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缘由 上
作者:后悔没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44

《祭侄文稿》是柳公权写的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只是当时这家伙在看过这幅字后,力主老先生掏钱给买下来,说这是个漏,老先生当时和这家伙也认识了一年多了,想想万儿八千的买下来也没什么,当时就掏钱将这幅字给买了下来。

两年交往下来,老先生已经是俨然把这家伙视为知己了,并且对他在字画上的鉴赏水平,更是佩服不已。

就在上个月的时候,又有人拿了个物件来到老先生的店里,这人老先生也认识,据说是有点什么门路,也卖过他两次东西,并且都是真的,让老先生小赚了一笔,不过这次卖的物件,老先生心里却是有些忐忑,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贵重了。

过了一两个月后,老先生将这幅字拿去给一位老友鉴定,没成想,这东西还真不错,虽然不是柳公权的作品,但也是清朝大书法家邓石如仿柳公权的。

这个邓石如(1739-1805)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安徽怀宁人。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力诋之。

他出生于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邓石如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

邓石如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人推为清代第一。生性廉洁,成名后以书法篆刻自给。喜好游历名山胜水。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游走百里。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因为邓石如的名气很大,所以他的这幅仿柳公权的《祭侄文稿》价值也不菲,并且在随后拍出了三十万的价格,这么一来,老先生自然是对家伙感激有加,两人的关系也愈发的亲密了起来。

就在上个月的时候,又有人拿了个物件来到老先生的店里,这人老先生也认识,据说是有点什么门路,也卖过他两次东西,并且都是真的,让老先生小赚了一笔,不过这次卖的物件,老先生心里却是有些忐忑,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贵重了。

那人拿了一幅纨扇仕女图,立轴纸本墨笔纵113.8厘米横45.9厘米。

东西是不错,不过那人的开价也不低,张嘴就是一千五百万人民币,并且不带打折扣的。

古代书画中仕女题材绘画不断拍出高价,尤其是张大千在1945年创作的《摩登仕女》立轴,在2004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估价150万至180万港元,成交价则超过了655万港元。大千擅写人物,仕女题材也是优而为之。在此之前,其笔下美人多为古典造型,取法明人,以唐寅风格影响较明显。

这幅画老先生也吃不准,于是就打电话催这家伙过来帮他掌眼。

经过这家伙的一番鉴别之后,确定这物件是唐代大家闵贞的作品。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