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寂准备去书院问问。
按钱老二的说法,钱安十天前离家就是去书院读书的。
那他很可能是死在书院里的。
钱老二原本打算葬了儿子再上山理论,如今被萧寂勒令留在家中。
他对着看守的官差哭天喊地,原本觉得儿子是被妖魔鬼怪所害,如今见官府查案并未糊弄,心里也生出一点希望来。
若是有贼人害了他儿子,他定要让对方千百倍地偿还!
“多谢带路,我们要去书院问话,七叔您自行下山即可。”
萧寂听村里的人都喊他七叔,也就跟着喊了。
倒是把钱七吓了一跳,赶紧应答:“不敢当,这条小路不好走,岔路也多,还是草民带您上山吧。”
“也好,有劳。”
“应该的应该的。”
一行人继续往山上走。
越往上路越不好走,可见平日里走的人极少。
萧寂和沈兰落在后头,二人一路上时不时停下来看看。
前几日下了一场雨,山路泥泞,如果凶手从山上下来,肯定会留下脚印。
萧寂问带路的钱七,“您上回走这条路是何时?”
“那可久了,应该有一个月了吧。”
沈兰接着问:“您打猎范围广吗?”
“嗨,就在半山腰下方,抓的都是小动物,给家里人换换口味的,这上面是书院的地盘,平时不让我们上来的。”
萧寂从路边的荆棘枝上扯下一根布条,质地像棉麻。
沈兰探头看了一眼,“应该是很久以前留下的了。”
“嗯。”他丢掉布条,拨开草丛捡起一支毛笔。
毛笔的毛已经秃了,杆子看着挺新的,上面有怡山书院的印记。
“对了,往右手边的岔路上去有一座听风崖,听说书院的书生们喜欢去那吟诗作对。
不过这个季节太冷了,应该没什么人去。”
沈兰看着那条路上的痕迹,直觉有些异样,但一时间也没头绪。
她跟着队伍往上走。
有段陡坡很滑,萧寂转身朝她伸出手,“沈姑娘,小心脚下。”
沈兰抬头,就见前方的官差们一个个都转过头来,炯炯有神地看着他们。
沈兰没有搭手,笑着道谢:“多谢,我自己可以。”
萧寂收回手,从树上折了一根树枝,处理好后递给她,“拿着这个。”
“谢谢萧大人。”
萧寂不习惯她如此客套,但也知道他们之间应该保持距离。
等他们终于从小路出来,放眼望去,整座京城仿佛匍匐在脚下,绵延至天际。
“这书院建得可真高啊。”沈兰感受到了刺骨的寒风。
“怡山书院是开国帝师所建,据说选址时天下还未太平,为了避免学子被害,才选了这深山之中。
后来书院结业的第一批学子大多数都在各地为官,替大羲王朝建立了稳固的基业。
百年来,书院学子一批换一批,山长也换了好几任,但从未提过要换地方。”
沈兰转身看去。(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