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永乐大帝的遗言(三合一)
“确实没有那样顺利,毕竟汉王朱高煦,对于皇位一直念念不忘,不可能这样轻易服软。”
韩成整理一下思路,望着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闻言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点点头。
他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
老四一直在逗几个儿子玩,但这样做,真的算起来也是很危险的。
尤其是等到老四去世,无力再掌控局面时,很容就会闹出乱子。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六十五岁的永乐帝,在第五次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
病逝的地点在榆木川……”
韩成的这一句话,就将朱元璋给干沉默了。
哪怕是朱元璋在此之前,就从韩成口中知道来了,老四活了六十五岁。
永乐十九年冬,永乐帝又要大举远征沙漠。
可现在,听到韩成说老四去世,心里还是老大不舒服。
老四这种帝王,在临终时留下的遗言,不用多想,肯定非常重要。
哪里想到,他留下的遗言竟然是这?
不然当初永乐帝也不会给朱高煦画世子多疾,汝当勉力之的饼了。”
尤其是大明宝钞,贬值贬的太过于厉害。
在这个时候,还真的有极大可能会闹出不小的乱子。
皇帝去世的时候不在京中,这极为危险,一个弄不好就会引发大灾难。
韩成看了一眼朱元璋,朱元璋摇摇头,表示的自己没事,能承受的住,示意韩成继续。
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在里面可谓是功不可没。
总旗王瑜的姻亲高以正,在为孟贤策划阴谋后,将事情告诉了王瑜。
说是汉王勾结赵王准备谋反。
这确实让人难受。
进入京城之后,朱高炽并没有对他赶尽杀绝,相反还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
“那朱高煦呢?这家伙这个时候在做什么的?”
在这等特殊时刻,就造成了一个致命的危机。
王瑜立刻上告朱棣。
这听起来,有些不太符合这家伙的行事风格啊。
当时永乐帝,当面质问朱高燧:“你做的吗?”
不愧是能让老四做征北将军的人。
“不是,是……他在这个行动开始之前,去世了……”
但他仍不愿前往,很不情愿的说:“我有何罪?置我瘠土”!
永乐帝下诏催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
竟然是没有迁都成功?!!
朱元璋闻言顿时愣住。
这个时候,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在永乐帝面前极力为他请求。
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
而王瑜则升为辽海卫千户。
总体来说的话,就是朱高炽登基之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不是陛下,谁怀念从前了?不是你让我说永乐帝的遗言吗?
我说的就是永乐帝的遗言啊!”
朱元璋是真的想不明白。
若非是没有老四在后来,所安排的那些事情,依旧让其掌握强大的军权。
令朱高燧直接就断绝了今后参与皇位之争。
深得武勋看重。
对一些他看重的官员进行任免,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
不然的话,在后世也不会落一个‘狂妄居士’的称号。
同时,又与礼部尚书吕震,议定永乐帝丧礼的各种规格和事宜。
但夏元吉却能胜任。
朱元璋忍不住询问。
因为这个时候,等于是朱高炽,还有朱高炽朝中的诸多重臣,都是想要做这件事。
但汉王朱高煦,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根据韩成所说,去想想当时的情景,确实让人觉得有趣,有喜感。
密谋了这样长时间,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这已经称为他的执念了!
感觉得朱元璋那落在自己身上冷飕飕的目光,听着朱元璋说的话,韩成一时间有些懵。
自从这件事之后,朱高燧行为日益收敛。
朱元璋一脸懵逼的询问,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整凌乱了。
什么玩意?
韩成这是什么意思?
怎么好端端的要让夏元吉爱他?
夏元吉是谁?
这小子都跟自己家闺女定亲了,现在竟然还当着自己的面说,夏元吉爱他?
他这是想要干嘛?
看着那忽然说了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之后,然后就闭口不言的韩成,朱元璋先是迷茫,再然后眼睛就立了起来,变得如同刀锋一般。
永乐十三年,汉王朱高煦被永乐帝,改封到青州。
说完之后,朱元璋又觉得不对。
“啥?!!”
他削去朱高煦的两护卫,并将他的一些亲信诛杀。
朱元璋听了韩成这一番诉说之后,这才算明白夏元吉是一个什么存在。
横跨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
不过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皇帝的朱高炽的操作来了。
准备硬闯。
况且您圣体欠安,还需要调养。
也忽然间有些理解,老四为什么会在临终前,说上这样一句,听起来有些没头没脑的话了。
老四临终别的啥都没说,就来了这样一句,这是啥意思?
“夏元吉是大明的五朝重臣,算起来,从洪武二十几年的时候就开始当官了。
洪熙元年四月,朱高炽定北京所有官府部门为行在。
驻扎在京师的士卒,多老弱,人数也少。
“确实没有当上多长时间的皇帝,十个月就去世了。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老四不还有一个三儿子吗?他这个时候,没有什么动静吗?”
不仅如此,还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
“这个啊?这主要是出自于后世,所拍摄的一部影视作品。
随后又将大理寺丞,邹师颜也关押起来。
四日,朱高炽就遣书,令随征的宁阳侯陈懋、阳武侯薛禄,率领原随驾精壮马队,一路疾驰回京。
“倒还真的留有别的遗言。”
对于这一决定,很是支持。
一大重要原因,还是永乐帝还在的时候,就将很多的事情给做好了。
不过,准确的来说不是没有动静,而是提前有了一些动静。”
因为这个时候,他已设南京守备,并派他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
“咱让你说老四的遗言,你在这里说什么夏元吉爱你,你这是几个意思?
夏元吉是你在后世的心上人?你当着咱的面,在这里怀念从前,给心上人告白呢?”
“这……夏元吉是谁?莫非是老四后来又娶的?临终的时候还念念不忘?”
朱元璋有些担忧的询问。
“朱高炽本领确实不小,但他能做到这些,却也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本领大。
“提前有了动静?”朱元璋闻言有些好奇。
而夏元吉也确实非常有才能。
哪怕是朱元璋知道朱高炽自幼身体不好,可这个时候,也依然被韩成说出来的这个消息,给整的脑瓜子嗡嗡作响。
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
在得知了那夏元吉的身份之后,朱元璋觉得更加的混乱了。
虽然如此,也并没有因此就彻底的放过朱高煦。
在朱元璋看来,老四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很符合他口味的。
对他很是信任。
看来,老四对于各种事情都有考虑,他真的已经是以为非常合格的帝王。
他立即命令夏原吉,出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
这些政策,听起来确实让人觉得有些不爽,但结合着当时大明的财政情况来看的话,大明也确实有些无力再一直支撑着往外打了,需要一些休养生息……”
这小子,有些飘啊!
命夏原吉与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人一起讨论相关事宜。
听了韩成这样说,朱元璋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这事情的始末。
“这么说,咱大明的京城又变成应天了?”
这样算起来的话,这家伙岂不是要活到七老八十?
“那……朱高炽上位期间呢?都做出了多少的值得称道的事?”
三者相加起到的结果就是,一直到太子朱高炽,都已经成功继承皇位,并对外公开永乐帝去世的消息之后,汉王朱高煦才知道他爹已经没了。
兄弟二人相处一番之后,又命令其归藩乐安。
在陛下的洪武朝,此人就颇为受重用,在户部崭露头角。
朱元璋显得多少有些迫不及待。
如此向朱元璋说完,韩成倒是忽然间想起,朱棣家的老三,这个时候已经出生了。
“朱高燧虽平日里行事嚣张,但其实内里还是挺有分寸的。
多年的帝王生涯,早就将他给锻炼出来了。
望着那守卫说了一句:今晚我没来过,就一路匆匆的走了。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初二,皇太子朱高炽,召见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荣、杨士奇等心腹之人,讨论布防事宜。
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缓和了内部的矛盾。
准备将他废为庶人。
经过了一番反复的权衡之后,朱高煦还是选择了奉诏入京城。
绝对不会再采取什么行动。
反正从结果上来看,这一次的事情,影响意义深远。
正在那里,以未来老丈人身份警告要拱自己家白菜的臭小子的朱元璋,闻言瞬间就觉得脑子嗡的一声响,被干懵了。
方宾因此而惧而自杀。
事情发生之后,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秘不发丧,令军中一切如常,对外隐瞒消息。
仁宗皇帝,和宣德皇帝二人统治的时候,被称之为仁宣之治。
寿宁宫里,随着韩成的声音落下,朱元璋提起的心也放了下来。
据说,此举也是夏原吉和其他高级官员,作为把资源从北方边境之中,转移出来的一个重要举措。
朱元璋的声音很是不善。
所以就开始采用诸多手段,开始恢复生产,对大明的国策进行调整。
还停派,去云南和交趾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商议的结果就是不宜出兵。
皇太子朱高炽,极力为朱高燧辩解,说这是下人所为,朱高燧一定不知道。
“是此番迁都没有成功。”
朱元璋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消除掉老四留下来的隐患,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更为坚实的大明,成为大明极为重要的一环。
除非老四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否则没有任何人,能在这件事情上阻拦他。
并紧急加强京师的防务。
朱高炽没有好那样拿捏他。
毕竟他这么多年皇太子,可不是白当的,国也不是白监的。
今后自己若是有机会了,倒是可以教教这孩子说狂妄二字。
永乐二十一年五月,永乐帝就生了一次病,且病的还不轻。
啥?!
为了保卫京师安全,防止会有人在此时趁机作乱。
“这到底是咋回事?莫非是最后关头,朱高炽突然又改变了念头?”
不过联想一下,大汉时期汉武帝一直向外打,到了后来大汉自身钱财问题,也变得困难的事情之后,倒也勉强能够接受朱高炽这样做。
“那……咱大明这是又一次陷入到了战乱里?”
迁都之行,正在他的主导下迅速进行……”
朱元璋思维挺跳脱,上一刻还在说着狂妄居士的事,下一刻就又将话题转移到朱棣身上了。
听到朱元璋这样一问,韩成倒是想起来了。
永乐十五年三月,永乐帝将朱高煦徙封乐安州,并命他即日起程。
然后那看守的将领,对朱高燧说:有旨意。
锻炼出来了一身的本领。
结果吴中进去所说的,也和方宾一样。
可哪能想到,这才不过是短短十个月的时间,他就去世了!
这……
但这些人造反的事情,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说是老四得病之后,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考虑儿子们今后会搞事情,专门设计弄出来,用来使劲敲打朱高燧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你之前不是说了,自老四迁都之后,我大明就开启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时代吗?
这样来看的话,等于说是朱高炽此番迁都没有成功,又或者是后面的皇帝,再次将都城给迁回到了北平?”
于是,他就又将夏原吉召来问边防储备情况。
逗傻子玩归逗傻子玩,又岂能一直不停的逗下去?
有些事情终究还是要安排的。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永乐帝所想要听到的。
赵王朱高燧,准备以察看火药库为名,准备一举占据火药库这一战略要地。
又因为老四的一些操作,导致他身边汇集的力量不小。
与此同时,杨荣与太监海寿,紧急进京,前去见皇太子朱高炽,将这些事情告知皇太子。
韩成道:“确实没有动静。
搜查出了伪诏,孟贤等人伏诛。
什么玩意?!
“没有。”
整体来看,这朱高炽能力还很可以的,他还指望着朱高炽能如同鞑子皇子里面的那个雍正一样,好好的搞好内政,为大明积蓄力量。
“这样看来,朱高炽本事不小啊!”
虽是影视杜撰,但因为生动形象,所以传唱度一下子就起来了。”
还好!!
他最为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朱高炽他们,并没有因为继承皇位的事情,兄弟阋墙,同室操戈。
也对啊!老四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藩王的危害他比谁都清楚。
另外一方面,太子朱高炽确实很有一手,朝中亲信特别多。
这一方面是因为,永乐帝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逐步的削弱朱高煦的权柄,并铲除,瓦解他的心腹之人。
出声大喝:‘狂妄!!’
来了一个二世而亡。
依照朱高煦此人的表现,想要他老老实实的,只怕并不容易。
结果,这样多都被朱高炽给停了。
结果,却被看守的将领阻拦,不让他进去。
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上奏,永乐帝就先召见方宾。
这项费用大大地增加了大明东南的负担,也使各朝廷部门难以应付。
那时候,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钦天监王射成,及内侍杨庆的养子伪造遗诏,准备毒死永乐帝。
“这……这是老四的遗言?这是啥玩意啊!
咋驴唇不对马嘴的?”
听韩成说了,朱高炽做的事情之后,朱元璋也是有些郁闷。
如此平平无奇的一招,却一下子就将压力,给到了朱高煦的身上。
后面永乐帝登基,在永乐元年就将其任命为户部尚书。
有理有据的,很有章法,没有因为老四的突然离去,就乱了手脚。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加上灾荒不断发生,现在可以用内外交困来形容了。
而仁宗皇帝又是一个比较宽厚的性子,一直都在处理内政,对于内政很是了解。
到了这个时候,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是皇太子的。
“汉王自然不老实,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皇位。
此外,他长期在南京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
事情一旦做成,他们就是妥妥的从龙之功!
不过,事情还是败露了。
因为才被敲打过,所以朱高煦这次不敢再反抗拖延,只得就藩。
觉得这夏元吉在这件事情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着永乐帝这样一个,喜欢当甩手掌柜的爹,还有非常不省心的汉王,赵王,朱高炽早就被迫卷了起来。
永乐帝时期,一次次的大动作,说实话已经透支了不少大明的国力。
听到韩成这样的说,朱元璋点了点头。
“那狂妄居士是怎么回事?你们后人为何会这样称呼朱高燧?”
而那个时候,因为永乐帝才迁都不到五年的时间,所以很多朝臣对于南京还是很怀念的。
紧急增加京城力量,稳住内部局面。
朱高燧顿时就怒了。
再加上永乐帝留下的遗诏,确认他的天子位置。
这些都是他想要迁回南京的原因。
本就不开心的他,就变得更加不开心了。
老四这是在临终的时候,有些后悔了,也知道夏元吉当初给他的那些意见,是真的为他好,是在为他考虑……
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里,就遣心腹入京,伺机叛乱。
半个月后,他又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陛下你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
“有,那就是洪熙元年的时候,他准备将都城迁回南京。
很难说,这不是老四在为今后的事情铺路。
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花费巨大。
这是朱高炽信得过的人。
这好好的人,咋说去世就去世了?!
“这…他也没有当上多长时间的皇帝吧?咋就去世了?”
“永乐帝病重前,发下遗诏,将帝位传于皇太子朱高炽,
原来是这样!
听了韩成的这一番解释,朱元璋算是明白,朱高燧为何会被称之为狂妄居士了。
此时,稳住局势是朱高炽的首要任务。
他不喜欢北平,觉得这里太过于靠北了,距离域外蛮族太近,他对于北伐也没有多大兴趣。
但汉王哪里会听?
依然在为这方面做努力。
朱元璋有些凌乱。
朱元璋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望着韩成追问。
“咱告诉你,你既然来到了这里,还跟咱闺女定下了婚约,那心里就只能有咱闺女,别的任何人都不能有!”
维持北方京城的费用,也花费不菲。
整体而言,就是从他开始,改大明积极向外的政策,转为保守。
并废掉太子朱高炽,立赵王朱高燧为帝。
然后接着召见吴中。
“还有吗?”
朱元璋更加倾向于是今后,又有别的皇帝将都城给迁回了北平。
方宾极力说,兴兵的费用不足,永乐帝听了很不高兴。
同时赐朱高炽玉押曰:“人主中正”。
于是就将刚出去不久的夏原吉召回,关进内官监。
朱元璋的眼睛瞪的老大。
但是他到了封地后,并不老实,心中怨念加剧,更加着急地策划谋反。
建文帝的时候,因为在外面任官,所以对于靖难之役没有怎么掺和。
在加上那众多朝臣,此时也不愿意再往外打了。
令其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之中。
至于去世的原因,是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更何况大明此时,还有一个一直对皇位不死心的汉王在,可以说留下来的危机是真小!
“没有了,据历史记载,永乐帝在说了这样一句话之后,就没有了声息。”
“不是,夏元吉为永乐时期的户部尚书。”
什么情况这是?
莫非真的是关键时候,老四揭棺而起,阻止了这次行动?
永乐帝去世,对于汉王来说,是一个天赐的好机会
于是就又抄夏原吉的家,除了赐给他的钞币外,其余全部没收……”
还好!
永乐帝怒气显然不少。
这个时候,简直是他遇到的天大机会。”
当年十月,仁宗皇帝又封朱高煦的嫡子朱瞻坦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
“没有?”朱元璋闻言,有些惊讶又带着一些惊喜。
不论如何说,老四都是他的儿子。
减少了诸多麻烦。
他还采纳了夏原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
皇太子朱高炽,得到一些风声,曾经多次致书劝诫,让朱高煦老实,不要胡乱行事。
永乐十四年十月,永乐帝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勃然大怒,对其痛斥,剥夺冠服,将其囚禁在西华门内。
这不可能吧?
真要是能这样的话,他早在朱允炆做出一系列混账事的时候,就这样做了,废了朱允炆这孙子!
“还有没有别的事?”
他这个时候,最担心的是朱高煦这孙子胡乱来。
他虽然比较宽仁,但在很多事情上,都很有自己的主见。
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不好坐,是个受气包,各种事情千头万绪,一般人根本玩不转。
感到庆幸的同时也有些恍然,觉得自己之前,多少还是有些小瞧了的老四。
关这人的理由,是他曾代理户部事。
原本以为老四这样人,在临终的时候,必有高论。
一直到皇太孙朱瞻基,迎接到永乐帝遗体回来,方公开发丧……”
而朱高炽自他登基时起,显然也这方面的意思。
国内情况比较严重。
韩成说出了夏元吉的真正身份。
在这上面,朱高炽做的很不错。
“夏元吉爱我。”
直接下诏让朱高煦回京城。
产生翻天覆地般的影响。
韩成口中说出来的这句突然去世,是真的令他意想不到。
永乐帝越想越气,觉得这些他所倚重的重臣,根本不理解他一次次执着北征的用心良苦。
“什么遗言?”
比如始皇帝东巡途中病逝,导致本该坐上皇位的公子扶苏死亡,秦二世胡亥登基,直接把大秦弄得稀烂。
夏原吉的回答是: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了十分之八九。
还是那种登基之后,把很多事情,都给做的非常优秀,极为符合他心意的儿子。
朱高炽得知后消息,心中大惊,为之悲痛的同时,也立即派他儿子朱瞻基,出京代替他迎丧。
从韩成之前的讲述之中,他知道了这朱高煦有多能打。
“永乐大帝的永乐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永乐盛世。
随后,又击杀兵马指挥,僭用御用车马器物。
夏元吉担任户部尚书的时候,永乐帝干了好多大事,比如征伐安南,修永乐大典,五次亲自御驾亲征,营建北平都城并迁都……
在得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朱高煦的心情有多复杂,可想而知。
同时命太监王贵通,率下番官军赴南京,镇守南京宫中诸事……
“奥,对了,老四临终,除了留下遗嘱,令皇太子登基之外,还有没有留下其余的东西?”
由于永乐帝北征的缘故,军队精锐都随其行动。
不过这夏元吉倒是挺能活的,竟然是五朝重臣!
当时南京地区,有地震发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打消这个念头。
永乐帝更加不开心
这和他所想有很大不同。
朱高炽成为太子已经多年,更是多次监国,对于各种事情很熟悉。
但这个机会,他并没有抓住。
也知道朱高炽登基之时,就是老四去世的时候。
沉默了一阵儿之后,朱元璋望着韩成再次询问。
再然后孟贤就被逮捕了。
陛下要是真的想要远征,就请遣将出征,陛下自己千万不能再御驾亲征了。
对于其余人来说,在这种木已成舟的情况下,就算是心中有再多的不甘,那也只能是认命了。
沉默了一会之后,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想起了朱高燧。
八月五日,又命附马都尉沐昕,掌南京后军都督府事。
让大明再次陷入到战争之中的可能性很大。
前一刻还嚣张跋扈至极的朱高燧,瞬间就怂了。
声调瞬间都低下来了。
永乐帝去世,太子登基这事情里,他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朱高燧瑟瑟发抖,吓得说不出话。
他立即采取一系列行动。
纵然是朱元璋这样的存在,一时间都被朱棣说出来的遗言,给整不会了。
才十个月就去世了?!
才十个月就去世了?!!
当真是天不佑大明啊!
寿宁宫的偏殿里,再一次的陷入到了沉默中。
“按照韩成你的说法,这个时候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朱高炽突然去世,汉王朱高煦还在,这等情况下,只怕朱高煦会忍不住出手吧?”
沉默了一阵儿之后,朱元璋声音有些疲惫的向韩成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