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十万军魂(下)
作者:纷舞妖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305

迪威将军,依然是带着美国西部牛仔式的野性与干劲战役失败后,这位三星中将,又重新规划曼德勒大会战,计划集结二十五万中国和英国军队,以曼德勒这个城市为依托,和日军主力决战。英国军队依然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依然是和敌人稍一接触就溃不成军,依然是向中国盟军提供着只会让人更加扑溯迷离的情节;中国军队依然层层布防;渡边正夫和他带领的五十六师团,在这片盟军已经失去制空权,再也无法动用侦察机进行大面积搜索的情况下,依然不动声色的隐藏在黑色迷雾之下。

而戴安澜、高吉人和周之再,这三个二百师最核心的高级军官,他们每天面对地图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们谁也没有说,但是这几位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都在对方的脸上,看到了浓浓的担忧。因为他们都明白,神秘失踪的五十六师团,就是一把说不定已经悄悄移到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这几天日本军队更是一反常态的平静,更是让戴安澜他们这几位已经心生警惕的高级军官心里,感受到了一种山雨欲来前,最可怕的平静。周之再参谋长,更是在一次夜观天色时,轻叹出了他们所有人的心声:“真是天之将明,其黑尤烈啊!”

出于优秀军人对危险的敏锐嗅觉,出于对军队和国家的绝对忠诚,最后二百师,还是向已经飞抵苗眉,指挥远征军缅甸作战的蒋介石发出了电报……小心敌人五十六师团偷袭腊戌!

腊戌不仅是远征军背后最重要的军火储藏基地和中转站,也不仅仅是缅公路的门户,更是他们这批人数高达十万的远征军。返回中国的必经之路!人数仅仅十万地远征军,在没有英国“友军”全力参战的情况下,想要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战胜敌人四个师团,几乎绝不可能,但是不管缅甸战局如何发展,只要他们能牢牢拱护住腊戌,远征军最不济也能全师撤回中国!

看到戴安澜发送过来的电报,以一国元首身份,亲临缅甸战区的蒋介石笑了。“这个安澜啊,他打起仗就会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敌人身上,算一员难得的虎将。但是过于专注局部战场,往往就会失去大局观。现在安澜能向我提出小心防守腊戌的建议,大有长进!”

事实上,蒋介石身为一位身经百战,最终一步步走到权力最巅峰,靠军队发家的元首,作为黄埔军校的开创人兼校长,他早就看出了腊戌城对远征军的重要性。并且对后方负责防守腊戌这道远征军生死命门地第六军军长甘丽初下令,必须确保腊戌安全!

同样看出事态紧急,嗅出危险味道的人,还有史迪威!

史迪威错误的估计双方实力。做出了在现实中也许根本无法实施的会战计划,这是因为中国统帅部本来就给了他“三个中国师就可以对付一个日本师团”的错误情报。评心而论,抛开因为情报错误而造成的判断错误,这位美国三星中将。绝对有着最超卓军事才能。

或者说,这位有资格成为“亚洲战区副司令”的三星上将,如果给他准确的情报。给他完全的指挥权←真的有资格打胜这场战争!

四月二十一日。日本五十六师团突然东进,攻陷乐可城。第六军五十五师这支负责防守地部队全线撤退,致使东面战区出现一个巨大缺口,史迪威接到这个消息后,看着地图只沉默了一个小时,就突然连夜驾车赶往腊戌。

史迪威带着满身的风尘赴赴,赶到第六军司令部时,军长甘丽初却并不在司令部,当史迪威在副官的带领下,找到这位军长时,看着房间里的一切,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睡,更在战场上来回奔波地史迪威,脸色一下变了。史迪威沉默了很久,才伸手指着甘丽初,道:“你可真忙啊!”

身为第六军军长,身为防守腊戌,为远征军守住生死大动脉的司令官的确很忙。但是他的忙,和在前线浴血奋战地戴安澜师长、杜聿明军长绝不相同,甘丽初现在正穿着一身舒适的睡衣,嘴里叨着一支美国进口的卷烟,忙着和几个部下打着麻将。面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地史迪威将军,看着他一片铁青地脸色,甘丽初经过片刻地惊愕后,他迅速反应过来,给坐在自己面前的几个部下略一打眼色,那些心开九窍,行军布阵也许才能平平,巴结上司察颜观色投其所好,却个个是行家里手地部下,立刻全部站起来离开了房间。

“这不是史迪威将军嘛,您要到腊戌怎么也不事先通知下官一声,招呼不周还请见谅啊!”

听着甘丽初的话,看着他那张已经扬起最“真挚”欢笑的脸,史迪威伸在半空中的那根手指,都开始哆嗦起来,“通知一声?你不要告诉我,你连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擅自撤退,丢了乐可城都不知道!”

甘丽初军长愣住了,虽然已经过了一天,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手下心腹爱将,陈勉吾在未接命令的情况,面对敌人全力猛攻,临阵怯战擅自退军,将乐可城拱手让给了敌人。如果知道的话,就算他驻守的腊城是在后方,不会受到敌人攻击,他也会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摆足忠心爱国的名将姿态,又怎么可能让史迪威看到自己穿着睡衣,和部下一起打麻将的画面?

甘丽初嘴唇蠕动了半晌,就在他的脑袋里还没有找到解释自己失职的理由的时候,史迪威已经摔门而出。

“将腊戌战略重镇交到甘丽初这样的人手里,无异把自己的脖子套到了绞索的里面,我命令立刻查办第六军甘丽初,选择真正有为者,接替其位。为正军法,枪毙临阵怯战。率领部下撤退,将我东侧战场后区,暴露在敌人面前的第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

史迪威毕竟只是美国人的三星中将,而不是中国人地←虽然态度强硬的下达了这个命令,但是这道命令传到蒋介石的手里,经过这位真正掌握远征军的最高统帅授意,被打折执行,第六军军长甘初丽受到了申斥,他本人态度诚肯的对自己进行了批评,并做出下不例的保证;至于临阵怯战。擅自撤出阵地,把城市拱手让给敌人,更给敌人东线突入,打开一扇大门的陈勉吾师长,则是被责令戴罪立功,率领部队返身去夺回失陷的乐可城!

面对这样的现状,史迪威只能连连摇头,这位充满西方冒险精神,更拥有一位战略大家眼光的三星中将,心里不由涌起了一种根本无力回天地感觉。

也就是在这一天。英国军队又一次在没有通知友军的情况下,擅自从正面战场上撤退,将中国军队的侧翼,暴露给敌人。这还不算。英国军队撤退的时候,甚至在曼德勒大桥上安装

,一旦他们引爆炸药炸毁大桥,根据史迪威将军要求近,准备打一起曼德勒会战的中国军队,就会失去后撤的通道。

面对中国军队和英国军队的举动。史迪威真的已经无话可说。在这天晚上。史迪威给美国总统写了一份报告。这位眼光不俗。更因为年龄与阅历的关系,比雷震、戴安澜、周之再、高吉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三星中将,一语就道破了缅甸战场上地利害关系:“缅甸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并没有特殊的地理价值,也没有什么必须拼死保护的宝贵资源,在这片土地上,英国人只不过有三个师防守罢了。英国人不愿意,也不会在这里和日本人拼死作战,他们实际上早就在地图上,把缅甸这块殖民地一笔勾消了,这也是英国一直不愿意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协助作战地主因。而他们最后之所以点头同意,不过是希望中国军队能够接替他们的防线,让他们可以更安全的撤出缅甸,进入印度罢了。”

“英国人根本无心恋战,为了保存实力,所以他们才和敌人一触即溃。而中国人,之所以远征缅甸,也不过是为了保护缅公路,使他们每个月都能通过这条公路,接收到五千吨以我们美国为首的诸国,提供地援华物资罢了←们也不可能为了英国的利益,而在缅甸战场上拼死作战,也就是因为这样,未接命令就擅自撤退的将领,才没有受到重责。”

写到这里,这位三星中将,对缅甸战场,做出了最后地评判:“事已至此,无论我如何努力,缅甸战场地全盘失败,必不可免!”

而四月二十八日,史迪威地判断,得到了最有效的回应!

就是在这一天,在盟军地盘上已经失踪了十几天地五十六师团,突然出现在腊戌以北二十公里的南?

再说了,软弱的中国政府,面对他们大英帝国,什么时候曾经挺直过腰杆了?

和杜聿明一起参加这次军事会议地,还有为了调解中、英、美三国联军的矛盾,被蒋介石派到缅甸,担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的罗卓英。罗卓英悄悄拉了一把杜聿明,低声道:“事关远征军几万兄弟的生死存亡,我们应该先上报重庆,等蒋委员长定夺才是……”

看着罗卓英私下的小动作,虽然听不清,也不明白他正在低声说着些什么,但是在亚历山大脸上扬起的笑意,却更浓了。看看,他没有猜错吧,通过缅甸血战,亚历山大同意,在中国军队中有悍不畏死的勇士,但是一惯的,在中国人当中,更不缺胆小怕事的懦夫!

“定夺?有什么好定夺的?”

杜聿明扭过头,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坐在自己身边,这位大腹便便,没有一点军人的气度与风骨,却能得到蒋介石重用的男人。看着罗卓英那张写满肯求与热切的脸,杜聿明脸上的惊诧,慢慢被浓浓的屑所替代。

“尊敬的罗卓英指挥官,我想您不会忘记谢晋元和他的八百勇士吧?当时我们绅士的英国盟友,我们高贵而人道的英国盟友,也是这样劝谢晋元带领在四行仓库的八百勇士,通过他们英国租界撤退的,结果呢?”

面对杜聿明的询问,罗卓英真的呆住了。谢晋元和八百勇士的故事,不但曾经一度成为报纸的头版头条,更被拍成了电视,编成了话剧,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位英雄的经历,知道这位英雄的结局?

“我尊敬谢晋元的风骨,敬重他坚韧不屈的精神,我更叹息这样一位军人,不是死在了战场上,而是死在了盟友的囚禁与看押之下。每当想起这个人,想起他的事,我就常在心里想,如果是我杜聿明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办?”

在众目睽睽之下,杜聿明挺直了自己的腰,一股只能可能属于铁血军人的不服不屈气势,一股犹如荆轲刺秦般的惨烈杀气,在瞬间就刺痛了亚历山大的眼。

亚历山大脸上淡定自若的笑容,终于消失了←能成为驻缅甸英军司令官,他当然有相当的眼光,他当然应该明白,眼前的这个男人,就是一把剑,一把宁折不弯的剑,一把比谢晋元更强,更锐,更不容轻辱的剑!

杜聿明直视着亚历山大,沉声道:“罗网加身,以死破局!”

事已至此,杜聿明和亚历山大的谈判已经正式破裂,杜聿明用轻蔑的眼神,看了一眼满脸不奈,更写满浓浓不满的罗卓英,道:“如果你认为,应该向重庆请示,向蒋委员长请示,那是你的自由。但是我杜聿明绝对不会改变主意,除非我不再是第五军的军长!”

说完这些话,杜聿明抓起自己的军帽,认认真真的向史迪威敬了一个军礼。在场这么多人,也只有这位手中无兵无权,却在努力奔走的三星中将,还有资格得到他的尊敬了。

看着眼前这位铁骨铮铮,将中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风骨,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军人,感受着他内心深处那坚定得无懈可击的意志,史迪威突然笑了,“虽然我们这一次败了,但是我想,只要还有你这样的军人,我们很快就会反攻回来的!”

听完翻译过来的话,杜聿明对史迪威略略点头,然后正了正自己的军帽,大踏步走出了这个将政治的丑陋,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他这位职业军人感到实在太过压抑的地方。看着西方正在渐渐下沉,却依然在散发着最后光与热的夕阳,看着这一片空旷的蓝天与大地,看着远方那边绵不绝的寂静群山,一种说不出来的孤独与无助,突然包围了杜聿明。

“我真的能把这几万兄弟,安全带回中国吗?我拒绝了亚历山大的提议,就真的是正确吗?”

没有身处在杜聿明的位置上,就绝对不会理解,更不会明白他的感受。那是一种面临四面楚歌,步步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绝境,必须为几万名部下负责,所背负的重担!

不管怎么样,中国远征军从这一刻开始,要为自己的命运而战了。

手机小说网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