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明军军营内一片欢腾。
处处洋溢着载歌载舞的喜庆氛围。
众人尽情庆祝和平,庆祝大明与暹罗自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李思聪吩咐麾下谋士们,连夜共同商议敲定了几个补充条款。
将其作为附件,加入《明暹友好互助协议》之中。
与此同时,他还仔细斟酌,敲定了更多的细节。
每一个条款、每一处细节,都反复考量,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第二日一大早。
暹罗特使便带着双方精心草拟好的条约,匆匆返回大城府。
准备向暹罗国王详细汇报此次谈判的成果,并最后签字。
待送走暹罗特使后,朱寿挥了挥手,示意左右随从皆退下。
大帐内只留下他与李思聪二人。
朱寿收起之前的笑容,神色凝重,开口道:“此次出征之前,陛下特意叮嘱我,大明与暹罗、蒲甘打交道,涉及签条约之事,交由你全权负责。”
“我只需专心指挥军队作战,全力配合你便是。”
“但话虽如此,我毕竟身为军务大臣,亦是此次出征的统帅,有些事,我实在是不太明白,还望你能为我解释一二。”
“否则,那个所谓的《明倭友好互助协议》,我可难以认同。”
李思聪闻言,脸上露出一抹谦逊的笑容,恭敬道:“大将军但有疑惑,尽管直言相问。下官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论品级,李思聪不过是个五品文官。
而朱寿则是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将军。
论地位,李思聪出身进士。
此前曾在行人司任职,主要负责传旨、册封等事务。
(ps:明初之时,只有极少数圣旨由太监传旨,正式的圣旨大多由行人司负责。)
那时他仅是九品小官,地位卑微。
此次幸得杨荣举荐,出使暹罗、蒲甘,被陛下授予大明驻东南半岛特命全权大使之职,才得以擢升为五品。
在朝中,他根基尚浅,人脉单薄。
反观朱寿,身为军务大臣,又是舳舻侯。
权势滔天,地位显赫。
虽说朱寿的军务大臣之职,原则上只管治军领军,不涉政务。
但一旦涉及真正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重大国策。
在决策之时,军务大臣同样会参与其中,必要时还需向陛下给出建议。
说白了,朱寿是真正能够参与制定大明核心国策的朝中重臣。
而李思聪不过是一名低阶文官。
那些重要且机密的国策,他连听闻的资格都没有。
两人虽不属于同一系统,可实际上地位相差悬殊。
只不过,正因为分属不同系统,双方之间并无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再加上李思聪是陛下亲封的特命全权大使。
朱寿才给予他足够的尊重,让他自行决策。
否则,换作另一个与朱寿一同出征的五品武官。
恐怕连在朱寿面前大声说话、参与讨论的资格都没有。
然而,让李思(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