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三斗汉
作者:怪大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40

(bxzw.com) 咳咳,自从上次老子开始研究穿越前和穿越后社会历史、人民生活、风俗文化之后,一个大胆的、全新的、充满创意的想法逐渐在袁某人的大脑中形成,老子要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基础,全面比较古今社会的异同,将社会学人类学鬼怪学以及乱七八糟这个那个学全部整合在一起,构建老子穿越后学术世界的牢固基石。bxzw.com

恩,无论如何,至少要申请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啥的,不捞它个百八十万的誓不罢休……

(众:切!说到最后还不是最后一句话最为重要……你们这帮子砖家叫兽,不用看都知道的透透的。强烈BS你……)

嘿嘿,这也是为了国家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嘛,为祖国做贡献谁不愿意呀?谁不愿意呀?是中国人就去添砖加瓦,你哪怕添油加醋,那也至少表明了一种“顶”的态度不是?

(怪大:反正你自己的小金库也在添砖加瓦……老子还看不透你的本质?)

恩恩,怪大你看出来就看出来了呗,表在这儿瞎显摆嘛,你不知道干我们这一行的,公众形象和公信力是比较重要的么?每一个砖家叫兽都应该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你不知道么?

(众、某A:都“砖家叫兽”了,还要什么公信力,还要什么公众形象?招摇撞骗哗众取宠为虎作伥无中生有搬弄是非愚弄大众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表面道貌岸然满肚男盗女娼,哪个不是你们这帮砖家叫兽干的事情?)

K!不说这个了,好话坏话全让你们说了,老子再怎么砖家叫兽也是人民的儿子,也是一个爱吃烧烤爱喝啤酒的人,一个纯粹的爷们儿!废话少说,今天本爷们儿就来说说一个牛人在古典社会环境下的悲惨生活。bxzw.com

恩,你猜对了,今天说的牛人就是俗称“三斗汉”的那个家伙。

三斗汉,祖籍广东,三代贫农,根正苗红,一无是处,只有一个最大的NB之处:这人一顿饭能吃三斗粟米,所以大家都叫他“史上最能持的NB南”,简称“三斗汉”。

话说这位三斗汉兄,身长是一丈,腰围也是一丈,是个相当高大粗壮的家伙……恩,这么说可能不少人没什么感触,要说这一丈,虽然不是三米,但也两米多了,话说至圣先师孔子孔大大身高貌似是九尺六寸,已经相当于姚明的身高了,那还是按照汉尺的标准,要按清尺,一丈足足有三米多高呢。

好,也许这个一丈有点夸张,我们就按他有姚明那么高,但你一定要把两个姚明叠起来才能达到三斗汉的标准,因为这家伙相当粗壮呢,并不是高高的瘦弱麻杆。

并且三斗汉同学也不像姚明那样帅气,这厮长得十分纯爷们,满脸黑硬的胡子,长得也非常黑,乍一看好像在山西挖过煤一样,其实按照我老人家的考证,这厮从来没去过山西。bxzw.com

我们知道,“我大清”时候的社会状况可不像现在,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只要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总能找到自己出名的途径,就连S形pose都能红遍大江南北,更何况真正的特异之处呢?

因为“我大清”时候信息不发达,人民还不能利用信息来为自己牟利,促进GDP的增长,所以我们可怜的、生错了年代的三斗汉同学只好变身为巨大乞丐,整天在市场上乞食度日,而他整天要到的粮食不过能维持饿不死罢了,一点也没有现代乞丐要钱不要吃、人前低三下四、人后黄金万两的风光。

话说三斗汉同学倒也不是整天白吃,而是借了乞讨的东风,整天四处游历。有一天,三斗汉同学到惠州去,正好路过惠州提督的军门外,当时一下子心血来潮,就把军门外的两个石狮子顺手给提走了。

于是大家都非常惊讶于三斗汉同学的NB,提督大人也感觉非常新奇,于是就召他进见。

我们的三斗汉同学就顺手又把两个石狮子给提回来了。顿时把提督大人惊地大吃一斤,喜得合不拢嘴。

你道为何?原来那时候是冷兵器时代,大部分的战斗还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非常需要像三斗汉同学这么NB的力气。

为了验证三斗汉同学力气的真假,同时也测试他力量的极限,提督大人就命人找了五头牛,让它们在前面拉一个巨大的横木,而三斗汉同学在后面用手挽住横木,和五头牛对抗,结果无论怎么鞭打牛只,无论那五头牛怎么奋力向前,都无法从三斗汉同学的手里往前拉动分毫。

(怪大:R!这要是把三斗汉和牛对抗的视频放到Youtube上,得换来多少的点击量啊?)

说的就是这个嘛,要是放到现在,不但Youtube,那什么摔跤举重铁饼篮球铅球之类的体育项目早就找到三斗汉了,三斗汉估计也不会再叫三斗汉了,肯定会红遍整个世界的。

唉,可惜呀,人世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生错年代,而我们的三斗汉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提督大人给了他机会,赏给他马粮吃,并且破格让他从军入伍,甚至军粮都比别的士兵多上一倍,以便让他学好武艺为朝廷效力,但无奈,这厮好像天生就没有“我大清”时代的命。因为太过高大笨重,三斗汉同学无法骑马,因为身体属性太过粗豪,爷们儿纯的太厉害,也无法练好弓箭,最终在军营中郁郁不得志而归,一个人跑到潮州游玩去了。

话说三斗汉走到潮州东门,恰逢人家在那里修著名的湘子桥,这个潮州人修了300多年,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著名的古代四大古桥之一,在“我大清”的时候还是没修好呢。

由于没有起重机等现代工程机械,所以那些修桥用的石梁都只能用人力往上抬。话说这些桥梁石都是长三丈多、横截面的两个边都在一尺五以上的巨大石条,三斗汉同学路过的时候,恰逢一大群好几十人工匠正哼哧哼哧往上抬呢,不过很可惜,虽然这批工匠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也愣是没有将石条放到预定位置。

三斗汉同学见此情形,自然见猎心喜,在一旁笑道:“这帮菜鸟,好几十个人,个个累成那个熊样,竟然连一个小小的一条也抬不上去,真是丢脸丢脸啊……”

工匠们也是粗豪的无产阶级兄弟,听了这话自然非常不爽,大家纷纷鼓噪着让三斗汉有种就自己去抬那石条。

三斗汉同学嘴角一咧,很装13地一笑,露出满嘴整齐的牙齿,摆出一个很帅的pose之后,二话不说登上脚手架,自己一个人挽着石条就给拉了上去,再去看那些工匠,早就吓得目瞪口呆屁滚尿流了,一个个呆站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每人的嘴里都能塞两个大大的茶叶蛋。

湘子桥也算是广东本地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了,桥上共有一百个桥东,而辛卯年的时候有三个倒塌了,当时潮州县委书记范书记就主动将自己的工资捐了出来当作修桥的费用,一时传为美谈。

范书记听说三斗汉非常NB,自己一个人都能顶一架起重机的工作效率了,所以专门请他将剩下的石条都给拉了上去,为此还赏给了他好几十贯钱。

三斗汉同学拿了这钱,就在潮州生活了下来,不过很不幸,由于他巨大的食量,这几十贯钱没过一个月就被他吃了个干干净净,他本人也在坐吃山空以后不知所踪,据说最后饿死在澄江云云……bxzw.co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