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行到第三天,各家媒体的立足点开始显现,虽然在为谁服务上都是一样的,但报道的重点截然不同。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以金毛提拔为切入点,侧重于正面引导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讨,主要观点有三个。
一个是提倡量才使用,不拘一格。不管年轻大小,不管文凭高低,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有德就要破格提拔使用。文章大多引用了老一辈的革命经历,特别是某领导在提倡干部年轻化时,说自己29岁当秘书长的例子,让人振奋,发人深省。
一个是建议完善提名推荐考察机制,让更多的人才可以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才可以脱颖而出,同时通过完善的机制把一些跑买要的官员拒之门外。
一个是建议扶上马,送一程,同时要加强监督。
而各类中小媒体则不然,他们在不违背新闻宣传宗旨的基础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口味和关注点,独自选题,独辟溪径,语不惊人文不休,惟恐人们兴奋不起来。
《百姓视点》报道的内容就很独特,他从金毛小时候的一件事说开去,透视金毛人生成功的必然性。
《百姓视点》报道,金毛高中时期,思想就非常活跃,常常在学习之余和女同学杨娜商量怎么才能让农村的家人富裕起来,具有强烈的改造现实的愿望。
正是在这种天生的创富思想支配下,金毛和杨娜在学习之余开始了伟大的实践。
一次到农村上实践课中,金毛向蚕农要了一些蚕娃娃,有了蚕娃娃正好可以试验一下自己的理论,积累一些勤劳致富的经验。
上课前,金毛带着美女同学杨娜到校外找桑叶,专拣嫩的摘,趁人不注意放三五片给蚕吃。下课,趁人不注意再打开看看,再放三五片桑叶。蚕吃的特快,吃的声音都能让人听到,在金毛听来那沙沙的声音比音乐还美妙,白细柔嫩的身段比班上的少女还吸引人。
一次,金毛和杨娜找桑叶来到一家烟叶收购站,桑树很细很高,上面还结了许多殷红的果实。金毛爬了上去,边吃边摘,搞的一脸果汁色。让“同伙”笑了半天,同伙嫌金毛吃后摘下来扔给他的太少,自己爬上去,一会也是吃的满脸果汁色,最后竟然掉了下来。这下两人,都笑成了大花脸。两人一脸紫红色,活象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
几个月后,收获的季节到了。蚕开始吐丝了,吃的越来越少。不明就里的金毛开始揪心,第一次试验难道要以失败告终?金毛哪知道蚕不吃东西是到了吐丝的时候啊。
“蚕房”里开始出现了雾,那雾开始细微的看不清,若有若无,慢慢越来越多,变成了白纱帐。再后来,亲爱的蚕也看不见了,代之而出的是洁白的透亮的蚕茧。
幸福也象那洁白的蚕茧一象在金毛的心中由少到多,渐渐弥漫,激动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流了下来,成功了!
共同做成功一件事,对人的友谊会起到促进作用。养蚕成功,与金毛和杨娜经常偷偷到野外寻找桑叶密不可分,在这些接触中俩人的心越来越近,两颗已经成熟的少男少女已经对性产生了无比的好奇。
《百姓视点》也不忘写上浪漫的一笔,报报道说金毛在试验的过程也收获了杨娜的芳心。有一天,两人偷偷跑到一块桑地,浓密的桑树密不透风,摘着摘着,俩人突然拥抱在一起,自然地吻了起来,从没有动手抚摸过女性**的金毛,第一次把手伸进了杨娜溥溥的内衣。第一次触摸女性的**,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两性生活的新跨越。
《百姓视点》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探讨金毛人生成功的必然,最后认为金毛是一个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并能得到美女支持的优秀青年,报道的既独特,又不乏感情世界的另类描写。
金毛看过,自己嘿嘿地笑了,真有意思。
************************************
下面,作者持续码媒体的内容,让大家见识一下媒体的厉害。
求票,求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