是真的有钱。
这些年一直是经营木材的大商贾,因为祖上就是靠着这个发家的。
李元婴盖滕王阁走的就是李渊情谊。
武家大房只收了木材的运送钱,相当于白送。
但也是三房武士让的这几个儿子欺负二囡和他娘杨氏欺负的最惨。
尤其是武惟良、武怀运、武怀亮三人。
如今三个伯父里也就武士让活着。
武士让辈分高,在当家。
但是武士彟死后并没有对二囡母女以礼待之。
市面谣传,他很想继应国公这个爵位。
是他让自己的儿子来欺负二囡和杨老夫人。
谣言并不是空穴来风。
如果武士让在这件事有苗头的时候就下手制止。
他的儿子又怎么欺负孤儿寡女。
如今,满院子的武家人,也就武士让一个人是站着的。
武士让面带愤恨,欲言又止。
他现在不敢对二囡呼来喝去。
他心里很清楚,二囡的(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