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原来那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仿佛被一阵无形的风瞬间吹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众人闻声,忙不迭地侧身避让,整齐划一地躬身行礼,神色恭谨,满心敬畏地恭迎圣旨。
须臾,只见一名公公迈着沉稳且不疾不徐的步伐,手中高高托举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昂首阔步地走进大堂。
步入大堂正上方后,公公稳稳站定,这才缓缓转过身来,冷峻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全场。
众御史皆不由自主地低头垂首,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在皇帝派来的传旨太监面前,众人无一不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懈怠。
唯有杨士奇,神色依旧如常,镇定自若。
公公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时,原本冷峻的面容瞬间化作满面笑意,微微点头,向他示意。
这位在陛下面前炙手可热、红得发紫的杨大人,与其他御史截然不同。
就连他们这些公公,平日里也都想着法子巴结讨好。
旋即,公公双手缓缓展开手中圣旨,动作庄重而肃穆,高声喊道:“圣谕,都察院众御史接旨!”
众人听闻,齐刷刷地双膝跪地,俯身叩首。
公公这才徐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百姓以血书向朝廷发出的求救信,寄至都察院,朕却为何迟迟未见都察院上报?”
“都察院的御史们,领着朝廷俸禄,难道个个尸位素餐,都是吃干饭的吗?”
“还是说,你们觉得此事无需上报于朕,竟妄图瞒着朕,行那欺君罔上之事呢?”
“人命关天,何况此事还牵涉朝廷出海的重大国策,你们也敢隐瞒不报吗?”
“杨士奇,你身为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究竟是如何管理的?怎么都察院都变成这个样子了?”
“还不快速速将百姓所写的血书给朕找出来!”
“还有,究竟是何人做出这等漠视百姓死活、欺上瞒下之事,一并上报,严加惩处。”
“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大堂内一片死寂,众御史个个面如土色,浑身颤抖,显然被吓得不轻。
方才还与杨士奇激烈争吵的那名御史,此刻脸色更是难看至极。
他之前还振振有词,坚称此事无关紧要,与大明朝廷毫无干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可谁能想到,眨眼间便被陛下亲自下旨打脸。
而且,这封用大白话写成的圣旨,明确表示要对隐瞒不报之人追究责任。
如此一来,恐怕整个都察院都将迎来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大整顿。
杨士奇的脸色,同样不好看,如乌云密布。
毕竟,圣旨之中,可是指名道姓地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
公公宣读完圣旨,又接着说道:“陛下还有口谕,明日在大明殿举行大朝会,专门讨论此事,着都察院全体御史务必参加,不得有误。”
顿了顿,见下方众人皆因震惊而呆立当场(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