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凰十七年,九月。】
【经过一个月的商讨后。】
【关于道教的相关事宜。】
【已经有了个大概纲要。】
【“接下来。”】
【“就是得拜托你。”】
【“对道教内部进行改革了。”】
【陈怀信看向了道观主。】
【道观主自然点了点头。】
【他不在意改革后的道教,是否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势,只要那百姓能够生活得幸福,那道教就算是消失,他也觉得无所谓!】
【“但是。”】
【“若是百姓的生活。”】
【“比之前还要艰难。”】
【“那……”】
【“贫道会用自己的方法,为百姓讨回一个公道!”】
【道观主看着陈怀信,警告着的说道。】
【他当然知道。】
【有些人在一无所有时,会愿意为了百姓付出一切,但若是在掌握权势后,很可能就会变一个人,处处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他不知道,陈怀信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他只希望,这个带领百姓,从权贵豪绅手中,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的陈怀信,能够不忘初心!】
【而陈怀信在听了他的话后,很是认真的回答道。】
【“若是真的发生了那种事情。”】
【“我的头颅。”】
【“任何人都能够来取走!”】
……
【元凰十七年,十月。】
【陈怀信忙着处理成立新国家之事。】
【道观主则是在负责着道教的改革。】
【对他来说。】
【无论是道教。】
【还是别的宗教。】
【都应该是为了让百姓,能够有一个心灵的寄托之地,亦或者说,应该要尽自己的努力,让百姓能够从中受益,能够过得稍微好一点。】
【至于那宗教。】
【会变成什么样。】
【“那根本没有必要纠结!”】
【这是道观主心中的想法。】
【他当然是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特立独行,甚至可以称之为叛道离经!】
【毕竟历任的道教领头人,应该是将道教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上才对的!】
【“至于百姓。”】
【“那虽然是吾等的根基。”】
【“可若是不能转化为信徒,若是不能让香火旺盛。”】
【“那也没必要投入太多心血,维持表面功夫即可!”】
【这是许多道士心中的想法。】
【所以。】
【当道观主在内部,开始改革的时候。】
【那引来的反对声,简直是山呼海啸!】
【“贫道所信奉的是三清!不是什么新国家!”】
【“而且还要取消与律法相抵触的清规?”】
【“难道不应该是律法配合我们?难道不应该是律法适应我们?”】
【“贫道等人为了这即将成立的新国家,可谓是抛头颅洒热血!”】
【“只是稍微改变一点律法,这难道过分吗?!”】
【“……”】
【道教的道士们,纷纷反对道观主的(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