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从安康下了专机直接到了安康以外的三个农业大市,在考察三个地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小城镇建设之后,在希望省委会议室召开了全省正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座谈会。希望省副省级以上干部、省直各厅局党政一把手、各省辖市党政一把手近二百人参加了会议。
在座谈会上,安康省委书记马三省、省政府省长李百川分别作了关于全省工作的综合汇报,然后领导人结合调研考察后的体会作了重要讲话,对如何做好新形势的下的农业工作作了非常明确的指示,并就下步如何创造性的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领导人对为什么要重视三农工作,为什么要保护好耕地,为什么提高农业工作的科技含量做了发人深省的讲话。领导人说的大致意思是,中国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国史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一部农业发展史、兴衰史。
在历史上,一个王朝的兴盛标志除了政通人和、社会秩序井然、社会财富较多、各阶层关系相对融洽、国家各权力集团相安无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农业对社会产品供应的充足化。虽然有政治混乱、封建割据、官吏*等多种因素会导致兴盛农业社会状态下的动荡和混乱,但基本形态上,只要农业生产处于稳定的丰收状态,几乎就是一个盛世社会或稳定社会。为什么这么讲?古代农民不象我们现在的农民。现在农民,城里住的套房,一些农村也有了。城里用的电器,一些农村也有了。城里用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农村也有了。城里有的汽车,一些先富 起来的农民也有了。现代的农村有一定意义上的城市的特点,现代的农民有向城市市民趋同的趋势。现代农民对生活的目标比过去农民的生活目标宏大的多。
相比现代,古代的农民生存目标则单一的多,温饱就是目标,吃饱是享福。过去,吃不饱,就是社会动荡的基础因素之一。可以回忆一下,中国历次农民起义的口号,稍加研究就会发现,口号的提出不外乎三点:一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二是人人有可耕之田;三是均贫富,大家的贫富水平不应该差别那么大。为了吃饱,为了有田,为了均贫富,人们才去起义,才去造反。有田也好,均贫富也好,归结起来,还是吃饭的问题,还是农业的问题。因为吃不饱饭,农民起来起义造反,历史上不是一次二次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在以前的中国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农业稳,天下安。农业欠,天下乱。离开农业,行不行呢?不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纯粹的只有农业,没有工业和服务业。封建社会,农业为根本,工商业为末端,甚至是异端。只有到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才有了一点点发展,但发展的社会土壤和人类的思想土壤仍然是贫瘠的。一切仍然是农业占绝对的主导求地位。这些说明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其社会形态基本或完全属于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状态下,我们中华文明的根基主要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讲究是的各家各户小农生产,讲究的是四季轮替合时而作,讲究的是食文化、俗文化。而西方工业化进程了几百年,工业化进程奠基了西方的工业文明。农业社会的本质要求相当静止的社会和稳定的分工,工业社会的本质要求永远的创新和变化。中国社会长达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发展史、沉淀史,受此影响,导致农业文明这个负面的影响,农业社会对中国各个社会层面的影响程度在世界上是最大的,对中国文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在世界上是最长和最大的。因此,在西方进入工业文明,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时候,当时我们的清王朝却还在以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不通商,不贸易,以致在短短百十年内,从原有的世界大国变成了西方列强争相瓜分侵食的西亚病夫。新中国建立几十年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工业化程度越来越强,第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中国农业社会的形态这才慢慢削弱,工业社会、服务型社会的形态这才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壮。特别是在工业税收、第三产业税收强势增加的情况下,几千年历朝历代立国之本、执政之基的农业税赋,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变的可有可无。于是,执行了几千年的农业税赋,在二十一世纪中期慢慢被取缔。农业税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不再象过去那么至关重要,由此是不是说明农业就不重要了呐?不是,绝对不是。农业税在国家财政大盘子上占的份额少了,并不说明他在中国社会的大盘上就不重要了。相反,农业问题仍然是中国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税赋对总体税收不重要了,但农业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作用、对人民群众的温饱作用、对其他产业提供基础原料的作用等方面,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忽视。不仅不能忽视,还要高度重视,任何时候都要紧绷发展农业、保障农业这根弦。为什么要这么讲?大家想想,从中国形成部落社会到直到二十世纪末叶,长达几千多年的时间,农业是否发达,人口是否足够多,都是衡量国家是否强大和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有多少人?13亿!世界有多少人?50多亿!我们的人口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大家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那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农业问题解决不好,粮食不够吃,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难能够满足我们这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的。十三亿呀,同志们!一旦农业出了问题,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想想就吓人!有哪一个国家,能满足我们的吃饭需要?美国?不行!日本?不行!加拿大?不行!俄罗斯?不行!印度?不行!南非、印度,那更不行了!其他国家指望不上,也不敢指望,怎么办?那就是我们要始终如一的重视农业,始终如一的发展农业,牢牢把握住农业是中国的根本这个思想不放松,划定中国有限耕地的最后红线,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条件。可能有领导同志会说,我们省、我们市、我们县基本实现工业化了,我们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重视不重视无所谓,不影响全国的大局。我要明确告诉同志们,这个想法也是要不得的。你一个省也好,你一个市也好,你一个县也好,你的耕地面积是全国耕地面积中的一部分,如果真是一个地方有这种想法也许可以,但我们发达地区不是一个省二个省,更不是一个县两个县,如果有一些省市县是这种想法,问题也是很严重的。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对工业的热情远远大于对农业的热情,个别地方的领导同志对农业问题开始忽视,千方百计上项目抓工业,对农业却是放鸟归山任其发展。今天我在这里要着重强调无论你工业多么发达,无论你第三产业多么发达,你的耕地都要给我好好利用起来,你的耕地面积都要给我好好保护,给你划定的耕地面积保护红线都要给我好好看管。曾经有经济学家说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是市场经济时代,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欠收,可通过市场交换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告诉他,这个想法听着是可行的,实际是不行的。市场交换也不是什么都可以交换,什么都可以互通有无。关乎国家的根本,关乎稳定的根本,关乎科技的根本,关乎国家安全的根本,关乎综合竞争力的根本,这些都不是可以通过市场,不可能通过交换来实现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不能有市场,不能有交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绝不能指望把我们的根本性的东西寄托在别的国家手里。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不只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把国之根本寄托在别人的手上,他的脊梁就硬不起来,也挺不起来。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吧,他总是把高科技、高新技术对他国封锁。还通过一个国内法来限制高科技在国际间的贸易。友好国家、战略盟国,他卖80%的技术,一般往来国家,他卖60%的技术,对敌对国家则实行永久封锁。对高新技术是这样,对关乎国计民生的粮食,他也是这样。所以,我们的农业永远都不要想万一不够吃不够用,我们可以靠进口来解决。进口是可以的,但只能是补充,而不能是主流。交换是可以的,但只能是多余的非根本性的产品,而不是根本性的产品。
我今天在这里再阐释一个观点,什么观点呐?粮食是战略武器的观点,也就是说粮食也能引发战争,粮食也能作为战争的一种手段!过去引发战争的因素,一个是土地,一个是主权,一个是个人恩怨,一个是女人。后来,领导权也成了战争的因素,为了争夺领导权也发生战争。再后来,又出现了贸易战、资源战、货币战。现在呐,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战争因素或战争武器。那是什么?就是粮食!在一个国内,粮食满足不了群众的吃饭需要,群众就会有意见,就会闹事,那么放在国与国之间,就有可能发生粮食战争。有人可能认为这是耸人听闻,其实根本不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先前已经工业化的国家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现在新兴国家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地球上空的臭氧黑洞越来越大,地球越来越暖和,地质灾害、生态灾害越来越频繁,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绝少、欠收的事明显多于以前。有些国家已经出现因粮食供应出现问题而发生了骚乱。友好国家,可以进口,不友好的国家,想让你陷于混乱的国家,敌对国家,会让你进口吗?就算会,也会给你很高的价格,从中渔利,或者在卖给你的时候给你提出地一些苛刻条件。无形中,粮食就成了一个国家拿捏、驱使、奴役另一个国家的武器。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粮食战争,粮食是不是也可以成为斗争的武器?
因此,一句话,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千万不可忽视,耕地是农业的根本,千万不可破坏,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助跑器,千万要重视,效益是农民的兴奋点,千万要保护好!
此外领导人对农民、对农村工作也做了重要的讲话。
领导人的一席话,很快通过电波、电视、报纸、网络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
粮食战争成为货币战争之后又一个最火的词汇。
一些国家的通讯社纷纷猜测领导人讲话的背景、现实意义和战略意图。
省委书记马三省对领导人的指示非常重视,在领导人离开希望省的第二天,召开全省省市县三级干部会议,传达领导人到希望省调研考察三农工作的指示精神。
马三省结合领导人的讲话,对全省的农业生产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和安排。
安康市委书记赵改运在会后对金毛说道:“领导人讲的好啊,把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讲活了,讲透了,让你想不重视都很困难。领导人站的高度确实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高度。当时在座谈会上,听领导人讲话,总感觉他就是在讲我们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