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王文的这一番鞭辟入里、深入骨髓的思考,深深触动了李承乾的内心。
在李承乾多年的政治生涯中,见识过无数的人和事,听过太多的高谈阔论,可却鲜少有人能够如此深刻地洞察到“天下为公”的本质,即实现这一理念,必然要触动上层人的利益。
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以民为主”这句美好的口号,常常只能停留在人们的嘴边,沦为一句无法真正落地的空话。
毕竟,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又有谁愿意主动割舍自己辛苦打拼得来的利益,去普惠天下的万千百姓呢?
这其中所面临的阻力,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
李承乾缓缓放下手中的纸张,眼神中透露出感慨,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他看向王文。
“你所言绝非杂想那般简单,这些都是极为深刻且富有见地的思考,着实令朕刮目相看。”
随后,他微微前倾身子,问道:“少年郎,你叫什么名字?”
“陛下,我叫王文。”
王文如实作答,他挺直了腰杆,双手不自觉地在膝盖上捏紧,仿佛这样就能让自己镇定一些。
李承乾微微点头,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赞叹道:“文,此名甚好啊!文以载道,寓意深远,希望你也能如这名字一般,日后用自己的才学,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稍作停顿,他又亲切地说道:“王文,往后朕便唤你小王,你切莫介意,如此称呼也显得亲近些。”
“是,陛下!”王文听闻,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受宠若惊之感。
在他的想象中,陛下应是高高在上、犹如那遥不可及的太阳,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光芒。
可此刻眼前的陛下,却如此亲切和蔼,就像一位邻家的长辈,与他原本的想象大相径庭,这让他既惊喜又有些不知所措。
李承乾目光温和地看着王文,继续问道:“我观你所写内容,起初本意应是期望朝廷对家乡进行整改,改善家乡百姓的生活。”
“可为何后来又将其改为对大唐所有村落一并整改呢?”
“这其中定有你的一番考量,不妨说来与朕听听。”
听到李承乾的询问,王文微微皱眉,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家乡那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以及乡亲们辛勤劳作却依旧困苦的面容,同时也浮现出这一路上大唐广袤土地上无数和家乡一样,等待改善的村落。
思索片刻后,他抬起头。
“陛下,我以为,若仅让朝廷整改我的家乡,那大唐其他众多村落又该如何呢?”
“同为大唐子民,他们也同样渴望过上好日子,也理应享受到朝廷政策的扶持。”
“如果只偏袒我的家乡,而对其他村落不管不顾,这实在有违‘天下为公’的理念。”
“在我看来,倘若要进行整改,不如待朝廷财力充裕之时,将所有(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