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太子意欲何为啊?
作者:请你吃大面      更新:2025-02-02 01:09      字数:1176

礼制是个大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在经历隋唐之前的大混乱时代,礼乐崩坏的大环境下。

唐初重制《唐礼》的阻碍,几乎是最小的。

李承乾想要往里面塞私货,影响大唐,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各方面的外部压力最小,内部因素也稳定。

天下承平,国力鼎盛。

当硬实力强大,那么软实力必然要跟上。

软硬结合,才是硬道理。

当大唐用思想荣誉武装起来,只会更加强盛。

张士衡,孔颖达,于志宁等名士大儒,并不排斥反对重制礼乐。

一个个喊着要礼敬先贤,遵行先贤的理论思想。

但他们心里,谁没有超越先贤,成圣做祖的野望啊。

当然,这种心思,只能藏在心底里的。

说出来,不知道多少人会辱骂他不敬先贤,离经叛道,欺师灭祖的。

如今,一个最佳的机遇,就摆在他们眼前。

心动还是不心动?

肯定心动的,恨不得把张士衡赶下来,自己去负责。

假以时日,《唐礼》编撰而成,身为主编的张士衡,说不定摇身一变,就成为自周以后,又一位新圣。

新圣啊!

大唐新圣。

想想他们都嫉妒的要发疯,恨不得取而代之。

但有什么办法,太子属意,陛下也认可。

谁让他们编撰个《五经正义》出来,都遭到天下人声讨攻讦的。

自己不中用,抓不住机遇,能怪得了谁?

李承乾一句话,在场人几乎脸上都涌现出一抹潮红之色。

魏征嘴唇哆嗦,双手颤抖,哪怕握成拳头也控制不住。

一面独特的国旗,迎着朝阳而升,随着日落而降。

一天只有一面。

其代表的含义,几乎是天下人心,民意所向,是大唐国运所在。

那承载的意义,何其厚重,说一句社稷在身,也不过为。

若是以此国旗覆体下葬。

死有何惧?

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殿下……。”

人人看向李承乾的目光,都变了。

一抹渴望与追求,几乎是写在眼里。

以他们今时今刻的地位,无非就是名利二字。

利,已经满足了。

名,才是他们最在乎的。

身后美名,更是他们毕生追求。

“张士衡。”

李二道:“记下太子所言,依照此拟定出新礼。”

“此礼,我觉得该以国葬之礼命名。”李承乾补充,道:“要高于亲王,国公,仅次于天子之礼。”

礼法中,什么地位,什么身份,该用何等礼仪对待,是有明确规定的。

国葬,不能高于天子之礼,是应有之意。

李二点头认可。

其他人也觉得该如是。

殿内还有其他听讲之人,李二简单的说了几句,就算散场了。

至此。

东宫讲坛,也算是落下帷幕,宣告结束。

但这次讲坛,可以预料到,影响极其深远。

可以说决定了未来《唐礼》大致走向。

李承乾不居功,也(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