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样,夏侯伯在工作上对我们还是很热心的。在讨论方案时,他特别强调了董事长个人对这个方案的喜好,提醒我们只有满足了董事长的要求才能让这个方案顺利通过。
做这行的朋友都知道,在方案设计阶段就怕甲方的头脑多,头脑一多意见就不会少。无论你方案本身做得怎么样,总不可能让所有的领导都满意。所以,设计师就只好根据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行一轮轮的修改、调整。改到最后,内功差的设计师几乎会神经错乱崩溃掉。这样不断地调整所带来的直接后果除了重复劳动、增加费用外,还会让甲方觉得设计公司的实力不行。因此,很多时候,设计师都会想方设法地跟最高领导沟通,不愿经过中间那些啥都不懂只会充专家的领导。
有了夏侯伯这样的提醒,我们工作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减少重复劳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夏侯伯跟我们交流的时候,语速舒缓,眼神和蔼,态度温和,内容专业,神态举止完全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以至于在告辞的时候,我脱口而出来了一句:“夏老师,谢谢您。”
“哈哈,还是别称呼我夏老师,喊我夏总好了,我觉得这个称呼既能起到甄别身份的作用,又能把职务表现出来,很好。”夏侯伯微笑着,缓缓地说。
看来我的判断还是没错,这位的确爱慕虚荣。在当今社会,别说一个副总,就连总经理、老板都是满街乱窜,谁还会把一个副总放在眼里呢?
行,管他呢,不管夏总也好还是夏老师也好,在我眼里没什么不一样,都是甲方,都是客户。
回到公司后,宋头领喊我去他的办公室。
中秋节快到了,集团公司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采购十几万元的超市购物券用来给客户送礼。房地产公司送给自己的主管部门(比如规划局、建设局、国土局等等)、银行,工程公司就送给自己的客户和准客户以及那些监理人员、审计人员、招标代理公司等等。总之,送的都是公司有求于对方的那些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
中国社会很可爱,民间智慧深不可测。直接送钱不是犯法吗?送烟、酒、礼品什么的又太显眼,那好,咱就送一沓沓的超市购物券,或者一张小小的商场购物卡,既安全又隐蔽,乙方送得方便,甲方收得满意。
一年两节甚至是三节,中秋、春节和端午,送礼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就是一个意思,量不大,表示公司还惦记着他们。这好比是拜观音,不必每日三炷香,但逢年过节,那香和供品可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你就是泡在苦水里,观音姐姐也不会把圣水滴一滴到你的头上。心不诚嘛!那些花钱烧香的人观音姐姐都照顾不过来呢,何况你还一毛不拔呀?不是钱的问题,态度问题使然!
宋头领要我统计一下市场部需要送礼的人员名单,并做好归类。所谓归类就是按客户级别或者作用不同,将客户分成A类、B类、C类。按照集团的规定,A类客户一千八,B类客户一千二,C类客户八百。
我酝酿了一下,然后列了一串名单给宋头领,宋头领浏览一遍后,指着名单上的刘表和夏侯伯问道:“刘表可以送,但这个夏侯伯有必要送吗?”
“我觉得有必要送,他是副总,负责工程技术,而且通过今天的接触,我觉得他在公司里的地位不低。我是想,这个项目快动了,而我现在只认识刘表一个人,如果我们通过中秋送礼能把跟夏侯伯的关系再深入一下,可能对我们后面的运作多少会有帮助。”
宋头领听了我的话后,眉头先是皱了皱,接着说:“这样吧,不用按A类标准送,按C类标准吧。”说完,宋头领就拿笔在名单上画了几下。
唉,看到宋头领的这个举动,我心里是一阵失落。像关羽,他是个体老板,一次性就能给客户送个万儿八千的,甚至更多,豪爽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投入怎么可能没有大的回报呢?别说送客户,我仅仅帮他联系挂靠我们公司做工程,平日里帮他投投标、签签合同什么的,他也都对我有表示。就在前两天,他打电话把我喊到公司楼下,在他车里,他硬是塞给我一个硬纸袋,说是一点小意思,务必让我笑纳。我拿回办公室悄悄打开看了一眼,里面装的是两条“苏烟”,两瓶五粮液,价值人民币两千多元,按我们公司的划分,绝对是一个A+的标准。
公司这么小气,不仅自己公司的员工觉得不满意,就连外人都能瞧得真真切切。钟山狼以前曾跟我说过我们公司有两大顽疾:一是公司在对市场开拓工作的支持上,出手小气,让经营部的员工在外缩手缩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市场开发工作;二是工程施工质量总不能对市场开拓有实质性的支持。这也是事实,跟我们合作过的一些甲方对工程不满意,直接导致一些项目我们只能做一期,轮到二期就没我们什么事了。妈的,真是不得不佩服这王八蛋的眼光。
从郭芙蓉那里拿到购物券后,我私自调剂了一下,从刘表的一千八里面拿出了两百装到夏侯伯的信封里。不管怎么样,凑成整数,看起来也体面些。
购物券很顺利地送到各自手里。这很正常,在这个时间段,每个乙方都会这么送,每个甲方也都会这么收。约定俗成,大家心照不宣。
礼到情谊到,购物券送出去之后,我心里有了底。能收就说明愿意帮忙,既然能收购物券就能收钱,既然能收一千就能收一万。这几张购物券足以让我跟对方的关系深入到另一个深度。道理很简单,钱是裸的,能裸地坦诚相见,工作自然就容易往下推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